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傳統節日曾經很隆重,現在知道的人卻不多了?

有哪些傳統節日曾經很隆重,現在知道的人卻不多了?

有哪些傳統節日曾經很隆重,現在知道的人卻不多了?

文/張秀陽

傳統節日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是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記錄著中華民族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是我們每個人鄉愁的一部分。

有哪些傳統節日曾經很隆重,現在知道的人卻不多了?

中國的傳統節日現在仍然比較隆重的有:除夕(大年三十)、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清明節(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臘八節(農曆十二月初八)。此外,還有一些傳統節日在歷史的進程中,因為種種原因逐漸消失,只留下或淺或深的印痕。

以下是歷史上曾經很隆重現在已經消失或行將消失的傳統節日,

有哪些傳統節日曾經很隆重,現在知道的人卻不多了?

人日節

人日節又稱人勝節、人慶節等,是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在農曆正月初七,是人類的生日。

在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人和動物都有各自的生日。雞的生日是正月初一,狗的生日是正月初二,羊的生日是正月初三,豬的生日是正月初四,牛的生日是正月初五,馬的生日是正月初六,人的生日是正月初七,谷的生日是正月初八。

“人日節”的中國民俗,因地區而不同,有的地方吃麵條,取健康長壽之意;有的地方吃用芹菜(勤快)、大蒜(划算)、蔥(聰明)、韭菜(耐久)以及魚(有餘)、肉(取富足之意)、米果(取團圓之意)等做成的“七寶羹”,借七種菜的諧音或寓意,祝福新的一年裡豐衣足食,家庭美滿幸福。

有哪些傳統節日曾經很隆重,現在知道的人卻不多了?

社日節

社日分為春社和秋社,春社按立春後第五個戊日推算,一般在二月初二前後,秋社按立秋後第五個戊日,約新谷登場的八月。

我國曆史上的相當長一段時期,其社會形態是典型的傳統農業社會。在這樣的社會形態下,人們對土地有著極其深厚的感情。愛重之,必然神化之,因此土地很早就是人們的祭祀對象,稱作"社";而重點祭祀的那個日子,就是"社日"。

社字從示從土,"土"是土地,"示"表示祭祀,那麼,社就是祭土地。早先的土地神只是神靈,後來逐漸人格化,叫社會,俗稱土地爺,而且有配偶神(社母,俗稱土地奶奶)。有時,土地神與穀神合祀,這就是古代所謂的社稷。

有哪些傳統節日曾經很隆重,現在知道的人卻不多了?

花朝節

花朝節是紀念百花的生日,簡稱花朝,俗稱“花神節”、“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節”,漢族傳統節日,流行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一般於農歷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舉行。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到郊外遊覽賞花,稱為“踏青”,姑娘們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稱為“賞紅”。

花朝節由來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書》中已有記載。花朝節日期還因地而異。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為花朝,而南方則以二月十二為百花生日。

花朝節在中國古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民間傳統節日。節期因地而異的現象,可能與各地花信的早遲有關。

有哪些傳統節日曾經很隆重,現在知道的人卻不多了?

上巳節

上巳節俗稱三月三,古稱上巳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原地區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就是寫的當時的情形。宋代以後,理學盛行,禮教漸趨森嚴,上巳節風俗在中國文化中漸漸衰微。

有哪些傳統節日曾經很隆重,現在知道的人卻不多了?

寒食節

寒食節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寒食節起源,據史籍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勵精圖治,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清初湯若望曆法改革以前,清明節在寒食節兩日之後;湯氏改革後,寒食節定在清明節之前一日。現代二十四節氣的定法沿襲湯氏,因此寒食節就在清明節前一日。

因寒食節和清明節時間相近,又因吃生冷食物,對身體健康不利,此節逐漸消失。

有哪些傳統節日曾經很隆重,現在知道的人卻不多了?

七夕節

陰曆七月七日的晚上稱“七夕”。中國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此夜在天河鵲橋相會。七夕節本名乞巧節,所謂乞巧,即在月光對著織女星用綵線穿針,如能穿過七枚大小不同的針眼,就算很“巧”了。受西方國家的影響,中國越來越多的情侶開始把這一天視為中國情人節。

有哪些傳統節日曾經很隆重,現在知道的人卻不多了?

中元節

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元節有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

因為農曆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乃慶元宵。七月十五日就稱中元節,祭祀先人。此外十月十五日稱下元節。

中元節原是小秋,農作物開始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

有哪些傳統節日曾經很隆重,現在知道的人卻不多了?

寒衣節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也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還有下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節”。同時,這一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為父母愛人等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有哪些傳統節日曾經很隆重,現在知道的人卻不多了?

下元節

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農曆十月十五,也稱“下元日”、“下元”。是祭祀祖先的節日。

下元節的來歷最早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為農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被稱為“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下元節,就是水官解厄暘谷帝君解厄之辰。

有哪些傳統節日曾經很隆重,現在知道的人卻不多了?

冬至節

中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看作一個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

除了這些,你還知道歷史上哪些節日曾經很隆重,現在已不再為人所知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