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首個!66公里繞城高速!義烏開啟城市發展“加速度”!

5月28日

義烏繞城高速最後一個節點

——杭金衢高速望道互通併網通車

義烏又一高速出口通車!竟是以這個義烏人的名字命名的,全省唯一!

這標誌著義烏

66公里長的繞城高速全部建成

義烏因此成為

金華首個建成繞城高速的城市

金華首個!66公里繞城高速!義烏開啟城市發展“加速度”!

A.義烏繞城高速全線貫通

6月5日下午,義烏下起了小雨。在杭金衢高速義烏望道互通,不時有車輛上下。

望道互通是我省唯一一個以人名命名的高速出口,位於義烏市城西街道前塘村附近。望道互通工程投資約2.5億元,於2015年1月13日開工建設,今年5月28日開通。通過望道互通,向北可以快速進入杭金衢高速,向南通過疏港快速路及佛堂互通,可以進入甬金高速。

其中,疏港快速路起點位於杭金衢高速望道互通,路線分別上跨03省道、四海大道、國貿大道、五洲大道等義烏主幹道,終點為甬金高速佛堂互通。疏港快速路總長8.82公里,按一級公路標準建設,雙向6車道,項目總投資19.6億元,今年1月23日通車。

甬金高速佛堂互通工程含疏港快速路與甬金高速互通,以及疏港快速路延伸至佛堂規劃鎮區的縱二路(長約1公里)。該工程佔地約500畝,項目概算總投資4.25億元,今年1月23日通車。

據瞭解,望道互通是義烏繞城高速最後一個節點。此前,義烏繞城高速另一條重要連接線——義烏疏港高速(義東高速)已先期通車。

金華首個!66公里繞城高速!義烏開啟城市發展“加速度”!

義烏疏港高速起點在後宅樞紐(連接杭金衢高速),途經後宅、蘇溪、福田、廿三里等鎮街,終點在廿三里樞紐(連接甬金高速)。疏港高速全長22.16公里,按高速公路標準設計,項目總投資約56億元。疏港高速於2015年1月12日開工建設,今年1月12日通車,限速120公里/小時。

此次望道互通開通後,加上已有的杭金衢高速、甬金高速相關線路,義烏已形成66公里長的繞城高速閉合圈,由此拉開了義烏280平方公里的主城區框架。據悉,義烏是金華首個建成繞城高速的城市。

B.緩解城區及周邊交通壓力

金華首個!66公里繞城高速!義烏開啟城市發展“加速度”!

“義烏疏港高速開通至今,車流量一直在穩步上升,現在每天的車流量穩定在6000輛左右。”王俊傑說。

義烏是我國汽車保有量最多的城市之一,大量的機動車給義烏城市交通帶來較大壓力。此前,義烏境內只有義烏、上溪、義亭、徐村、義烏東等5個高速公路互通。義烏繞城高速全線開通後,新增瞭望道、佛堂、廿三里、蘇溪、福田、湖門等6個高速公路互通,可以讓義烏各個區域的機動車就近上下高速公路,從而大大緩解城市道路交通壓力。

義烏市交通運輸局建設管理科負責人表示,繞城高速是義烏公路總體佈局規劃“三環三縱四橫三連六射”公路主骨架中的“一繞”,也是構建金義都市區“一小時交通圈”的關鍵性節點。義烏繞城高速全線通車後,有利於緩解義烏城區及周邊道路的交通壓力,增強義烏港集裝箱的輸送能力,強化義甬舟開放大通道的輻射能力。

C.打造全國交通樞紐城市

近年來,義烏交通建設可謂好消息不斷。去年3月9日,杭溫高鐵義烏至溫州段永嘉焦坑隧道正式開工。目前,杭溫高鐵義烏至溫州段工程正穩步推進。

金華首個!66公里繞城高速!義烏開啟城市發展“加速度”!

杭溫高鐵北起杭州西,南接杭深鐵路永嘉站(溫州北)並引至溫州南,沿線途經杭州、金華、台州、溫州等4市9縣(市、區)。按照規劃,杭溫高鐵分兩期建設,一期先建義烏至溫州段,二期建設杭州西至義烏段。一期工程從滬昆高鐵義烏站引出,新建線路201公里,共設7座車站,其中新建橫店、磐安、仙居、楠溪江等4個車站,並新建溫州南動車運用所,項目總投資390.1億元。一期工程預計於2021年竣工通車。杭溫高鐵在杭州、金義與溫州之間開闢了一條最便捷的快速通道,是實現全省四大都市區“一小時交通圈”最重要的支撐項目。杭溫高鐵通過義烏站與滬昆高鐵相交,對於提升義烏的交通地位具有重要意義。

另外,甬金鐵路、金義東軌道交通工程等與義烏密切相關的重大交通項目也在有序推進。

其中,“兩大通道”指“義新歐”中歐班列和義甬舟開放大通道。“三條走廊”指東北—西南走向的杭州—義烏/金華—衢州交通走廊、東西走向的義烏—東陽—寧波交通走廊、南向的義烏—永康/武義—溫州交通走廊。“四大網絡”指“兩環三縱三橫三連六射”的公路主骨架路網,“二高二普二城際”的鐵路與軌道路網,以軌道和快速公交為核心的多模式公共交通網絡,以海運、鐵路、公路、航空等構成的國際多式聯運立體物流基礎設施網絡。

義烏市交通運輸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後,義烏與金義都市區內樞紐城市之間將實現1小時通勤,義烏市域內部中心城區與各鄉鎮、工業園區及重要運輸樞紐之間將實現30分鐘互通。計劃到2020年,義烏將基本建成與“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國際性陸港城市”總體發展定位相匹配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