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產業做起來 讓群眾富起來

把產業做起來 讓群眾富起來

把產業做起來 讓群眾富起來

——臨夏市產業扶貧綜述

臨夏市人多地少,農村富餘勞動力人數眾多,依靠農業實現脫貧的門路窄,基礎差,決定了必須多路突破,多措並舉。多年來,臨夏市一直堅持服務城市與富裕農民相結合的基本思路,指導和發展富民產業及農民增收。

分類施策 找準發展重點

脫貧攻堅關鍵在增收,關鍵在發展產業。為最大限度助農增收,臨夏市圍繞優勢主導產業,大力發展投資少、見效快,農戶直接受益的鋼架大棚蔬菜、牛羊養殖產業。堅持改造傳統農業、壯大優勢產業,積極發展城郊型設施蔬菜、優質林果、畜禽養殖、休閒旅遊等主導產業。

王坪村油用紫斑牡丹合作社採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生產模式,積極動員村民通過土地流轉形式集中連片種植油用紫斑牡丹,入社成員達到43人,其中精準扶貧戶24戶。通過扶持發展,現已成為臨夏州內紫斑牡丹種植規模最大、品種最多、技術最先進並集生產、科研、觀賞為一體的示範園區。吸引了來自北京、新疆、青海和蘭州、平涼等地的客商前來觀賞取經。

推陳出新 激活資源優勢

除了發展傳統產業,臨夏市也積極推進農村“三變”改革,大膽鼓勵貧困戶利用土地資源,精準扶貧產業專項貸款,入股優勢產業,參與分紅,富民增收,成效明顯。

去年,臨夏市華通商貿有限責任公司以“公司+農戶”的模式,通過尕楊家村村民以土地和資金入股的方式集資興辦,尕楊家村入股群眾314戶,佔全村總戶數的75%。其中,精準扶貧戶110戶,佔入股群眾的35%,每股1萬元,今年群眾每股分紅達1000元以上。

同時,通過實地走訪,嚴格審核,從下撥的省管補繳黨費中列支資金150萬元,作為集體經濟發展薄弱村發展集體經濟項目資金,把枹罕鎮江牌村,城郊鎮木場村,南龍鎮楊家村、馬家莊村,折橋鎮慈王村5個村列為級集體經濟試點項目。並指導枹罕鎮羅家堡村與新悅種植養殖合作社合作,注入10萬元資金。

精準施策 實現產業脫貧

臨夏市積極爭取國家和省上現代農業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基地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等項目資金2.3億元,優先整合支持精準扶貧富民產業,集中扶持發展了大莊千畝城市農業基地、八坊牧業、佳源牧業、折橋灣特色農家樂等扶貧產業帶動龍頭基地57個,帶動貧困戶就業1100多人,依託臺灣創意農業臨夏草莓示範園和折橋鎮千畝城市農業基地,著力打造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帶動周邊群眾發展設施蔬菜6700畝,高原夏菜6000畝。

同時,注重把有志於通過發展產業脫貧致富的農民納入農民專業合作社,形成組織優勢,輸出和接受產前、產中、產後服務,使貧困戶得到產業發展的便利。全市相繼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162個,加入合作社成員達到2797個,佔全市農村人口的3%,帶動農戶7623戶,佔全市農戶數的37%。

“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臨夏市越來越有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