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旗下渤海金控發債 海航系傳聞“落地”?

海航旗下上市公司渤海金控40億公司債今天終於得以掛網發行。恰在今天,海航系“落地”的傳聞在網上流傳。目前傳聞真偽未獲官方證實,但知名市場觀察人士水皮直接評論:“海航命好。”

海航旗下渤海金控發債 海航系傳聞“落地”?

渤海金控是海航系最重要的金融平臺,這筆40億債券去年12月21日拿到證監會批文,但遲遲未能正常掛網發佈募集說明書,停滯了整整半年。

去年底爆發資金危機以後,海航系已經基本在公開募資渠道銷聲匿跡——去年12月海航集團10億人民幣永續債取消後,至今海航系僅有渤海金控今年1月發行了10億元超短融(18渤海金控SCP001),利率高達6.5%,這也是渤海金控2016年獲批的70億額度的最後一筆。

如果再不發行這40億債券,渤海金控的現金流恐非常吃緊。公告顯示,渤海金控有息負債總額2300億,資產負債率88%,一年內到期的債務逾 500 億。今年一季度,渤海金控籌資現金流淨流出超過10億,說明已經無法借新還舊。

渤海金控大股東海航資本更是已將持有股權的99.12%對外質押。渤海金控和其他幾家海航系主要上市公司自1月16日起一直停牌。

不過,渤海金控40億公司債獲放行,似乎印證了今天的海航系“落地”傳聞。

最近,海航系一方面仍在不斷傳出處置地產及海外投資的消息,另一方面冰凍的融資似有緩解跡象。海航系旗下上市公司香港國際建投6月6日宣佈獲得了50億港元銀行借款,用於保住海航在香港最後的啟德地塊。

海航危機

過去一年,曾狂飆猛進的海航陷入痛苦的煎熬。

海航旗下渤海金控發債 海航系傳聞“落地”?

2017年6月,銀監會要求各大銀行排查一些涉海外併購的大型民企的授信及風險,其中包括萬達、海航等。被點名的萬達面臨“滑鐵盧”當即斷腕,轉手萬達文旅和酒店等重資產,並出售海外地產物業等,收縮戰線降低債務以度過危機。

海航系曾經在海外併購上比萬達更為激進,在2015-2017年的中國資本全球擴張狂熱期,從美國到歐洲,從俄羅斯到西班牙,海航頻繁出手在重磅交易中亮相,成為揮舞鈔票在全球“抄底”的中國人的代表。希爾頓集團、德意志銀行等知名跨國公司的股權均成為海航的“獵物”。

海航集團在2013年的資產規模為2600多億,三年後猛增近五倍達到1.2萬億。2015年,海航首次進入世界500強,到了2017年已經躍升至世界500強170位,成為橫跨航空、酒店、旅遊、地產、金融、物流、科技等諸多行業的龐然大物。海航董事長陳峰甚至放出豪言:到2025年,海航要進入世界500強前10名。

不完全統計顯示,自2015年起,海航在全球買買買共花出超500億美元,即3000多億人民幣。這些錢從哪裡來,大多來自各大銀行的授信貸款,其中八大主要銀行對海航集團的授信額度高達8000億。

海航之所以能夠從銀行獲得資金,手法無非是通過大量抵押資產、股權,借錢收購資產,然後再抵押再借款。當資產價格不斷上漲時,這種擴張路徑就可以不斷循環。但當資產價格下跌或銀行槓桿收緊時,其龐大的負債就暴露出來。

正是由於海航擴張的資金大多來自國有銀行,隨著中國監管層對海外併購風險的嚴查,海航的“舞步”戛然而止了。

海航集團財報顯示,2017年底其債務總規模增長到驚人的7300多億人民幣,其中有息負債5700多億。當年僅利息支出就達300多億。相比之下,海航的經營現金流、變現能力等並不能支撐這種高負債擴張:去年海航總收入近6000億,經營現金流淨額只有600多億,利潤為116億,但其中投資收益佔90%。

外界更難以堪透的是,海航系企業架構和股權關係複雜,一旦存在循環注資、重複抵押等問題,將進一步放大債務風險。

海航一開始對債務問題還遮遮掩掩,甚至拉上政府和國有銀行出面背書。但到了去年底,隨著資金鍊高度緊張,以及標普連續下調海航企業信用評級、企業債發行受阻、融資成本快速上升等連鎖反應,海航先後被曝出拖欠航油、大規模裁員等危機症狀,最後只能公開承認出現資金危機。

最緊張的時候,海航系股債雙殺,旗下上市公司出現集體不尋常停牌的奇觀。

迴歸主業

海航系的債務炸彈只能通過出售資產、迴歸主業解決。這兩者又緊密相關。

海航旗下渤海金控發債 海航系傳聞“落地”?

海航起家於航空,航旅是主業。最近,海航系正將旗下資產進行歸攏梳理,比如海航系核心上市公司海航控股重組的主要資產即航旅資產。

由於地產和酒店變現較快,成為急於回攏資金的海航首先拋棄的非主業資產。

海航系過去擴張中在國內外均收購了大量地產和酒店資產,比如海航系在海南屯有大量土地,在香港競拍拿下四塊啟德地塊就耗資270多億。海航在紐約曼哈頓、英國倫敦、澳洲悉尼等地更是買下多棟知名建築。

海航在出售龐大國內物業資產包的消息去年底就在市場中漫天飛,公開消息顯示,今年融創接手了海航在海南的兩個項目,海航在上海的前灘項目也被出售,海航旗下的海南大英山項目最後和富力地產合作開發。

海外資產中,今年3月,海航集團以223億港元出售了香港啟德的3個地塊。海外的多處大樓也被出售。此外,海航收購的西班牙NH酒店集團、卡爾森酒店集團、希爾頓酒店集團的股權,也在不斷出售。

如果說處理上述資產尚屬救急,海航對金融資產的處理將更顯迴歸主業的決心。今年以來,海航高層曾公開釋放信號稱,海航接下來將陸續放棄手中持有的所有金融機構股權,從一家擁有保險、信託、券商等諸多牌照的大型金控集團迴歸航空主業。

海航系是目前持股金融機構數量僅次於明天系的大型民營資本集團,在保險、銀行、證券、信託、租賃等金融領域全方位佈局,其控制的金融機構包括渤海信託、渤海人壽、華安財險、聯訊證券等,並滲透進多家地方性銀行,包括營口沿海銀行、天津濱海銀行等,海航系還控股皖江金融租賃,這是一張寶貴的金融租賃牌照。

但這些海航系金融機構最近一年狀況頻發,比如渤海人壽被監管部門要求禁止與海航系發生交易,華安保險董事長李光榮今年4月因涉嫌行賄罪被捕,濱海銀行前行長殷金寶則在最近自殺。

隨著海航系危機處理的深入,其也有清理旗下金融資產的動向。今年三月,渤海金控將旗下皖江金租35.97%股權出售套現,不再控股。但參照明天系金融資產的處理進展,海航系假設真的要放棄所有的現有金融機構股權,顯然需要較長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