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街上為什麼都是人流廣告

中國大街上為什麼都是人流廣告

全世界再找不到第二個國家像中國一樣,滿大街人流廣告。

從地方電視臺、戶外巨幅廣告板,再到路邊的電線杆,“三分鐘無痛人流”無處不在。鋪天蓋地的廣告,意味著龐大的市場需求。2015年,中國每年人工流產多達1300萬人次,這還不包括藥物流產和在未註冊私人診所做的人工流產數字。

奇怪的是,中國人在面上對“性”一直非常保守,甚至會因小學生性教育讀物的“尺度”被氣得發抖,卻習慣於無視滿大街粉紅色的人流廣告。

這些人流廣告究竟從哪裡來的?人流手術是如何突破中國人對“性”的保守,從城市到農村遍地開花的呢?

國營人流手術臺

新中國剛成立時,國家鼓勵生育,人流手術是被嚴格限制的,甚至需要單位領導或居民委員會出證明,醫生批准才能手術。非法墮胎甚至要被“送到法院嚴辦”。

情況很快發生了逆轉。50年代末,糧食短缺,國家開始有意識地節制人口,推廣昂貴的避孕藥具。1955年,避孕套統一售價為1.2角,女用子宮帽1.5元,而當時基層幹部每月工資才21元。而且國產小雨傘質量很差,過薄過脆,常常“漏雨”。這種一切隨緣式的避孕,節育效果顯然不好。

中國大街上為什麼都是人流廣告

1997年9月9日,中國北方農村計劃生育標語"該引不引株連六親" / 視覺中國

一夜之前,還在努力造人的中國人哪能說停就停。60年代,中國婦女生育率僅僅從5. 87%下降到5.68%。

轉眼70年代,計劃生育提上正軌,所有避孕藥具全都由國營工廠生產,免費上門發放,但中國人並沒有放棄生育,避孕套使用率依然很低。而避孕藥一度被傳副作用過大,被徹底扔進了角落。

為了完成控制人口的目標,“人流、結紮、上環”成為了主流。在此後的20年內,婦女的生育率迅速下降到2.47%。

當時普及率最高的避孕措施其實是“上環”,但效果並不好,避孕成功率僅為85%。且第一代節育環的首年脫落率高達13.8%,還附贈出血等副作用。

中國大街上為什麼都是人流廣告

廣東河源市和平縣,樂隊路過一塊計劃生育宣傳牌 / 視覺中國

要精準攔截多生的孩子,強制執行人流手術自然成了最後一道“防線”。1978-1983年,中國婦女人工流產率(人工流產數與育齡婦女人數之比)從24.74‰上升到56.07‰。1981年,江蘇省的出生人數和人流比高達1:0.89,黑龍江省1:0.77。換句話說,每一個孩子出生,幾乎就有一個孩子消失在手術檯上。1983年,全國完成了1437.18萬例人流手術。

中國大街上為什麼都是人流廣告

1981年個別省份的人口增長和人工流產數據

巨大的人流手術數據的背後,是無數血腥骯髒、低成本的手術檯。

江蘇海安縣的下屬公社裡4個簡易手術室,沒有無影燈和電燈,全靠自然光。上午手術時將患者頭朝北,下午將頭朝南。消毒水僅僅是用明礬加漂白粉將河水簡單處理,醫生用消毒過手的廢液給患者皮膚消毒也是常有的事。

為了快速完成計生任務,剛畢業的醫學生甚至基層衛生員、赤腳醫生都被趕鴨子上架,成了手術主刀。缺少體內觀察設備,醫生手術只能憑經驗和手感,子宮穿孔、腹內感染甚至喪命的大有人在。江蘇沙洲縣的一個助產士在做人流手術時將孕婦的腸子拉出二尺多長,送到無錫搶救才得脫險。

中國大街上為什麼都是人流廣告

2016年12月06日,廣西桂林至今還保留著60年代各種計生標語 / 視覺中國

然而在官方宣傳中,人流手術完全是另外一副面孔。為了打消婦女對人流手術的恐懼,1971年代《人民日報》甚至推薦了一種“草藥引產”的方法。在文章中,廣東省五華縣華城人民公社新興大隊鍾芹英現身說法,稱引產後回來不久,就能參加生產勞動、乾重活,思路與如今的無痛人流廣告如出一轍。

當時的人流宣傳顯然是有效的,至今很多中國人依然認為強制打胎雖然不人道,但如果是自願流產(甚至大月份引產)無可厚非,甚至是一種“對孩子負責任”的止損行為。

嚴苛的計劃生育政策只能解釋中國人對墮胎的寬容,但人流手術又是如何從國家強制走向市場化,如今大街上的人流廣告,誰又是幕後的推手呢?

