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拉洋车的车夫到国画大师的逆袭,您究竟经历了多少苦难?

抗战时,被日本宪兵逮捕入狱,惨遭酷刑,灌凉水、压杠子、抽皮鞭,甚至往指甲里扎竹签……

文革中,被“造反派”批斗查抄,受尽折磨,关入牛棚,强令下放劳动改造,因病归来,又遭受“四人帮”的迫害……

他的人生是传奇,起伏的。

正如他的名字一般,似乎隐着一种命运。

你根本无法想象“拉洋车的车夫、抗日特工、中央美院传达室的看门老大爷、毛主席同窗、国画大师……”这些身份会是同一个人。

他是李苦禅,人如其名,犹若苦行僧。

从一个拉洋车的车夫到国画大师的逆袭,您究竟经历了多少苦难?

李苦禅,出生在贫苦农家。

年少时只身来北京求学,穷困潦倒,寄居慈音寺,依靠舍粥棚取粥度日。在寺内,他与僧众相处甚为投缘,这应该是他与佛学结缘的开始。

不久,不收学费而且可以留洋的北大附设留法勤工俭学会录取了李苦禅,在这勤工俭学中,他与日后叱咤风云的毛泽东有了数月的同窗之谊。

可惜好景不长,法国当局并没有给这批学生签证。

寒雪中等待,拜师徐悲鸿

好在李苦禅曾跟着徐悲鸿学习书画知识与炭画(素描),而且又在北大中文系旁听,他得以被北京国立美术学校录取。

当年,为了拜师徐悲鸿,李苦禅在寒雪中露天站立了数个小时,几乎冻成“雪人”。徐悲鸿得知后十分感动这样一位靠拉洋车而坚持画画的年轻人。

而北京国立美术学校,是在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倡导下成立的第一所新型高等美术学府,由林风眠任校长。

李苦禅十分珍惜这个得之不易的机会。

拉洋车维持生计

由于学过武术,身高马大的李苦禅,人称“快腿李”,拉洋车特别快。可是当时的年月,拉车讲究地盘,所以他只得跑往城外的活。那时城外一片荒凉,经常有歹人出没,所以李苦禅经常腰间别着一条七节鞭防身。

同学林一庐见他白天画画,晚上拉洋车来维持生计与学业,生活十分窘迫,便赠其艺名苦禅。

在徐悲鸿中西合璧的思想影响下,李苦禅又拜师齐白石,成为齐门首位弟子,从此李苦禅这个名字开始渐渐蜚声画坛。

不幸的婚姻

李苦禅有过三段婚姻。

第一次是还在聊城二中上学,由父母包办,与一位大他六岁的肖氏结婚。二人婚后,志趣相异,并没有感情。结婚八年后,肖氏因中风过世,育有一女李嫦。

第二次婚姻,便是大家闺秀凌嵋琳(后更名为凌成竹)。二人同是齐门弟子,由此结识而结连理,育有儿子李杭、李京。

由于李苦禅保护爱国青年,遭受到国民党的迫害,徐悲鸿用灯下黑的方式保护,让他逃到南京寓所暂避风头。

可是既要从事革命活动,又要养活李嫦、李杭、李京还有凌成竹这一大家子人,迫于经济压力,没有工作的李苦禅只得四处办画展,夫妻间自然聚少离多。

一日,在外办画展的李苦禅,突然收到一封匿名信,内附两张简报。

其中一张为离婚启事:

从一个拉洋车的车夫到国画大师的逆袭,您究竟经历了多少苦难?

另一张为结婚启事:

从一个拉洋车的车夫到国画大师的逆袭,您究竟经历了多少苦难?

得知被出轨的李苦禅赶回家后,凌嵋琳与张若谷早已私奔不见踪影,家中只有饥寒交迫满身污垢年仅三岁的李杭,而襁褓中的幼子李京则被人残杀。(有一个说法是李京被禽兽不如的张若谷在睾丸上扎了一个洞,而死去)

张若谷是国民党特务,之前以学画为名,频频造访李苦禅家中。在插足李苦禅的婚姻后,又继续迫害李苦禅一家,无奈之下,李苦禅离开了南京。

悲愤交加,心如刀绞的李苦禅从此自号励公。

抗日特工

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

由于经常接触进步师生,李苦禅的住处很快成为党的秘密联络处,他也被学生们称为赤色教授。“今晚到李老师那里喝茶”也成了师生们通知的一个暗号。

当时,在鲁迅的号召下,全国各地纷纷成立木刻社,“木铃木刻社”的成立地点便是在李苦禅的课堂上。

后来,日本宪兵队以私通八路的罪名将他逮捕,关入死牢,在九死一生的酷刑之下,他高颂《正气歌》,绝不招供,这份气节实在令人折服。

屡遭批斗

解放后,面对中央美术学院“社教运动”的层层诬陷,未及回应,就在文革中被抄家批斗,成为中国美术界第一位被“揪出”的“反动学术权威”。

烈日下下跪,被造反派关入牛棚,惨遭毒打,很快,又被“四人帮”打成“黑画家”,遭大会批斗四次,然其铮铮铁骨,宁死不屈。

重新评价李苦禅

李苦禅的一生包揽百苦,他的气节,艺术造诣都没有得到真正公正的对待。

在解放后,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被剥夺讲课的权利,媒体几乎不会报道关于他的作品;文革中,被迫害,劳动改动,多次批斗,更是不可能承认他的艺坛造化。

