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巴蜀大地的諸侯往往不能統一全國 原因還得從四川朋友身上找

巴蜀大地位於中國西南地區,其主體就是當今的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有一個眾所周知的別稱"天府之國",由此可見,其繁榮富庶是國內首屈一指的。誰得到巴蜀,誰就能夠得到巴蜀地區豐裕的錢糧和人口,擁有了逐鹿中原的資本。歷史上,秦國之所以能夠一統天下,離不開巴蜀的支持,正是有了這個錢庫和糧庫,才有了赳赳大秦。

坐擁巴蜀大地的諸侯往往不能統一全國 原因還得從四川朋友身上找

天府之國:四川

因此,巴蜀地區歷來是古代諸侯必爭之地。往往在亂世期間,總有梟雄會搶佔巴蜀之地,形成割據政權。以下列舉幾個耳熟能詳的巴蜀政權,三國時期劉備的蜀漢政權,南北朝時期的孟知祥後蜀政權,明末張獻忠大西政權。

可我們來看看,這些蜀地諸侯最後的下場都是如何?

劉備得到川地後,再下漢中,一時風光無限,卻不能夠再繼續擴大戰果,反而丟荊州,自己也身死白帝城。諸葛亮秉承先帝遺願,六出祁山卻不能立下寸功,反而將自己給累死了。諸葛亮死後,姜維又繼承了丞相遺志,連番攻魏,可是最後還是因為後方失火,迴天無力。

坐擁巴蜀大地的諸侯往往不能統一全國 原因還得從四川朋友身上找

三國時期蜀漢地圖

孟知祥奪得東、西二川,登基為蜀帝。他駕崩後,其子孟昶又奪得秦、階、成、鳳四周。時值五代亂世,按道理說擁有了巴蜀之地,完全大有作為。可孟昶卻沒能再踏入中原一步,反而被北宋發兵,一舉滅國。

明末亂世,張獻忠可謂是梟雄,趁著李自成揮兵北上,張獻忠領軍四十萬,攻入四川。一路上明朝守將望風而降,大西軍連番破敵,明朝藩王,高官盡被斬殺。可在清軍入關後,張獻忠的部隊卻是一敗再敗,連他本人也被生擒,大西國就如那曇花一現。

第一:川人生性悠閒,不願意打仗

見今說古,如果大家身邊有四川的朋友,都應該知道四川人的個性比較和善。尤其是成都地區,當地百姓過的是全國人民都羨慕的慢生活。天府之國,盛產錢糧,自古以來,川人便過著小康的生活。每天喝喝茶,吃吃火鍋,晚上回家抱抱老婆孩子,這樣的生活誰不珍惜,誰願意前去打仗呢。這種思想,從民間氾濫到了宮廷,所以一旦強敵入侵,四川上下沒人願意死磕,投降就是了。

坐擁巴蜀大地的諸侯往往不能統一全國 原因還得從四川朋友身上找

老照片:四川茶館

第二: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成都以北,有著秦嶺和巴山,若想出川,首先便要走這山中棧道,人在上面走著都十分困難,就不要說運送糧食的糧車了。若是要領兵出川作戰,尤其是古代條件又差,就這棧道就不知要摔死多少將士。歷史上記載,由關中通往漢中的褒斜道、子午道、陳倉道、儻駱道以及由漢中通往四川的金牛道、米倉道、荔枝道。以子午道為例,子午道中,畜生不可過,所有糧草物品,都得靠人來背。

坐擁巴蜀大地的諸侯往往不能統一全國 原因還得從四川朋友身上找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第三:蜀地文化與中原文化有說差異

由於地理位置原因,巴蜀大地與中原地區的文化交流極少。由此巴蜀地區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文化,與外界格格不入。蜀國士子追求的是蜀人治蜀,極其排斥外來文化派系。同時蜀國士子也不願意追求統一全國,建功立業,只想著管好蜀地,那便足夠了。

坐擁巴蜀大地的諸侯往往不能統一全國 原因還得從四川朋友身上找

四川各族民族服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