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的成功刺激著小米的快速轉型

市調機構GFK公佈的去年一季度數據顯示,當時榮耀以1052萬臺出貨量超越了小米的945萬,在互聯網營銷上小米優勢不再,不過如今一年時間過去小米在國內外均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證明小米並未因為失去互聯網營銷優勢而衰退,反而成功通過轉型成功轉身。

榮耀的成功刺激著小米的快速轉型

華為與小米的纏鬥

小米在2011年推出手機,隨後顯示出迅猛發展的勢頭,並在2014年將舊國產四大中華酷聯踩在腳下,這給國產手機企業帶來了巨大的震撼。國產手機企業當中以華為對此反應最為迅速,其迅速學習小米的互聯網營銷模式在2013年底推出互聯網品牌榮耀。

榮耀品牌成立之後顯示出了很強的競爭力,2014年的出貨量就達到2000萬,2015年的出貨量翻番達到4000萬,甚至2015年榮耀品牌在國內市場的出貨量超過華為品牌,為華為重奪國產第一立下了汗馬功勞。

從那時候起,華為和小米就不時互相發起口水戰,不過回顧這幾年的發展,小米的發展其實對於華為是起到了促進作用。舊國產四大中華酷聯中的中興、酷派、聯想因各自的問題而衰落,而僅剩下華為進入新國產四大,感覺就是小米的成長才重新激發了華為的活力讓它迅速改變自己才取得了如今的地位。

如今華為在海外市場的發展同樣因小米的刺激而改變。在過去數年華為偏重利潤更高的歐洲市場,對新興市場關注度不足,而小米自2017年在海外市場的崛起主要是新興市場,這正刺激華為開始關注新興市場,給予榮耀更多自主權,今年一季度憑藉榮耀品牌在印度市場的發力,華為首次躋身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第五名。

榮耀對小米的刺激

榮耀在2015年取得4000萬的出貨量之後開始出現停滯,2016年的出貨量也保持在4000萬左右的水平,2017年起榮耀品牌不再只是專注於線上市場,它也開始在線下市場拓展,建立自己的線下專賣店,這促進了它的出貨量增長。

小米在線上渠道的優勢被榮耀取代後,2017年也開始加大在線下市場的拓展力度,這一年它的線下門店小米之家的數量迅速從50家增加至300家,正是藉助在線下市場的拓展,小米在國內市場的出貨量重新取得了增長,從去年二季度至今年一季度其連續取得了同比增長的成績,今年一季度的數據顯示其在國內市場的出貨量同比增長41.8%,是國內市場前五大中增長最快的。

小米的這種變化固然有其創始人兼董事長雷軍認識到智能手機市場在變化而採取的變革,其實也有榮耀起到的刺激作用,畢竟在線上市場它的競爭優勢已被削弱,如果不轉變就很可能持續衰退下去,正如此前的其他手機企業一樣在衰退之後再也沒能重新站起來,雷軍也因此表示全球手機企業僅有小米在衰退後再次成功站起來。

如今小米不僅在國內市場擴張線下市場,在當下它迅速發展的海外市場也開始早早佈局線下市場,如當前它已取得第一位市場份額的印度市場已開始加速建設小米之家,而在剛進入的歐洲市場則從一開始就建設小米專賣店,線上線下並舉的方式去年幫助小米在海外市場取得了同比翻倍的增長。

其實在各行業均是如此,一家企業如果在該行業獨大往往就會耽於現狀而缺乏進取的動力,而如果有強勁的對手刺激往往能激發一家企業重新煥發活力,這被稱為鯰魚效應,從目前來看榮耀和小米的發展都對雙方起到了促進作用,推動了它們的各自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