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名將錄——兵仙韓信之登基為王(七)

妙計滅齊,登基稱王

千秋名將錄——兵仙韓信之登基為王(七)


韓信井陘口大破趙國,俘虜趙王歇,之後又降服燕國。但由於時間倉促,趙國的許多城池還未收服。

這時,楚多次派兵渡黃河擊趙,趙王張耳和韓信往來救援,行軍中安定了許多趙國城池,併發兵支援劉邦。

《史記》淮陰侯列傳:楚數使奇兵渡河擊趙,趙王耳、韓信往來救趙,因行定趙城邑,發兵詣漢。

漢三年(公元前204年)六月,漢王劉邦跑到趙軍的營壘裡,奪取了韓信和張耳二人統率的軍隊,命令張耳防守趙地,任命韓信為國相,讓他收集趙國還沒有發往滎陽的部隊,去攻打

齊國

《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奪兩人軍,即令張耳備守趙地,拜韓信為相國,收趙兵未發者擊齊。

千秋名將錄——兵仙韓信之登基為王(七)


韓信領兵向東進發,還沒渡過平原津,聽說漢王派酈食其已經說服齊王歸順了。韓信打算停止進軍。

《史記》淮陰侯列傳:信引兵東,未渡平原,聞漢王使酈食其已說下齊,韓信欲止。

范陽說客蒯通規勸韓信說:

“將軍是奉詔攻打齊國,漢王只不過暗中派遣一個密使遊說齊國投降,而且漢王也沒有詔令停止將軍進攻。為什麼不進軍呢?

《史記》淮陰侯列傳:范陽辯士蒯通說信曰:將軍受詔擊齊,而漢獨髮間使下齊,寧有詔止將軍乎?何以得毋行也!

千秋名將錄——兵仙韓信之登基為王(七)


況且酈生不過是個讀書人,坐著車子,鼓動三寸之舌,就收服齊國七十多座城邑。將軍率領數萬大軍,一年多的時間才攻克趙國五十多座城邑。為將多年,反不如一個讀書小子的功勞嗎?”

《史記》淮陰侯列傳:且酈生一士,伏軾掉三寸之舌,下齊七十餘城,將軍將數萬眾,歲餘乃下趙五十餘城,為將數歲,反不如一豎儒之功乎?

韓信便認為蒯通說的對,就率軍渡過黃河東擊齊國。

而齊王聽從酈生的規勸以後,挽留酈生開懷暢飲,撤除了防備漢軍的設施。

《史記》淮陰侯列傳:齊已聽酈生,即留縱酒,罷備漢守禦。

千秋名將錄——兵仙韓信之登基為王(七)


韓信便趁機突襲齊國屬下的軍隊,很快就打到國都臨菑。齊王田廣認為被酈生出賣了,就把他煮死,而後逃往高密,派出使者前往楚國求救。

楚國也派龍且率領兵馬,號稱二十萬,前來救援齊國。

《史記》淮陰侯列傳:楚亦使龍且將,號稱二十萬,救齊。

這時有人向龍且獻策說:

“漢軍遠離國土,拼死作戰,其鋒芒銳不可擋。齊楚兩軍在本鄉本土作戰,士兵容易逃散。不如深溝高壘,堅守不出。

讓齊王派他親信大臣,去安撫已經淪陷的城邑,這些城邑的官吏和百姓知道他們的國王還在,楚軍又來援救,一定會反叛漢軍。

漢軍客居兩千裡之外,齊國城邑的人都紛紛起來反叛他們,那勢必得不到糧食,這就可以迫使他們不戰而降。”

千秋名將錄——兵仙韓信之登基為王(七)

而龍且卻自信滿滿的說到:

“我瞭解韓信的為人,很容易對付他。而且援救齊國,不戰而使韓信投降,我還有什麼功勞?如今戰勝他,齊國一半土地可以分封給我,為什麼不打?”

我只想切開龍且的腦袋看看是怎麼長的。兵法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還非得伐兵交戰。一個是不用損失兵馬便能勝利,一個是損失兵馬還不一定勝利。我想稍微聰明一點的人都知道怎麼選吧!

於是龍且決定開戰,與韓信隔著濰水擺開陣勢。

而韓信連夜派人做了一萬多條袋子,盛滿沙土,壅塞濰河上流。韓信則帶領一半軍隊渡過河去,攻擊龍且,假裝戰敗,往回跑。看到這大家應該明白韓信接下來要幹什麼了吧!

而龍且這個二愣子還以為,還以為韓信怯弱,率軍渡江追擊。

千秋名將錄——兵仙韓信之登基為王(七)


之後韓信便下令挖開堵塞濰水的沙袋,河水洶湧而來,龍且的軍隊一多半還沒渡過河去,韓信立即回師猛烈反擊,殺死了龍且。

龍且在濰水東岸尚未渡河的部隊,見勢四散逃跑,齊王田廣也逃跑了。韓信追趕敗兵直到城陽,把楚軍士兵全部俘虜了。

漢四年(公元前203年),韓信降服且平定了整個齊國。

韓信一連滅魏、徇趙、脅燕、定齊,齊國平定之後,他派人向劉邦上書:“齊國狡詐多變,是個反覆無常的國家,南邊又與楚國相鄰,如不設立一個代理王來統治,局勢將不會安定。我希望做代理齊王,這樣對形勢有利。”

而劉邦這時被項王圍困在滎陽,情勢危急,看了韓信上書內容十分惱怒。大罵韓信不救滎陽之急竟想自立為王。

最後在張良的規勸下,劉邦醒悟了過來,大罵到:“大丈夫平定了諸侯,就做真王罷了,何必做個暫時代理的王呢?”

就派遣張良前往,冊立韓信為齊王,徵調他的軍隊攻打楚軍。

千秋名將錄——兵仙韓信之登基為王(七)

此回結束,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