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上車是嚴格看證還是看外貌?應強調規則意識

“五角錢之爭”的背後

曙明

澎湃新聞官方微博,日前發佈了一段視頻:在遼寧省大連市,一名老年婦女上公交車後投了5角錢,因沒有出示老年卡,公交車司機要求投1元。老人稱自己沒有辦證,但已經70多歲,堅持只投5角錢。司機對老年人說“你投的錢不夠,沒證就得投1塊”,雙方發生爭吵。公交公司負責人回應澎湃新聞稱,目前已對該公交司機作出停班處理,並配合相關部門調查。

微博下面的留言者,分化成兩個陣營:一方站在老人一邊,批評司機“五毛錢的事兒,何必跟老人過不去”;另一方則認為,司機堅持原則沒有錯誤。事實上,這種爭論不光微博上有,視頻顯示,現場即有乘客為老人說話,並和司機發生衝突。

五毛錢,數額很小,但圍繞它的紛爭,絕不只是五毛錢這麼簡單。對老人和司機來說,他們爭的看似五毛錢,實則“一口氣”;而作為局外人,我們更是可以從中看到一些錢之外的東西。

有網友留言,“我所在城市的地鐵,見到老人一律放免費閘道過,不查證;公交也是一律不查證,肉眼判斷是老人了,一律免費”,我沒理由懷疑留言的真實性。不過,哪些“老人”可以享受優惠的,有關部門有嚴格年齡限定,憑肉眼判斷是否“夠格”,會有偏差。有些地方,因為人力不足等原因做不到人人查證,單憑肉眼判斷,是一種無奈之舉,我也能理解,但這畢竟是一種相對粗疏的“執法”。特別要強調的是,有的地方不查,不意味著在大連查有什麼不對。既然公交優惠只針對“老人”,而老年證是相關部門認可的用以證明身份的唯一憑證,那麼,公交司機說“沒證就得投1塊”,就沒問題。

道理很淺顯,多數人也認可。“我姥爺八十多歲,前幾天老年公交卡過期沒審卡,主動投幣的”,這是一位網友的留言。不過,我並不想因此苛責大連這位老人:我相信她已經70多歲的說法屬實,只是沒及早辦個證的“程序疏漏”,讓她陷入這場紛爭;我也不想苛責站在老人一邊的人:該不該買全票,他們未必不清楚,聲援老人,或許只是不想看到老人因為五毛錢“受氣”。這種出於本能的善良,也是一種值得珍視的正能量。

或許正是出於上述原因,不少人對於司機被“停班處理”表示不解甚至憤怒。公交公司為啥這樣做,新聞語焉不詳。以我的判斷,更大可能是因為在和為老人說話的乘客衝突中有過激言語和行動。對他之前的堅持原則,公司應不至於“好壞不分”。

有了這次“衝突”,以後在大連,再有老人上車,司機是嚴格看證,還是看一眼外貌,大致判斷下就得了?公交公司或許會有傾向性意見傳達給司機。不細看,傳遞的是對老人的信任和寬容;細查,表現的是對既定規則的尊重和嚴格執行。多數老人或許更喜歡前者,但如果結果是後者,也請老人理解,畢竟前一種方式有不小漏洞,完全“看臉”可能引發新的更大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