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拉洋車的車伕到國畫大師的逆襲,您究竟經歷了多少苦難?

抗戰時,被日本憲兵逮捕入獄,慘遭酷刑,灌涼水、壓槓子、抽皮鞭,甚至往指甲裡扎竹籤……

文革中,被“造反派”批鬥查抄,受盡折磨,關入牛棚,強令下放勞動改造,因病歸來,又遭受“四人幫”的迫害……

他的人生是傳奇,起伏的。

正如他的名字一般,似乎隱著一種命運。

你根本無法想象“拉洋車的車伕、抗日特工、中央美院傳達室的看門老大爺、毛主席同窗、國畫大師……”這些身份會是同一個人。

他是李苦禪,人如其名,猶若苦行僧。

從一個拉洋車的車伕到國畫大師的逆襲,您究竟經歷了多少苦難?

李苦禪,出生在貧苦農家。

年少時隻身來北京求學,窮困潦倒,寄居慈音寺,依靠舍粥棚取粥度日。在寺內,他與僧眾相處甚為投緣,這應該是他與佛學結緣的開始。

不久,不收學費而且可以留洋的北大附設留法勤工儉學會錄取了李苦禪,在這勤工儉學中,他與日後叱吒風雲的毛澤東有了數月的同窗之誼。

可惜好景不長,法國當局並沒有給這批學生簽證。

寒雪中等待,拜師徐悲鴻

好在李苦禪曾跟著徐悲鴻學習書畫知識與炭畫(素描),而且又在北大中文系旁聽,他得以被北京國立美術學校錄取。

當年,為了拜師徐悲鴻,李苦禪在寒雪中露天站立了數個小時,幾乎凍成“雪人”。徐悲鴻得知後十分感動這樣一位靠拉洋車而堅持畫畫的年輕人。

而北京國立美術學校,是在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倡導下成立的第一所新型高等美術學府,由林風眠任校長。

李苦禪十分珍惜這個得之不易的機會。

拉洋車維持生計

由於學過武術,身高馬大的李苦禪,人稱“快腿李”,拉洋車特別快。可是當時的年月,拉車講究地盤,所以他只得跑往城外的活。那時城外一片荒涼,經常有歹人出沒,所以李苦禪經常腰間別著一條七節鞭防身。

同學林一廬見他白天畫畫,晚上拉洋車來維持生計與學業,生活十分窘迫,便贈其藝名苦禪。

在徐悲鴻中西合璧的思想影響下,李苦禪又拜師齊白石,成為齊門首位弟子,從此李苦禪這個名字開始漸漸蜚聲畫壇。

不幸的婚姻

李苦禪有過三段婚姻。

第一次是還在聊城二中上學,由父母包辦,與一位大他六歲的肖氏結婚。二人婚後,志趣相異,並沒有感情。結婚八年後,肖氏因中風過世,育有一女李嫦。

第二次婚姻,便是大家閨秀凌嵋琳(後更名為凌成竹)。二人同是齊門弟子,由此結識而結連理,育有兒子李杭、李京。

由於李苦禪保護愛國青年,遭受到國民黨的迫害,徐悲鴻用燈下黑的方式保護,讓他逃到南京寓所暫避風頭。

可是既要從事革命活動,又要養活李嫦、李杭、李京還有凌成竹這一大家子人,迫於經濟壓力,沒有工作的李苦禪只得四處辦畫展,夫妻間自然聚少離多。

一日,在外辦畫展的李苦禪,突然收到一封匿名信,內附兩張簡報。

其中一張為離婚啟事:

從一個拉洋車的車伕到國畫大師的逆襲,您究竟經歷了多少苦難?

另一張為結婚啟事:

從一個拉洋車的車伕到國畫大師的逆襲,您究竟經歷了多少苦難?

得知被出軌的李苦禪趕回家後,凌嵋琳與張若谷早已私奔不見蹤影,家中只有飢寒交迫滿身汙垢年僅三歲的李杭,而襁褓中的幼子李京則被人殘殺。(有一個說法是李京被禽獸不如的張若谷在睪丸上紮了一個洞,而死去)

