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處岌岌可危的省級文保單位 平江張嶽齡故居現狀

——平江張嶽齡故居現狀調查

一处岌岌可危的省级文保单位 平江张岳龄故居现状
一处岌岌可危的省级文保单位 平江张岳龄故居现状
一处岌岌可危的省级文保单位 平江张岳龄故居现状

張嶽齡,晚清時期平江名流,與李元度同為投筆從戎追隨曾國藩、左宗棠征戰南北的湘軍將領,因有勇有謀,加官晉級最高至“同一品”。而更令歷史所稱道的卻是他在文化方面的傑出貢獻。只說平江的,保存到現在的著名的天嶽書院和杜甫墓、鐵瓶詩社等文化古蹟,都與張嶽齡當時著力崇尚國學、倡導文化有著十分重要的必然因果關係。

201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將張嶽齡故居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原來的故居圍牆早已倒塌,雜草遍生。舉頭看瓦可見天,低頭腳下有青苔。殘垣斷壁,比比皆是。步入其中,每每不敢駐足,生怕屋頂瓦落,身邊牆塌。一些房屋坍塌殆盡,四面空空,幾成望風樓。

這處本來就因修繕不足而體力不支的清代古建築,再經過2017年6月30日的那場特大山洪的瘋狂侵襲,致使房屋坍塌損毀如此嚴重,雪上加霜地加速了張嶽齡故居的大病纏身,

張家藏書樓的一面尚未倒塌的高牆上,可以看到嵌進牆裡由曾國藩親筆所題的“味蓼書屋”青石碑。祈禱這面文物價值極高的磚砌古牆不要倒毀了。

有歷史的地方就有文化。而平江可算是岳陽的歷史文化大縣了,不僅是省級的,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更多。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對於文物保護的意識不斷提高,平江縣先行一步,雖然財力有限,三年來,每年都撥200萬元以上的專款,用來修繕遍佈全縣各地的幾十處文物保護單位。雖是蜻蜓點水,但文物保護態度鮮明,早已被納入政府工作議事議程。

就在去年洪災來臨之前,當地用從省裡、縣裡籌措到幾萬元錢,還在組織工匠對張嶽齡故居進行修繕,後來因為洪水而停工。水災過後,至今已近一年,去年準備的一些木料和房瓦陪伴故居的斷壁殘垣堆積在側,但修繕工作仍一直沒有動靜,不了了之。

文物古蹟是延續歷史文化的平臺和載體,也是珍貴的旅遊資源,如果不加有規劃的長效性保護,就會逐漸被湮沒在歷史的漫漫時空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