齐白石曾经评价李苦禅的绘画:众皆学我手,英也夺我心。在题李苦禅的画《清供图》中,更是说道:“李苦禅也超过我了”。

其实看看李苦禅杭州时期身旁的大文化圈,大艺术圈,诸如齐白石、蔡元培、林风眠、潘天寿等人,你也就不难发现,李苦禅早已经是这个大圈子的成员了。

后记

观阅李苦禅的画时,侯一民先生这样评价:有一股雄强之气,刚毅之气。现在看来,这不正是李苦禅对于他人生的一种信念。

而他将这种人生苦难融于自己对于戏剧的喜爱,看似消遣,实则是一种苦中作乐的坚持,所以他才能有好的心态,在饱受凌辱批斗的非常岁月里,一直勇敢下去。

他笔下的鹰正是和他的人生一样,也是经过艺术技法的千锤百炼而成就。

所以读懂了他的画,或许你可以更了解这个苦难之人。

从一个拉洋车的车夫到国画大师的逆袭,您究竟经历了多少苦难?

双鹰图 镜心 设色纸本

中国书画与古董珍玩专场

北京文津阁2017秋季拍卖

出版:《李苦禅全集·3》第166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年。

题识:壬寅(1962年)春节为邹雅写并社鉴正,苦禅。

钤印:苦禅 李

展览:“昔日笔墨竞相来—近年来发现的李苦禅先生作品”,李苦禅纪念馆,2014年6月。

初观此拍品,双鹰呈现斜三角造型,斧型利嘴,眼角予人不可一世,睥睨天下的视觉感受,好似三军统领一般。多层次的纵深构图很明显,前景为松,后景为岩石,岩石上双鹰,鹰后面为山鹰,留白为天空。四个层次的组合却处处合乎法度,但法不显露于外,而是隐藏于中。

这是他表达自我胸襟的一种表现手法,外人很难共鸣。

此外,李苦禅苦中作乐,对京剧艺术非常痴迷,由于曾经习武,所以上台演戏,多扮演武生。很多时候更是唱到兴起,提笔便画,因此笔下禽鸟多少有京剧的一些特点。

从文津阁此次拍卖的这件《双鹰图》拍品,我们可以看到双鹰眼角与眼尾的拉黑,非常类似于京剧武生脸谱形象眼窝的效果。

我们放大细节图,更为直观:

从一个拉洋车的车夫到国画大师的逆袭,您究竟经历了多少苦难?

从一个拉洋车的车夫到国画大师的逆袭,您究竟经历了多少苦难?

其实,李苦禅笔下其他的其他作品鱼或鸟禽,很多也都有这个表现方式,这种画法对眼睛进行强调,也很像京剧中武生的经典定型动作,这点在他的鹰作品中,尤为明显。所以,李苦禅在绘画教学当中,经常以戏入画,这是契合的。

从一个拉洋车的车夫到国画大师的逆袭,您究竟经历了多少苦难?

鹭鸶图 镜心 水墨纸本

中国书画与古董珍玩专场

北京文津阁2017秋季拍卖

题识:仲英先生雅正,丙子(1936年)年励公禅。

钤印:励公

出版:《李苦禅全集·1》第117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年。

展览:“昔日笔墨竞相来—近年来发现的李苦禅先生作品”,李苦禅纪念馆,2014年6月。

《鹭鸶图》笔墨简约,水草点缀其间,淡墨大点错错落落,似浮萍,又像浅底的泥草。一片水乡烟波浩渺的景象,真是笔有尽而意无穷。此即李苦禅先生意象,非大家难为之。

从一个拉洋车的车夫到国画大师的逆袭,您究竟经历了多少苦难?

双鱼图 镜心 水墨纸本

中国书画与古董珍玩专场

北京文津阁2017秋季拍卖

题识:天机纵驰放游鱼,苦禅墨戏。延辰同志正之,甲寅(1974年)夏,苦禅。

钤印:李英之印 苦禅 禅

行笔至此,附以率真禅师引渡李苦禅的偈语,希望李苦禅先生得到真正公正评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