張若谷是國民黨特務,之前以學畫為名,頻頻造訪李苦禪家中。在插足李苦禪的婚姻後,又繼續迫害李苦禪一家,無奈之下,李苦禪離開了南京。

悲憤交加,心如刀絞的李苦禪從此自號勵公。

抗日特工

七七事變後,北平淪陷。

由於經常接觸進步師生,李苦禪的住處很快成為黨的秘密聯絡處,他也被學生們稱為赤色教授。“今晚到李老師那裡喝茶”也成了師生們通知的一個暗號。

當時,在魯迅的號召下,全國各地紛紛成立木刻社,“木鈴木刻社”的成立地點便是在李苦禪的課堂上。

後來,日本憲兵隊以私通八路的罪名將他逮捕,關入死牢,在九死一生的酷刑之下,他高頌《正氣歌》,絕不招供,這份氣節實在令人折服。

屢遭批鬥

解放後,面對中央美術學院“社教運動”的層層誣陷,未及回應,就在文革中被抄家批鬥,成為中國美術界第一位被“揪出”的“反動學術權威”。

烈日下下跪,被造反派關入牛棚,慘遭毒打,很快,又被“四人幫”打成“黑畫家”,遭大會批鬥四次,然其錚錚鐵骨,寧死不屈。

重新評價李苦禪

李苦禪的一生包攬百苦,他的氣節,藝術造詣都沒有得到真正公正的對待。

在解放後,受到不公正的對待,被剝奪講課的權利,媒體幾乎不會報道關於他的作品;文革中,被迫害,勞動改動,多次批鬥,更是不可能承認他的藝壇造化。

齊白石曾經評價李苦禪的繪畫:眾皆學我手,英也奪我心。在題李苦禪的畫《清供圖》中,更是說道:“李苦禪也超過我了”。

其實看看李苦禪杭州時期身旁的大文化圈,大藝術圈,諸如齊白石、蔡元培、林風眠、潘天壽等人,你也就不難發現,李苦禪早已經是這個大圈子的成員了。

後記

觀閱李苦禪的畫時,侯一民先生這樣評價:有一股雄強之氣,剛毅之氣。現在看來,這不正是李苦禪對於他人生的一種信念。

而他將這種人生苦難融於自己對於戲劇的喜愛,看似消遣,實則是一種苦中作樂的堅持,所以他才能有好的心態,在飽受凌辱批鬥的非常歲月裡,一直勇敢下去。

他筆下的鷹正是和他的人生一樣,也是經過藝術技法的千錘百煉而成就。

所以讀懂了他的畫,或許你可以更瞭解這個苦難之人。

從一個拉洋車的車伕到國畫大師的逆襲,您究竟經歷了多少苦難?

雙鷹圖 鏡心 設色紙本

中國書畫與古董珍玩專場

北京文津閣2017秋季拍賣

出版:《李苦禪全集·3》第166頁,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年。

題識:壬寅(1962年)春節為鄒雅寫並社鑑正,苦禪。

鈐印:苦禪 李

展覽:“昔日筆墨競相來—近年來發現的李苦禪先生作品”,李苦禪紀念館,2014年6月。

初觀此拍品,雙鷹呈現斜三角造型,斧型利嘴,眼角予人不可一世,睥睨天下的視覺感受,好似三軍統領一般。多層次的縱深構圖很明顯,前景為松,後景為岩石,岩石上雙鷹,鷹後面為山鷹,留白為天空。四個層次的組合卻處處合乎法度,但法不顯露於外,而是隱藏於中。

這是他表達自我胸襟的一種表現手法,外人很難共鳴。

此外,李苦禪苦中作樂,對京劇藝術非常痴迷,由於曾經習武,所以上臺演戲,多扮演武生。很多時候更是唱到興起,提筆便畫,因此筆下禽鳥多少有京劇的一些特點。

從文津閣此次拍賣的這件《雙鷹圖》拍品,我們可以看到雙鷹眼角與眼尾的拉黑,非常類似於京劇武生臉譜形象眼窩的效果。

我們放大細節圖,更為直觀:

從一個拉洋車的車伕到國畫大師的逆襲,您究竟經歷了多少苦難?

從一個拉洋車的車伕到國畫大師的逆襲,您究竟經歷了多少苦難?

其實,李苦禪筆下其他的其他作品魚或鳥禽,很多也都有這個表現方式,這種畫法對眼睛進行強調,也很像京劇中武生的經典定型動作,這點在他的鷹作品中,尤為明顯。所以,李苦禪在繪畫教學當中,經常以戲入畫,這是契合的。

從一個拉洋車的車伕到國畫大師的逆襲,您究竟經歷了多少苦難?

鷺鷥圖 鏡心 水墨紙本

中國書畫與古董珍玩專場

北京文津閣2017秋季拍賣

題識:仲英先生雅正,丙子(1936年)年勵公禪。

鈐印:勵公

出版:《李苦禪全集·1》第117頁,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年。

展覽:“昔日筆墨競相來—近年來發現的李苦禪先生作品”,李苦禪紀念館,2014年6月。

《鷺鷥圖》筆墨簡約,水草點綴其間,淡墨大點錯錯落落,似浮萍,又像淺底的泥草。一片水鄉煙波浩渺的景象,真是筆有盡而意無窮。此即李苦禪先生意象,非大家難為之。

從一個拉洋車的車伕到國畫大師的逆襲,您究竟經歷了多少苦難?

雙魚圖 鏡心 水墨紙本

中國書畫與古董珍玩專場

北京文津閣2017秋季拍賣

題識:天機縱馳放游魚,苦禪墨戲。延辰同志正之,甲寅(1974年)夏,苦禪。

鈐印:李英之印 苦禪 禪

行筆至此,附以率真禪師引渡李苦禪的偈語,希望李苦禪先生得到真正公正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