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統一前,大秦帝國的歷次擴張—關中、河西、商於、漢中、巴蜀

秦人原本只是周王室的奴隸部族,最終卻變成統一天下的大國,這一歷史進程花費了550年!秦國的領土是一步一步擴大的,都是通過血與火的戰爭奪得的,從來都不是周天子賜封的。周平王僅僅給了秦人一個伯爵的名號,之後的一路開掛全靠秦人浴血奮戰,沒有不戰而勝之仗,也沒有不打而得之地!

《史記.秦本紀》秦襄公將兵救周,戰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難,東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曰:"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與誓,封爵之。

秦人能立國,並得到周王室的冊封,這跟秦人救周有密切關係,也就是說秦人得以立國也是自己血戰而來的,並不是因為有周王室血統。當時戎人肆虐鎬京,關外諸侯聯軍擁立周攜王為天子,並進軍關中意圖擊殺周平王。秦人及時出兵,在鎬京平原與戎人展開血戰,擊退戎人大軍。周平王通過提升晉、鄭、衛等國的爵位的方式使諸侯聯軍倒戈,最終在秦人與諸侯聯軍的護送下到洛陽安身。到了洛陽後,周平王冊封秦襄公為諸侯,秦國正式立國。

嬴政統一前,大秦帝國的歷次擴張—關中、河西、商於、漢中、巴蜀

大秦帝國


一、秦國佔據關中

秦國雖然得以立國,但是關中大地遍佈戎人的部落,這些部落或大或小,或強或弱,但都沒有離開的意思。秦國名義上有關中之地,但是實際只有秦邑一城,要真正立國,還得跟戎人血戰。不僅要擊敗戎人,還得將關中大地上沒有遷走的小諸侯國擊敗。

《詩經.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這首軍歌正是秦人收復關中大地時的戰歌!

嬴政統一前,大秦帝國的歷次擴張—關中、河西、商於、漢中、巴蜀

秦風.無衣

秦襄公十二年,秦人伐戎至岐山,秦襄公戰死,秦文公繼位。秦文公根據戎人強大而量多,秦人量少而民窮的實際情況,在秦國內部推行教化,休養生息,經過16年的準備,秦文公出兵擊戎。秦文公十六年,秦軍擊敗戎人,地盤擴至西岐,原周王室遺民紛紛加入秦國,這讓秦國的實力得以增長。

秦文公當了四十八年國君,是大的成就是兵出西岐,讓秦國向東邁進了一大步。秦文公薨後,秦寧公繼位。當時戎人中有一支較大的部落,也就是蕩社戎,他們正在一步一步華夏化,也在收攏周室遺民,以發展自己的經濟文化。秦寧公最在的成就就是消滅了蕩社戎,清除了秦人收復關中的最大競爭對手。秦寧公三年,與亳戰,亳王奔戎,遂滅蕩社;四年,秦軍伐蕩氏,攻而滅之。

嬴政統一前,大秦帝國的歷次擴張—關中、河西、商於、漢中、巴蜀

秦軍戰車

秦寧公死後,大庶長、嬴弗忌、嬴威壘三人專政,他們先廢除太子,立出子為君,後又殺出子,立廢太子之子為君,也就是秦武公。完成秦人佔據關中是秦武公的最大功勞,秦武公天縱英才,誅亂臣,開疆土,立縣制,對秦國的發展極為重要。

秦武公元年,秦武公率秦軍攻滅彭戲氏,秦國領土擴大至華山,秦武公以其赫赫軍功掌握了軍政大權。秦武公三年,秦武公以大庶長、嬴弗忌、嬴威壘三人誅殺出子為由,將三人族滅,清理了秦國內政。秦武公十一年,秦軍攻滅邽戎、冀戎,並在全國推行縣制;秦武公十二年,秦軍攻滅小虢國,小虢國是周王室宗親諸侯。秦武公二十年,秦武公薨!

