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菲尼迪QX50首試:黑科技加身,會是種怎樣的體驗

英菲尼迪QX50首试:黑科技加身,会是种怎样的体验

撰文、攝影:馮晞帆@新車評

一貫來說,英菲尼迪並非一個定位特別鮮明的品牌,甚至品牌口號也經歷過多次變化。英菲尼迪初來中國的時候,以G35為主打,留給大家大馬力後驅的形象。包括QX50的始祖車型——EX,後驅、V6、雙叉臂這些車迷至愛因素都齊備。如今QX50改用橫置前驅平臺,由過去的跨界車,變成了純正的SUV。至少從規格上看,QX50已經丟失了上述的車迷談資。

英菲尼迪QX50首试:黑科技加身,会是种怎样的体验

不過QX50找了另一條路線,就是科技路線。作為英菲尼迪母公司的日產,曾經有技術日產一說,只是近幾年對這句話產生的共鳴不大。在QX50上,可以看到日產集團重燃對技術的追求。這臺車使用了名為VC Turbo的可變壓縮比發動機,以及曾在Q50L上用過的線控轉向。

通過改造麴軸機構,VC Turbo發動機活塞的上止點可以按需調整,達到壓縮比可變的目標。如此複雜的機械結構,以“車設”來說,我覺得更像是本田的作派。對此,英菲尼迪在QX50上市會里,也調侃了一下本田,自稱這臺QX50也是買發動機送車。

豪華感營造是否到位?

英菲尼迪QX50首试:黑科技加身,会是种怎样的体验

內飾同理,在ABB的陰影之下,二線豪華品牌更需要有自己鮮明的旗幟。例如雷克薩斯內飾走日式溫婉、凱迪拉克走美式鋪裝、沃爾沃就是北歐簡約。至於這臺QX50,我覺得是“玩皮”。中控臺上面和兩側大量鋪設皮質,而且手感非常細滑。

英菲尼迪QX50首试:黑科技加身,会是种怎样的体验英菲尼迪QX50首试:黑科技加身,会是种怎样的体验

擋杆臺和車頂用了類Alcantara的面料,這種面料同樣來自於日本東麗公司。觸感跟Alcantara接近,但不像Alcantara那樣,摸起來會有深淺變化。方向盤有點遺憾,周圍皮質手感如此細滑,但此處卻略帶粗糙。相比之下,雷克薩斯NX方向盤手感更加有細膩感。

英菲尼迪QX50首试:黑科技加身,会是种怎样的体验

QX50是類似Q50L的雙屏幕設計,上方屏幕主要是跟駕駛相關的導航顯示。下方屏幕則是類似平板的操作模塊,開機時看到“Intel Inside”的字樣,猶如去買電腦一樣。只不過下方屏幕界面切換比較慢,左右翻下面時難免有遲滯。

英菲尼迪QX50首试:黑科技加身,会是种怎样的体验

後排空間跟GLC類似,你說它不夠用吧,那肯定夠用。只不過中國買家已經被寵壞了,後排追求不僅僅是夠用那麼簡單。這款車早期曾傳出要加長再進中國,結果英菲尼迪沒吃這隻螃蟹。不過後排座椅功能倒是豐富,前後和靠背調節都不缺。長途出行可以合理分配乘坐和行李空間,還可以小躺一下。

駕乘方面,是否對得起豪華?

英菲尼迪QX50首试:黑科技加身,会是种怎样的体验

首先可變壓縮比的技術,在駕駛上是沒感覺的,屬於潤物細無聲的類型。2.0T發動機數據非常漂亮,光是入門型號,數據已經可以匹敵GLC裡的GLC300。不過主觀動力感被CVT削弱不少,先聽到轉速聲音,卻要等一等才往前跑,猶如要慢慢等CVT鋼帶繃緊。當CVT進入狀態下,加速還是相當迅速。不知英菲尼迪是否有意而為之,每次印油門都聽到機艙裡有隱隱的轟鳴聲。英菲尼迪以前也很喜歡玩聲音,例如M系這個級別的轎車,依然有一套設計來把聲浪引回車廂。

英菲尼迪QX50首试:黑科技加身,会是种怎样的体验

線控轉向相比我當初開Q50L時有進步,日常轉彎的回中力模擬挺真實,跟機械轉向手感相若。可是在直路行駛,很小幅度微調時,手感有點像韓系車,有股陰柔的力拉扯著你。至於行駛品質,毫無疑問比雷克薩斯NX舒服。過大坑時的柔韌感跟GLC類似,但走日常路面的碎震比GLC多,畢竟懸掛稍硬。這臺車對於自己來說,屬於舒適優先,操控均衡發展。不過放在同級中,操控感其實算得上突出,比XT5和GLC的過彎信心都要強。

英菲尼迪QX50首试:黑科技加身,会是种怎样的体验

QX50起步價為33.98萬,可以說相當有攻擊性。NX或許比它便宜,但要知道NX入門型號吝嗇得只用2.0L自吸。不過作為一臺新車,不能忽略是一些市面上的既有車型,終端優惠幅度非常可怕,例如凱迪拉克XT5。這款車有比較多黑科技,容易吸引一些科技迷。可變壓縮比如此複雜的機械結構,希望可靠性能經受考驗。綜上所述,我們最終給予這臺車“值得推薦”評價。

【英菲尼迪QX50首試印象】

突出優點:操控在同級突出;售價有優勢;技術領先性強;

主要短板:CVT傳動不緊緻;發動機噪音多。

【新車評推薦等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