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國美育回溯與發展

他国美育回溯与发展

從對於兒童的發現,到對於兒童藝術培育的重視,世界範圍自十四世紀起,在一場場進步思潮運動中由探索到逐步成熟。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第一次提出公共學前教育的主張;亞里士多德是在世界上第一個提出要進行兒童年齡分期教育的教育家,主張“教育遵循自然”。16世紀後,教育學從哲學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1897年,一位奧地利藝術教育家創辦了少年美術學習班,這一實踐活動被認為是西方現代兒童美術教育正式確立的標誌,是開創以尊重兒童本體發展為宗旨的人文性教育的重要體現。

那麼在推動兒童教育,尤其兒童美術教育等領域,其他國家都進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和嘗試?也許我們可以從以下的文字獲得一些啟示。

美國:重視創造思維的多樣性

在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國會圖書館大廳懸起這樣一塊橫匾——“一個國家的根基是對青年一代的教育”。1983年,《國家在危機中》一書出版,引起了全美國的重視。美國的科學家們開始直接參與中小學教育,開始從深層改變美國中小學教育的狀況。

1993年,美國《高教紀事報》發表了一篇題為《像候鳥一樣》的文章,介紹美國大批自然科學家、心理學家、人類學家以及藝術家,紛紛走出研究室,像候鳥一樣成群結隊飛往中小學,去那裡研究兒童認識的規律,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兒童學習的問題,提出了許多新鮮的見解,極大地推動了當地中小學教育的發展。

也是在這個時期,美國《藝術教育國家標準》誕生。標準提出:“我們的兒童教育成功與否,有賴於能否形成一個文明的、富於想象的、有競爭力和富於創造性的社會。這個目標又有賴於是否能夠向兒童提供有力的工具,使他們能夠理解這個世界,並能用他們自己的創造性方式為這個世界做出貢獻。如果沒有藝術來幫助學生,促進他們的感知和想像,我們的兒童就極有可能帶著文化上的殘疾步入成人社會。我們絕不能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在列入對幼兒園到四年級的視覺藝術教學要求的幾條標準,其中的兩條要求如下:

(1)教孩子們懂得不同材料的質感的差別(比如竹木材料和金屬材料之間的差別),懂得不同的材料各可以用來表現什麼,適合用來表現什麼,並且會安全地使用各種材料和工具來進行創作(比如安全使用剪刀),同時,也能夠理解別人用不同的材料創作的作品。

(2)讓孩子們學會思考和評價自己和別人的作品。讓孩子們知道,視覺藝術的創造有多種不同的目的,知道一個人的經驗會影響他所創作的藝術作品,不同的人對同樣的一個藝術品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以美術課為例,如今,在美國的大多數學校可以做到不把美術課簡單地當作一門純技能的課來教,而是注重通過觀察、觸摸、實踐來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通過孩子們的作品,也能夠看到他們對於周遭環境的觀察。

法國:逐步引導 重師資力量

在法國,幼兒園階段的美術教學主要是引導兒童觀察和觸摸各種形狀、物體和材料,引導兒童進行視覺和色彩的探索,並適當培養印製、繪製、著色和拼貼能力。通過展示和講解不同的線條、形狀、色彩、肌理、空間,從自然的角度,引導孩子學習空氣、土地、水、火、樹木、房屋等概念。

到小學階段,則注重引導學生進一步聯想和實踐體驗,學習在卡紙、粗帆布、石膏模型上用鉛筆、炭鉛筆、粉筆、色粉筆等各種工具,來進行繪畫、雕塑、拼貼、塑造、組合等藝術實踐,從而展示各種探索和創造。

值得一提的是,法國豐富的博物館文化,也為孩子們提供充沛的瞭解世界著名藝術作品的條件。而當地美術館舉辦的展覽注重館藏研究與美術經典的展示,這些美術館的公共服務意識也很強,並且注重與學校的外聯工作。

此外,法國對中小學美術教師的培養和要求也較為嚴格。法國有17個大學區,每個學區各設一所大學師範學院。不論是培養小學教師還是中學教師,大學師範學院都只招收受過三年高等教育者。而法國的中小學美術教師必須持有藝術學院的畢業證書,然後接受為期兩年的教育職業訓練。有些法國的學校在教學中運用了現代的多媒體技術,給孩子展示各種靜態的圖像以及動態影像,使孩子通過豐富多彩的視、聽、動覺信號,非常直接地觀察和感受,經歷不同的藝術形式和過程,然後再讓孩子們自己製作各種物件和圖像,並說明自己的想法,從而理解空間與時間、智慧與感情之間的聯繫。

日本:強調美育的價值

日本的藝術教育與作為學校教育正式體系的“學制”一起,誕生於1872年。正是在這一年,德國也引進了相似的教育體系。從德川時代晚期起,一直到明治時代,西化的種子逐漸在日本紮下了根。

在明治前期,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倡的實用主義和民主主義教育理論開始影響到日本。他主張應該讓兒童從書本記憶中解放出來,認為兒童處在社會生活中會增長閱歷和經驗,從而提高生活能力,以實現圓滿的教育。1899年,嗵口勘治郎出版的《綜合主義新教授法》強調音樂科是情感教育的學科,絕不亞於其他學科的學科。1913年,日本成立了“日本音樂教育協會”,開始介紹外國的藝術教育思潮。日本產生了注重欣賞教育,注重培養人的創造性以及強調藝術本身,藝術至上的思想傾向。對於兒童“快樂純美”的心情的重視在當時是一個進步。1959年,“孩童繪畫革新協會”作為一個全國性組織成立,它強調應該關注孩童真正的生活, 引導孩童去發現並表達出自己的思想。

日本的教育發展至今,已經被放到非常高的地位,可謂“教育立國,科技興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日本的藝術教育尤其美術教育名列世界前茅。關於美術教育,他們的基本理念是用藝術教育來加強國民素養和審美情趣。另外,也通過美術教育來促進當下和未來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良,以及優化人們的精神生活。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張夫在演講中就提到,“在日本,他們很重視強調美術教育的價值。關於這個價值有一個基本的共識:美術課程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學科。美術和教育這兩個詞語密不可分。他們普遍認為缺失基本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的教育絕不可以稱得上真正的教育”,足見日本重視藝術教育。

具體來講,日本的少兒美術教育做得很細緻,且人性化。比如,美術教育強調分年齡段,並且分得特別細——三歲學什麼、四歲學什麼、十歲學什麼,課程設置及學習的側重點也有很大的不同。日本美術教育的一大特點是強調美術與生活、自然的聯繫,注重引導孩子們去關注周邊環境,並嘗試描繪出來。甚至連各年齡段課程班的命名都與自然及生活有所聯繫,比如有些學校裡,三歲小孩讀的是櫻花班,五歲是鴿子班。

也正是得益於這樣的培養,當地的孩子從幼兒園畢業之後,可以表述十二色;小學三年級左右的孩子可以繪製周邊生活的生態環境地圖,在畫面中已經可以涵蓋大街小巷、河流農地、公民館、警察局、商店,等等。

他国美育回溯与发展
他国美育回溯与发展

中華兒女

家國天下,民族脊樑

長按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