嬴政統一前,大秦帝國的歷次擴張—關中、河西、商於、漢中、巴蜀

秦武公薨了


二、秦國佔有河西

秦武公時代,秦國完成了收復關中的大業,秦國從一個邊陲小國發展成一個縱橫千里的大國。秦德公元年關中大地內的梁國、芮國向秦國臣服,要知道秦、梁、芮三國都是伯爵,而梁、芮兩國向秦國朝拜,證明秦國的國力經已十分強大了。

嬴政統一前,大秦帝國的歷次擴張—關中、河西、商於、漢中、巴蜀

河西之地

秦德公死後傳位宣公,宣公傳位成公,成公傳位穆公。秦穆公嬴任好是秦國曆史上的一個關鍵君主,他西霸戎狄,東平晉亂,將秦國國土發展到黃河邊上,使得秦國成為一代霸國!秦穆公四年,嬴任好取晉國公主為妻,這位公主是晉國太子申生的姐姐。

晉國公主嫁給嬴任好時,陪嫁的有一位奴隸,這位奴隸不是普通人,而是虞國大夫百里傒,晉國攻滅虞、虢二國後,俘虜了百里傒。商湯的丞相伊尹是通過陪嫁方式進入商國的,故百里傒也學伊尹的故事,要求陪嫁公主到秦國。

百里傒在路上逃走,被楚人捕獲,嬴任好用五張羊皮贖回了百里傒,並委以國政;百里傒又推薦好友蹇叔來秦理政。百里傒、蹇叔從中原而來,給秦國帶來了優越的制度與文化,幫助秦國進一步強大。

秦穆公九年,晉國爆發驪姬之亂,太子申生自殺,公子重耳、夷吾出逃。晉國公子姬夷吾的夫人是梁國公主,而梁國臣服於秦國,通過這層關係姬夷吾找大姐夫秦穆公幫助他上位當晉國國君。姬夷吾還承諾:如果秦國幫他當了晉國國君,那麼他將晉國的河西八城送給秦國。

秦穆公看在夫人的面上,加上河西八城的許諾,就派百里傒率秦軍護送姬夷吾回晉國當國君,姬夷吾也就是晉惠公。姬夷吾當了國君後,不履行承諾,拒不給秦國河西八城。秦國當時實力有限,無法與晉國開戰,故秦穆公隱忍不發。

嬴政統一前,大秦帝國的歷次擴張—關中、河西、商於、漢中、巴蜀

秦穆公夫婦

秦穆公十二年,晉國爆發荒災,晉國譴使來秦,要求秦國借粟給晉國。秦國大夫丕豹建議:不給晉國糧食,且趁機伐之;秦國上大夫百里傒說:夷吾得罪於君,其百姓何罪?於是秦國給晉國借糧了。秦穆公十四年,秦國大飢,借糧於晉國,晉國不但不借糧,反而出兵攻秦,秦晉雙方戰於韓地!

戰鬥中秦穆公被晉軍圍困,眼看就要身首異處了,突然衝出三百野人救秦穆公,並捕獲了姬夷吾!秦人原本是殷商貴族,十分流行人祭,秦穆公打算將姬夷吾製成貢品,供奉嬴秦祖宗。周天子聽聞秦穆公要用姬夷吾祭祀,發來王書說"晉我同姓,請赦晉君“。秦穆公的夫人聽聞丈夫要用弟弟做人祭,就以命相威脅,要求釋放弟弟!

秦穆公說:我以為俘獲了晉國國君,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因此要與祖宗分享。現在天子發王書指責,夫人憂愁得要以死相抗!最終秦穆公釋放了姬夷吾,歸國後的姬夷吾將河西八城割給秦國,還將兒子姬子圉送到秦國為人質。秦穆公將公主嫁給姬子圉,以示秦晉之好!