莆田系做大的人流廣告

從80年代開始,與強制墮胎同步進行的,還有針對偷生行為的高額“超生罰款”,一直是懸在超生家庭頭上的一把利劍。

中國大街上為什麼都是人流廣告

2003年,河南洛陽鄉村計生宣傳標語"超生一胎一萬四 二胎兩萬五千整" / 視覺中國

B超技術拯救了這些家中有皇位、非要生兒子的家庭。選擇性人流,讓他們實現了用最少的罰款、換最多的兒子。在這樣的性別選擇下,性別比的天平徹底歪向了男孩。

2002年開始,國家開始禁止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鑑定和選擇性流產。哈爾濱、江蘇多地緊跟著出了禁令,要求懷孕14周以上的婦女未經計生部門批准不得擅做人流手術,否則不批准再生育。

中國大街上為什麼都是人流廣告

在當時,無論是B超還是人流手術,技術上已相當成熟。

中國大街上為什麼都是人流廣告

早在90年代前期,全國鄉鎮以上的B超機都有性別鑑定功能。2001年,95%的鄉鎮地區和計劃生育服務站都有B超,中部地區普及率為95.9% , 普及率最低的西部地區也有93.3%。

2005年,常規人流術的完全流產率已接近100%,內窺鏡的普及大大降低了手術危險,可清晰的觀察到胚胎,並準確的吸出,減少反覆刮宮次數和創傷。

但這並不代表去莆田系做人流手術一定安全,只能說它和莆田系老本行男科、性病一樣,都是相對簡單又賺錢的項目。

中國大街上為什麼都是人流廣告

2011年11月15日,江西九江某高校校園貼滿了人流廣告的電話亭 / 視覺中國

中國大街上為什麼都是人流廣告

與之相反,我們卻很少見過避孕套的廣告。為什麼中國人這麼避諱避孕,卻支持人流?

抹不掉的人流廣告

有種解釋是,國家工商局曾禁止刊播有關性生活產品廣告。但其實一開始避孕套並沒有被歸為“性生活產品”的行列。自從國家開始強制推行計劃生育以來,避孕套一直屬於“計生用品”。

前文我們提到了,1974年避孕藥具是免費福利,90年代之後,避孕套才開始商品化,由國家專營,70%以上直接由國家計生委收購,廠家並沒有售賣壓力,當然不用做廣告。

中國大街上為什麼都是人流廣告

2016年10月8日,廣州一家安全套工廠工人正在認真地查看生產情況 / 南方都市報 黎湛均 視覺中國

直到1998年,傑士邦用“無憂無慮的愛”作為slogan登上了廣州80輛公交車,第一次在公開場合強調避孕套的“性用品”的屬性,這也是國內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避孕套廣告。

最終因為“影響不好”,傑士邦的廣告33天后被有關部門撤下。後來傑士邦又在武漢登出了一幅寬8.5米,高40米的戶外廣告,這次僅存活了20小時就被撤下。《武漢晚報》次日還特闢“武漢要不要安全套戶外廣告”專欄,對此事進行討論。

避孕套廣告真正被劃為禁區是由於央視的一則公益廣告。1999年,一則宣傳安全套可以預防艾滋病的公益廣告在中央電視臺登場。廣告以一個安全套變形的卡通娃娃為主角,表現它與艾滋病毒、性病細菌英勇搏鬥並將其趕跑的作用。

中國大街上為什麼都是人流廣告

2004年8月6日,上海開埠以來首屆國際成人保健展覽會上避孕套廣告 / 視覺中國

這則廣告是如何登上央視已經難以追溯,但剛播放一天便被停播,並正式將避孕套定義為性保健用品,指出其“違反了《廣告法》中有關禁止性生活用品做廣告的規定”。

經歷了三次高調的嘗試和失敗,避孕套廣告就此一蹶不振。

以無痛人流、性病、皮膚病為代表的醫療廣告其實從未逃脫過監管部門的管控。在2001-2004工商局對違規廣告的查處中,醫療廣告佔了75%,有的省市醫療廣告違法率甚至達到99%。

2006年有關部門下發通知,要求報刊暫停發佈梅毒、牛皮癬、艾滋病等疾病和無痛人工流產內容的醫療廣告。重慶也曾出臺規定禁止人流廣告登上公交移動電視,以及地方頻道的黃金時段。

中國大街上為什麼都是人流廣告

2006年10月25日,湖北宜昌某報紙上的無痛人工流產醫療廣告赫然醒目 / 視覺中國

為了保住這棵搖錢樹,他們充分發揮了當年走街串巷貼小廣告的精神,報紙不讓登就轉戰電視臺,主幹道戶外宣傳欄不讓上貼,還有小巷、地磚和電線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