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運動方式進行康復鍛鍊,SET懸吊康復訓練系統

什麼是懸吊訓練

懸吊訓練:英文名sling exercise training,近年來新興的一種力量訓練、肌肉功能性康復方法!不僅應用在體育領域,而且也廣泛應用於康復醫學界!北京體育大學已經引入了該訓練設備,國內體育科學與醫學界對懸吊也頗為重視。

sling exercise training,又名懸吊訓練,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力量訓練、肌肉功能性康復方法!起源於挪威,目前正在全球推廣S-E-T訓練課程,它不僅應用在體育領域,而且也廣泛應用於康復醫學界!目前北京體育大學已經引入了該訓練設備,國內體育科學與醫學界對、懸吊也頗為重視。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國家運動員開始使用懸吊訓練運動員的穩定性。

懸吊運動訓練是一種運動感覺的綜合訓練系統,強調在不平穩狀態下進行運動,可加強中央軀幹肌肉、髖部深層肌肉力量,提高身體在運動中的平衡、控制能力和穩定狀態。在這裡您可以在專業訓練員的指導下,在懸吊器械上配以海綿橡膠墊、平衡板以及充氣的橡膠墊枕等進行訓練。讓您感受國家隊級別的訓練儀器,體驗這項變化豐富、非同一般的訓練方法。

懸吊主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感覺運動控制 二、穩定性(協調) 三、肌力問題。

懸吊訓練的康復原理

懸吊運動訓練突出了運動感覺綜合訓練,強調在不平穩狀態下進行閉鏈運動以達到對感覺運動器官的最佳誘發效果。懸吊可加強中央軀幹、骨盆和髖部深層肌肉力量,這種在不穩定狀態下進行的力量訓練能夠激發軀幹肌肉和身體各大肌群之間的神經肌肉協調收縮能力,從而達到康復的目的。懸吊訓練通過強化軀幹肌肉及非主導側肢體的運動能力,加強神經和肌群之間的反饋、統合功能來提高身體在運動中的平衡、控制能力和穩定狀態。一般在懸吊器械上進行訓練,也常用到海綿橡膠墊、平衡板以及充氣的橡膠墊枕等以增加支撐點的不穩定性來激發神經肌肉的協調功能。

用運動方式進行康復鍛鍊,SET懸吊康復訓練系統

如何訓練

懸吊訓練突出運動-感覺綜合訓練,強調在不穩定狀態下進行開、閉鏈運動以達到對感覺運動器官的最佳誘發效果(神經-肌肉激活),加強核心穩定性和控制、協調。

不穩定狀態下的力量訓練更加突出肌肉的收縮和放鬆,身體平衡與不平衡的快速轉化,可有效提高神經肌肉的能力、神經肌肉-本體感受性功能。

開鏈(Open Kinetic Chain,CKC)

定義:是指肢體近端固定而遠端關節活動的運動。

開鏈運動強調對單個肌群的訓練,激活原動機和協同肌。

閉鏈(Closed Kinetic Chain,CKC)

定義:指肢體遠端(手掌或腳掌)固定而近端活動的運動。

閉鏈運動主要訓練相應關節的原動機和拮抗劑,以及位於運動鏈中的其他肌群核心穩定性。

如何穩定

是指在運動中控制骨盆和軀幹部位肌肉的穩定姿態,為上下肢運動創造支點,並協調四肢發力,使力量的產生、傳遞和控制達到最佳化。穩定是運動和功能的先決條件。

核心肌群通過維持骨盆和脊柱的穩定性保證了人體重心的平衡,核心位於運動鏈的中心,在力量傳遞中起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

