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價格還有漲幅空間嗎?為什麼?

拼搏237985611

小麥價格還有上漲空間嗎?為什麼?


三農廣訊

筆者以為,留給國內新麥價格的上漲空間並沒有很多人想的那麼樂觀!用一句經常來形容中國男足的話——“留給中國隊的時間不多了”來延伸到今年的新麥價格走勢上的話,可以這麼說,“留給新麥價格上漲的空間不多了”。

筆者為什麼這麼說,請聽我一一道來。

國內小麥質量參差不齊,整體價格受限!

眾所周知,今年四月初的一場凍害,加上5月中旬至下旬的大範圍降水,導致我國各大麥區的新麥產量和質量出現了不同程度下降受此影響,可以說2018年小麥產量和質量較上年明顯下降,我國小麥總產量連續多年增產的記錄都會在今年作古。

展望後市,今年的優質麥所佔比例明顯不及往年,雖然優質麥的市場價格由於其受到市場熱捧而高於往年,但是由於等外糧的普麥所佔的比例比去年要高一些,所以,今年我國小麥的整體價格會受到這兩場災害天氣的影響,應該是不及去年的水平。

簡單來說,今年的優質麥沒有去年多,但是價格高於去年,今年的劣質糧比去年增多,價格比較低,拉低今年小麥的整體價格。

進口麥價格優勢明顯,虎視眈眈。

雖然筆者知道,我國每年的進口麥總量較低,不足以左右國內小麥市場的大局,但是依舊能夠影響市場走向,進口麥到岸價與國內玉米市場價格倒掛過於嚴重的話,肯定不利於新麥價格的走高。

數據顯示,截至6月11日,7月交貨的美國2號軟紅冬小麥FOB價格為214美元/噸,到中國口岸完稅後總成本約為1906元/噸,比去年同期上漲98元/噸,但依舊比目前的國內新麥價格低500元/噸左右。

此外,依舊高達7400萬噸的臨儲小麥庫存量將是制約新麥價格上漲走勢的決定性因素。

在以上多重因素的作用下,筆者認為今年的新麥價格上漲空間著實有限。

望周知!讓自己的親屬、朋友瞭解。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06.14


糧油市場報

近日,主產區新小麥收購市場一改前期的“沉悶”場景,市場購銷逐步趨向活躍,各地小麥收購價格凸現新一輪上漲行情。短短几天時間,部分地區新小麥價格普遍上漲0.01~0.03元/斤。很多貿易商及制粉企業感嘆:“這行情真是讓人琢磨不透,小麥價格怎麼說漲就漲上來了。”不過,政策和市場層面均不支持小麥市場持續上漲,後市麥價上行空間將有限。各市場收購主體切莫盲目追高,以免帶來不必要的市場風險。

我們先來看看今日國內地區小麥價格變化統計表

新麥收購價格凸現普漲行情

進入6月以來,隨著主產區部分地區新麥上市量增多,市場購銷也逐步開始趨向活躍。由於各市場主體對今年小麥產量和質量的擔憂增加,個別地區甚至出現搶糧現象,導致主產區新麥收購價凸現新一輪普漲行情。各市場主體均反映,近來新小麥收購價格不僅普遍出現上漲,而且上漲速度較為迅速。受高質量新麥價格上漲影響,近來質量偏差的飼用小麥也出現不同程度上漲。目前,南方部分地區貿易商飼料小麥外發價在0.83~0.85元/斤之間,安徽天長容重730g/L的芽麥田間地頭收購價已達0.90元/斤。由於夏收以來南方部分麥區小麥收穫遭遇不良天氣影響,部分地區小麥質量整體偏低,市場質優小麥數量較上年同期減少,各收購主體對高質量小麥的收購積極性較高,導致新小麥收購價格普漲。據瞭解,近來部分地區農戶對質量較好的小麥已出現惜售心理。

預案啟動利於帶動市場購銷

隨著主產區小麥收購預案啟動範圍擴大,新麥收購價將穩中上行,符合質量要求的小麥將基本靠攏最低收購價,市場購銷也將逐步趨向活躍。一方面,託市企業收購對市場的帶動作用將逐步體現;另一方面,託市收購將引領市場行情走勢,其價格將成為市場“風向標”。由於近來主產區新小麥價格上漲迅速,部分地區小麥價格已基本趨近國家最低收購價水平,華北地區有個別地方已經超出最低收購價。雖然河北、山東當前新小麥尚屬零星上市階段,預計後期市場亦有集中上市的壓力,但由於今年冀魯兩省小麥生產整體並未受到較大的不利天氣影響,小麥質量反映不錯。市場人士預計,華北小麥上市後很可能會出現搶糧現象。與南方麥區相比,冀魯小麥價格有望高位運行,兩省託市預案啟動的難度或較之前預期增加。

