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環香消玉殞馬嵬坡?還是遠逃日本?

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詳細地描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詩人借歷史人物和傳說,講述了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通過人物形象的塑造,再現歷史事件的真實性,感染著千百年來的讀者。詩歌在給人唯美藝術享受的同時,更讓人想入非非,甚至推斷楊貴妃沒有死於馬嵬坡。日本知名女星山口百惠曾宣稱自己是楊貴妃的後代,於是有人站出來說,日本不僅有楊貴妃的墳墓和塑像,還有一個被稱為“楊貴妃之鄉”的久津村,很多人便開始相信那久遠的傳說:但年楊貴妃在馬嵬坡兵變的逼迫下,其中一名侍女代替她而死,楊貴妃在遣唐使的幫助下,東渡日本,輾轉到了今日的日本山口縣久津村。美人之死終讓人覺得惋惜,但事實上楊貴妃並沒有因人們的美好幻想而免遭一死,更沒逃到日本。


楊玉環香消玉殞馬嵬坡?還是遠逃日本?

據史料記載,公元755年,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謊稱有密旨,在范陽起兵造反,攻陷當時的東都洛陽。唐玄宗寵愛楊貴妃,並重用其兄楊國忠。後來發生“安史之亂”,唐玄宗任皇太子為天下兵馬大元帥,指掌兵權。楊國忠害怕了,楊貴妃口中銜土向玄宗陳說求情,玄宗才沒有讓位給內定的繼承人。這樣一來,皇太子李亨自然恨透了楊貴妃兄妹。

楊玉環香消玉殞馬嵬坡?還是遠逃日本?

公元756年5月,玄宗皇帝舉眾西逃,倉皇中的楊貴妃、楊國忠等人絲毫沒有注意到,太子李亨已經將護駕的禁軍大臣陳玄禮收買。玄宗一行連夜逃離長安城,到達離長安一百里外的馬嵬驛。在李隆基跟楊玉環正在休息之時,外面隨行的吐魯番使者因為吃的與楊國忠發生爭吵,陳玄禮藉機宣稱楊國忠造反。

楊玉環香消玉殞馬嵬坡?還是遠逃日本?

陳玄禮煞有介事的宣城楊國忠要挾持皇上進行政變,矇在鼓裡的士兵看見楊國忠與吐蕃使者發生爭吵,認定楊國忠要造反,舉箭將其射死。很快,矛頭就轉向楊貴妃。《舊唐書·后妃傳》中雲:“(玄宗一行)至馬嵬,禁軍大將陳玄禮迷啟太子誅國忠父子,繼而四軍不散,玄宗遣力士宣問,對曰:賊本尚在!蓋指貴妃也,力士復奏,帝不獲已,與妃詔,遂縊死於佛寶,時年三十八,瘞於驛西道側。”

楊玉環香消玉殞馬嵬坡?還是遠逃日本?​ 司馬光所著的《資治通鑑》中詳細記載了楊貴妃之死。

中國有句古話叫斬草除根,陳玄禮是最關心楊貴妃死活的人,絕不可能隨便讓宮女代替,給楊貴妃留下報仇的機會。而且,兵荒馬亂,事發突然,如何在這麼短時間內找到一個很楊貴妃如此相像的宮女?所以楊貴妃沒死一說很難找到有力證據。

楊玉環香消玉殞馬嵬坡?還是遠逃日本?

我們再看《舊唐書·后妃傳》裡的這段記載:“上皇自蜀還,令中使祭奠,詔令改葬。禮部侍郎李揆曰:龍武將士誅國忠,以其負國兆亂。今改葬故妃,恐將士疑懼,葬禮未可行!乃止。上皇密令中使改葬於他所。初瘞時以紫褥裹之,肌膚已壞,而香囊猶在。”

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楊貴妃確實在馬嵬坡死了。不然李隆基不會讓宦官前去祭拜,為其改葬,而且發現她的紫褥、香囊都還在,其遺體——“玉顏不見”,已不復當時容顏,這個與其他史書記載相吻合。這就足以反駁“不見屍體”的謠傳。

通上所證,可以充分認定楊玉環死在了馬嵬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