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如何助力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後,非遺保護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非遺地保護力度也在加大,非遺發展呈現出可持續的態勢。非遺保護與傳承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紐帶,可以豐富鄉村的內涵和品質,並提升民眾參與鄉村振興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湖南郴州市臨武縣大沖鄉油灣村,就是通過對臨武儺戲的傳承與創新使得落後小山村搖身一變成為旅遊名村。臨武儺戲是在古代漢族儺祭舞蹈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戲劇形式,被稱為漢族民俗文化的“活化石”,當地人稱之為“神獅子”,祈盼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世道安寧。

2006年臨武啟動儺戲保護工程,2014年12月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擴展項目名錄傳統戲劇項目。2016年11月,國家級非遺項目《臨武儺戲》在湖南省臨武縣水東鎮油灣村上演,來自國內近百名專家學者參加中國湖南臨武儺·戲曲文化(展演)研討會。自此,臨武儺戲成為臨武的一張靚麗的旅遊名片,各地學者遊客慕名而來,不僅非遺得到保護與傳承,通過旅遊也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非遺如何助力鄉村振興

青島平度市鳳台街道何家樓村堪稱“中國土陶第一村”,何家樓村製陶迄今為止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形成了當地獨有的土陶文化。土陶燒製技藝成功入選青島《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和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2015年當地居民還創立了平度陶藝博物館,開辦了陶藝體驗班,現在何家樓村民藉助電商平臺銷售土陶手工業製品,通過構建銷售、旅遊、自助體驗、技術培訓為一體的傳統手工業發展新模式,創建何家樓傳統手工藝特色村莊。土陶幾乎成為何家樓村的代名詞,土陶製作工藝的發展不僅是對傳統制陶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更是促進當地居民增收,助力當地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

非遺如何助力鄉村振興

四川省綿竹市年畫村利用“5·12”災後重建契機,建成了以鄉村旅遊、年畫商品生產、加工基地建設為主的精品型鄉村民間工藝文化旅遊景區,探索出一條以非遺傳承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的新路徑。綿竹年畫又稱綿竹木版年畫,2006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與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楊家埠、蘇州桃花塢並稱為中國四大年畫之鄉。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2010年由射箭臺村、大成村、石牆村三村重新整合而成年畫村,走上集聚發展的文創產業之路。村內人口共計6000多人,其中直接或間接從事年畫創作的人員達1500餘人。

年畫村的成功,在於抓住了非遺的文化內涵。2018年下半年,綿竹市還將積極跟進“綿竹年畫”地理商標申報事宜,採取多種措施通過年畫事業實現綿竹產業興旺,從而實現鄉村振興。

非遺如何助力鄉村振興

在鄉風文明的內涵中,鄉愁不可少,地域文化不可少,歷史記憶不可少。非遺毫無疑地問成為鄉風文明的載體之一。

非遺的保護與傳承,需要將其納入到整體鄉村建設規劃體系,需要深入挖掘鄉村的歷史文化內涵,讓有文化的鄉賢帶領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其中,需要加強對非遺傳承人特別是瀕危非遺項目傳承人的關切力度,把非遺融入到村民的現代生活之中。

湯俊,現任北京創行合一規劃設計院執行院長

旅遊項目要規劃,要方案,要創意,怎麼辦?

北京創行合一規劃設計院專注休閒農業與美麗鄉村、旅遊景區、農場、民宿、農家樂等旅遊規劃與策劃設計,實現資源的有效對接,締造一個全方位的生態鏈互動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