用運動方式進行康復鍛鍊,SET懸吊康復訓練系統

整體肌VS局部肌

· 整體運動肌

· 產生運動

· 大量的位相性肌纖維,依賴於運動的方向

· 不能維持節段穩定性

· 以I型纖維為主、高負荷激活

· 肌梭數量少

· 相對較少的前饋機制

· 整體穩定肌

用運動方式進行康復鍛鍊,SET懸吊康復訓練系統

弱連接定義

· 是導致肌肉骨骼系統功能障礙的生物力學鏈的缺陷。

· 這些缺陷可以是弱化的神經肌肉控制,減弱的穩定性和肌力,以及恐懼性逃避。

用運動方式進行康復鍛鍊,SET懸吊康復訓練系統

懸吊訓練的目的

(一)減除運動負荷

將肢體懸吊,讓患者在水平方向上進行運動可以免除重力的作用,達到減除負荷的目的。

(二)提供助力

利用彈性懸吊繩可以提供外力。

(三)提供不穩定支撐

懸吊帶作為支點是不穩定的,利用這種不穩定支撐可以進行相應的運動訓練。

懸吊訓練的優勢

· 訓練到深層穩定肌群

· 改善肌肉的協調收縮能力,可同時激活“主動肌、協同肌和拮抗肌”提高身體運動協調能力

· 刺激感覺運動器官,提高感覺和運動的協調能力

· 因此,懸吊訓練不只是力量訓練

懸吊訓練的裝置

· 懸吊網架

用運動方式進行康復鍛鍊,SET懸吊康復訓練系統

智能三維綜合訓練平臺--SET懸吊康復訓練系統

· 這是非常常見的一種裝置。這種網架安全簡單,價格便宜,一般配備了懸吊繩,懸吊帶,滑輪,掛鉤等。網架上可以配備多個掛點,移動也較為方便。

強度階段的訓練計劃

強度階梯訓練計劃是運動訓練中非常關鍵的部分。在懸吊訓練中,階梯強度的調節主要通過以下的方式進行:

1、懸吊點的選擇,懸吊點的位置可以決定運動是無阻力、有阻力還是有助力的方式進行,不同的懸吊點可以改變運動的強度。

2、彈力帶的懸著與運用:彈性懸吊帶可以給予額外的助力。助力的大小可以改變運動的強度,甚至通過施加阻力來增加強度。

3、肢體的懸吊位置與懸吊高度;懸吊帶懸吊於肢體的近端或是遠端,其槓桿力是不同的,可以通過調節懸吊肢體的位置來調節運動強度。

4、運動時間:時間的長短決定了運動強度的高低。

5、運動的範圍:運動的範圍與強度密切相關。範圍越大,強度越大。

6、同時進行其他運動:在進行某一肢體運動時,同時要求其他肢體進行運動,可以提高訓練難度和強度。

7、施加阻力:通過人工的或者其他方式給予施加阻力,調節強度大小。

懸吊訓練的方法

懸吊運動常用訓練方法簡介:

1 頸部:

患者仰臥,使用寬吊帶將枕部懸吊。每次訓練可進行四階段訓練。

第一階段:開鏈運動,指導患者做頸部側屈、旋轉等動作,如發現患者頸部活動受限,可輕輕予以適當牽伸。可用手指觸摸頸部,往往在斜方肌肌腹可觸及條索或包塊樣組織,臨床稱為“激痛點”,在頸部向對側牽伸的狀態下對“激痛點”實施強力按摩,可迅速消除肌肉緊張、疼痛等現象。

第二階段:靜態閉鏈訓練,主要目的為激活局部穩定肌。如圖13-2-16,使用彈性吊帶支持背部以減輕訓練負荷,將患者背部托起,保持下頜輕度內收,指導患者枕部用力下壓,以枕部為支點,負擔背部、頸部、頭部的體重(背部離開床面)。保持此一姿勢,直到患者感疼痛或疲勞,記錄維持的時間。休息半分鐘,重複同一姿勢,記錄時間。如患者在訓練中每次維持的時間呈逐漸增強趨勢,則繼續訓練,如最後一次的維持時間較上一次明顯減少,提示患者疲勞,可停止訓練。此一訓練一般進行三到四次,一般情況下,如患者單次維持時間超過3分鐘,可視為正常。

第三階段:動態閉鏈訓練主要目的為訓練局部穩定肌和整體運動肌的協同工作能力。姿勢同第二階段,指導患者在懸吊狀態下在三個維度(冠狀面、矢狀面、水平面)進行運動,即側屈、前屈後伸、旋轉。每組動作15次左右。

第四階段:開鏈運動,動作同第一階段,但要告訴患者努力記住在第三階段獲得的運動感覺,並應用在開鏈運動中。

2 腰部:

包括仰臥、側臥、俯臥等體位,可適當結合靜態閉鏈、動態閉鏈等運動。主要訓練多裂肌、臀中肌等肌群。

動作一:仰臥單腿懸掛並維持。注意腰部的彈性懸吊支持帶的減重作用。

動作二:仰臥單腿懸掛,動態訓練。每組5次,3-4組。每組的負荷應逐漸增加。

動作三:側臥單腿懸掛並維持。

動作四:側臥單腿懸掛,動態訓練。

動作五:俯臥雙腿懸掛並維持,注意患者應保持腰前凸消失的位置,即腰椎應處於中立位而不是出於生理前凸的位置。

動作六:俯臥單腿懸掛、另一側下肢水平外展外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