詔安民俗《詔安有二個清明節》

清明是傳統節日,主要是掃墓祭祖。

詔安這裡有兩個清明節。一個是按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俗稱新清明。一個是農曆三月初三日,俗稱古清明。以新清明為節多數是屬農村和邊遠地區,城關多以古清明為節。

清明節早晨,家人必在家裡拜祖先,烏龜粿是必備的祭品。烏龜粿是用鼠粬(一種助消化的青草〉熬煮搗爛與糯米和成,包餡用花生,綠豆等等。龜粿命名有寓意,方言中的"龜”與"久"諧音,意在祈求祖先長久保佑子孫。

在家祭拜完祖先後,家人或合族要上山掃墓。首先要用紅漆重新描寫墓碑,有的又要荷鋤除去墳墓四周的雜草藤蔓,修整墓堆。然後用三牲或五牲,鳥龜粿,酒,飯萊等祭拜。祭拜卅順序,先要拜土地(福神),然後再拜先人。此時,有的人要在墓碑頂上壓白紙與墳墓四周撒滿白低。(俗稱掛紙)祭拜將結束時,要化上紙萡,大金(冥幣),然後燃放鞭炮。對於清明,詔安人十分重視,遠出在外工作或打工的人,就是遠在海外定居的僑屬與臺屬都會想方設法回家祭祖,有的沒辦法回來的也要寄些錢委託親人祭拜,以表不忘先人故土。這也算是我們中華民族不忘祖先的優良傳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