三、秦國佔據商於

秦晉之好是短暫的,也就是秦穆公與晉惠公那段時間好,兩國都想爭霸中原,因此戰略決定兩國衝突不斷。秦穆公曾發十萬大軍攻晉,結果在餚之戰中全軍覆沒,孟、西、白三將在秦國公主的保護下,才得以回到秦國!之後秦晉兩國常年爭戰,有晉國的存在,秦國無法東出爭霸,秦穆公向東發展不行,就向西發展,滅國十二,拓地千里,稱霸戎狄!

晉國長期作為中原霸主,向西遏制秦國,向南阻擊楚國,向東打壓齊國,於是秦楚兩國結成了同盟,目的就是共同對抗晉國的霸權。晉國深知楚國難打,於是派人去吳國交吳國兵法,車戰,還資助吳國北上擊齊,西進攻楚。

秦哀公十一年,楚平王來秦國提親,給太子羋建娶秦國公主。這次秦國的孟嬴公主有絕世容顏,費無極給楚平王建議自娶之,好色的楚平王就自己娶了孟嬴公主,把陪嫁的秦國女子嫁給太子建。伍子胥父子是太子建的家臣,楚平王擔心太子建謀反,就誅殺了伍氏全族,只有伍子胥逃到了吳國。

嬴政統一前,大秦帝國的歷次擴張—關中、河西、商於、漢中、巴蜀

孟嬴公主

伍子胥推薦孫武給吳國當軍師,訓練了一支強大的軍隊,然後在晉國的支持下,吳國出兵擊楚,三戰攻破楚國都城。伍子胥將楚平王的屍體挖出,怒鞭三百,然後挫骨揚灰;吳軍士兵則在楚國都城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楚國大夫申包胥逃到秦國,在秦宮外哭了七天七夜,眼睛都哭瞎了,要求秦國出兵救楚。秦哀公遲遲不肯出兵,原因在於救楚要花費很多錢糧,還將得罪晉國。最終申包胥將商於之地割給秦國,秦國發兵五百乘進入楚國,跟楚軍聯合擊敗了吳軍,楚昭王才得以回國就位。秦軍回軍的時候接管了楚國的商於之地,之後秦楚兩軍又有多次戰爭,商於總歸了秦國!


四、秦國佔據漢中、巴蜀

漢中在戰國時代稱為南鄭,屬於蜀國領土,秦蜀兩國早有往來,也為了漢中反覆征戰過多次。史書記載”厲共公二年,蜀人來賂“,這說明那個時候蜀國已經向秦國稱臣了。史記記載”躁公二年,南鄭反“,說明在秦厲共公與秦躁公之間,秦國就已攻奪了蜀國的南鄭!

當時秦國正在經歷四代亂政,魏國正在崛起,魏國攻奪了秦國的河西之地,蜀國復奪南鄭。秦孝公在《求賢令》中寫道: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醜莫大焉。

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秦國在河西雖然戰敗,但還是有能力收復南鄭,史書記載”惠公十三年,伐蜀,取南鄭“。秦惠公有收復南鄭的功勞,因此秦孝公在批評四代亂政之時,沒有將秦惠公算上,出子就是秦惠公的小兒子。秦國始終控制著南鄭(漢中)對於後來攻取巴蜀有著極大的幫助。

秦惠文王時代,秦國已經是天下第一大國,一度自稱為西帝!蜀國與巴國爆發戰爭,兩國使者都到咸陽來,請求秦國出兵幫助自己消滅對方。秦國東出謀地時機不成熟,就打算南下謀取巴蜀二國。秦國製作了一頭石牛,據說可以拉出黃金粑粑,蜀王貪心欲取,派人修通秦蜀兩國之間的通道,也就是入蜀的金牛道。

嬴政統一前,大秦帝國的歷次擴張—關中、河西、商於、漢中、巴蜀

金牛古道

秦惠文王九年,秦國名將司馬錯率秦軍入蜀,先後攻滅了蜀國、巴國。秦昭襄王五十年,秦國任命水家名士李冰為蜀郡郡守,率蜀民修建都江堰,將巴蜀大地治成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