政策拍賣暫停影響市場心理

客觀而言,我國政策性小麥拍賣在不同時期成交情況差別較大。每年1~5月份市場競拍較為積極,成交量及成交率相對較高;而6~9月份比較低迷,部分年份成交率甚至在1%以下。夏收期間政策性小麥成交大多處於低谷,對新小麥的購銷影響不大。自6月18日起,國家暫停2014~2016年產最低收購價小麥競價銷售,重啟銷售時間另行通知。夏收期間,國家暫停政策性小麥拍賣,筆者認為,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引領市場心理。首先,減少陳小麥市場供應,無疑對小麥價格將起到支撐作用;其次,讓市場騰出更多的空間,引導各市場主體將收購力量及重心集中到新小麥收購上來;再次,將壓縮用糧企業陳麥採購的空間,使市場收購新小麥容量在一定程度上相應放大。

後市麥價上漲空間將會有限

受近來新小麥價格上漲迅速的影響,市場購銷活躍度較前期提高,個別地區甚至出現搶糧現象,持有高質量小麥的農戶惜售心態增加。筆者認為,符合質量要求的小麥有望繼續穩中上行,但其上漲空間將相對有限,盲目追高小麥價格存在較大的市場風險。市場普遍預計,隨著小麥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化,夏收集中收購結束後,2019年小麥最低收購價繼續下調的可能性仍然較大。同時,為加快小麥“去庫存”進程,國家政策性小麥銷售底價亦有進一步下調的可能,未來的政策影響預期依舊會對市場體現利空。由於我國小麥市場整體供需相對寬鬆,國家政策性小麥庫存依舊高企,初步統計目前臨儲小麥庫存仍在7400萬噸左右。尤其2017年產小麥質量較好,2800萬噸最低收購價小麥顆粒未銷,對彌補2018年小麥減產缺口綽綽有餘。因此,今年主產區局部小麥產量、質量受損,還不足以影響未來市場的供需大局,基本面並不支持麥價大幅走高。後期隨著新麥集中上市,市場壓力將有所體現。近日小麥價格凸現上漲行情,並不代表後市就能達到非常高的價位。在政策、市場並不支持麥價大幅走高的環境下,提醒各市場主體切實把握好收購時間和節奏,切忌存有搶糧賭市心理,盲目追高小麥價格,不然,瘋漲過後將承擔較大的市場風險。


農產品期貨網

鍾情三農可以毫無保留的跟大家說,今年的新產小麥當然還有價格上漲空間,但是也絕對不會像謠言說的那樣能夠漲到四塊錢每斤。

說句實在話,今年的新麥價格甚至連達到兩塊錢每斤都是一個夢!至於說出現這種情況的具體原因,我在下面為大家一一解釋。

品質產量雙受挫,新麥價格持續走高。

如果不是在四月份和五月份接連遭遇兩場天氣災害,今年我國的小麥產量估計依舊和去年的位於歷史第二位的1.3億噸不相上下,依舊是一個豐收年,按照和往年差不多一樣的劇本來發展,只不過市場價格會比16、17年降三分錢每斤。但是那兩場災害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讓一切都有了不同。

首先是全國小麥減產,

據筆者從各地反饋的信息來看,今年小麥減產幅度應該在百分之30左右,也就是說今年的新麥產量很有可能不到一億噸,較去年減產量超過3000萬噸以上。

其次是新麥質量下降,

特別是在我國傳統的優質小麥產區河南省,今年小麥質量較往年有明顯的下滑,優質麥在新麥總產量中所佔創下來歷年來的新低。

收購主體入市增多,新麥進廠價仍上漲。

所以在此背景下,全國新麥價格從六月一日國家糧油交易宣佈暫停臨儲麥拍賣那一天開始,走上了價格上漲的快速通道。半月時間裡,全國小麥價格上漲幅度已經超過百分之二十,而且明顯超過了去年同期,也比今年的託市收購價格標準要高。

在筆者看來,如果不是六月一日那個暫停拍賣公告的發佈,麵粉企業也不會那麼積極的進入市場收購新糧,為了給新麥價格上漲讓路來延緩今年的小麥去庫存,從目前的狀況來看,效果確實比較明顯。

目前,河北,山東,河南不等地區的優質新麥收購價格已經超過了1.25元每斤,而且隨著更多的企業為了保證開機正常運轉,不得不提高收糧價格,今天早上開始,新鄉一家麵粉企業甚至以每斤1.35元以上的價格來收購優質的新麥。畢竟優質糧源著實有限,企業收購需求較高,這也就為後期新麥價格走高提供有力的支撐。

新麥價格真的會無限走高麼?

關於這個問題,筆者的答案很明確,並不會。

一塊四一塊五或許就是今年國內新麥價格的天花板了,絕大多數新麥價格是達不到這個高度的。抑制新麥價格走高的主要因素就是依舊天量的小麥臨儲總量,據筆者瞭解,它的具體數據是7400萬噸。

以我國今年小麥減產百分之30來算的話,今年的小麥供需缺口應該在3000萬噸左右,這還不到我國臨儲小麥庫存的一半,臨儲庫存量為保證市場平衡提供給了有力的保證。

所以,今年的小麥減產影響完全在可控範圍內,新麥價格自然也就不會失控,再度上漲的幅度空間已經沒有半月前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