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男子用殘疾的手 為盲妻修了一座小木橋

收到“屋後小木橋要拆,村上出資修成水泥橋”的通知,通江縣諾水河震碗廠溝村的文明李知道,該和小木橋說再見了。24年來,屋後那座小木橋見證著文明李和譚菊香這對殘疾人夫婦的“簡單愛”:她燙傷眼睛1歲起失明,他幼時右手被火燒傷失去功能;兩個苦命人結婚後,丈夫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殘疾的手為盲妻搭起一座小木橋。小木橋將變水泥橋,文明李有些不捨,卻不留戀: “水泥橋比木橋安全,她安全更好。”

通江男子用殘疾的手 為盲妻修了一座小木橋

文明李和譚菊香

丈夫:小木橋將退休我也跟著退休了哦

22 日晚,村主任文聯舉來到文明李家中,向文明李和譚菊香夫婦說明情況, “再過 10多天的樣子,你屋後的小木橋就要被拆,村上出資修成水泥橋。”文聯舉說。他說的小木橋,就在文明李屋後的小河溝上,河溝深 3 米,寬有 3 米。24年前,為方便失明的妻子譚菊香出行,文明李用 6 根樹木搭建起小木橋。今年初,文明李又對橋進行了翻新,多了 4 根樹木,小木橋加寬到1.5米。

如今,小木橋要拆,文明李心裡有些不捨。自己不善表達,除了能做農活兒外,也不會哄老婆開心。結婚 24 年,唯一能夠給妻子做的事,就是每年花一天時間,將小木橋的舊木頭換去,再找來新木頭將小木橋重新搭好,保證妻子能夠安全出行。事實上,這對手部有殘疾的文明李來講並不容易,小時的燒傷讓他右手失去功能,不能承受太重的力。

為了這家人出行方便,村上提出將木橋改建成水泥橋,文明李還是贊同的, “她(妻子)能安全出行就好,水泥橋比木橋安全。” “小木橋退休,我也跟著‘退休’了哦!”文明李開玩笑地說。

愛情:結婚後第一件事就是幫妻子修小木橋

1969 年,1 歲的譚菊香在火坑玩耍,不小心眼睛被燙傷,因為當時醫療條件有限, “找了醫生看,還是沒有治好。”譚菊香說,從那時起,她的世界裡只有聲音。

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家裡人愁譚菊香婚事,“相親多次,還是沒有成功。”譚菊香母親何貽珍介紹,因為女兒雙目失明,家裡人為女兒考慮,要求男方必須上門。1993 年,村上一位媒人找到何貽珍,介紹了住在她家屋後山上的文明李,因為“大家知根知底”。文明李也帶有殘疾,他小時候右手被火燒傷,失去功能,不愛說話,但是為人老實、勤快。何貽珍很滿意,他們兩人一人手殘疾,一人眼睛失明, “都是苦命人,更懂得珍惜。”

婚後,文明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跑到屋後,換掉廢舊的木板為妻子重新修了小木橋,方便妻子通行。文明李在附近山上的煤礦工作,譚菊香就經過丈夫修的小木橋到地裡做農活兒。日子清貧而幸福,兩人生下的一兒一女如今也已成人。譚菊香笑著說: “結婚時還想了一下將來幸不幸福,毛起膽子按了手印,現在看來沒嫁錯人。”

餘生:

小木橋不在了

平淡的生活“不會變”

站在家門口,文明李仰頭望去,門對面就是連綿起伏的青山。“我們這裡比城裡空氣好。”文明李說,自家屋後山坡上原來約有 20 戶人,因為交通不便,大多數人已經搬到山下公路邊上,只有 4 戶在半山腰居住,包括他自己在內。2016年,文明李聯合山上另外兩家人從山下挖了一條土路上山,正好經過自己屋後的小木橋。妻子上橋之後,再上公路可直接下山外出。

村主任文聯舉介紹,文明李屬於貧困戶,小木橋拆除修建好水泥橋之後,他家中的房屋還要進行改造,到時候家裡環境應該有較大改觀。目前,文明李和妻子還種了近 10 畝積殼樹,在家創收。文明李說,夫妻倆在這個地方住了 40 多年,已經習慣了。譚菊香則說,小木橋雖然很快就不在了,但兩人平淡的生活“不會變”。

(據四川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