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男子用残疾的手 为盲妻修了一座小木桥

收到“屋后小木桥要拆,村上出资修成水泥桥”的通知,通江县诺水河震碗厂沟村的文明李知道,该和小木桥说再见了。24年来,屋后那座小木桥见证着文明李和谭菊香这对残疾人夫妇的“简单爱”:她烫伤眼睛1岁起失明,他幼时右手被火烧伤失去功能;两个苦命人结婚后,丈夫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残疾的手为盲妻搭起一座小木桥。小木桥将变水泥桥,文明李有些不舍,却不留恋: “水泥桥比木桥安全,她安全更好。”

通江男子用残疾的手 为盲妻修了一座小木桥

文明李和谭菊香

丈夫:小木桥将退休我也跟着退休了哦

22 日晚,村主任文联举来到文明李家中,向文明李和谭菊香夫妇说明情况, “再过 10多天的样子,你屋后的小木桥就要被拆,村上出资修成水泥桥。”文联举说。他说的小木桥,就在文明李屋后的小河沟上,河沟深 3 米,宽有 3 米。24年前,为方便失明的妻子谭菊香出行,文明李用 6 根树木搭建起小木桥。今年初,文明李又对桥进行了翻新,多了 4 根树木,小木桥加宽到1.5米。

如今,小木桥要拆,文明李心里有些不舍。自己不善表达,除了能做农活儿外,也不会哄老婆开心。结婚 24 年,唯一能够给妻子做的事,就是每年花一天时间,将小木桥的旧木头换去,再找来新木头将小木桥重新搭好,保证妻子能够安全出行。事实上,这对手部有残疾的文明李来讲并不容易,小时的烧伤让他右手失去功能,不能承受太重的力。

为了这家人出行方便,村上提出将木桥改建成水泥桥,文明李还是赞同的, “她(妻子)能安全出行就好,水泥桥比木桥安全。” “小木桥退休,我也跟着‘退休’了哦!”文明李开玩笑地说。

爱情:结婚后第一件事就是帮妻子修小木桥

1969 年,1 岁的谭菊香在火坑玩耍,不小心眼睛被烫伤,因为当时医疗条件有限, “找了医生看,还是没有治好。”谭菊香说,从那时起,她的世界里只有声音。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家里人愁谭菊香婚事,“相亲多次,还是没有成功。”谭菊香母亲何贻珍介绍,因为女儿双目失明,家里人为女儿考虑,要求男方必须上门。1993 年,村上一位媒人找到何贻珍,介绍了住在她家屋后山上的文明李,因为“大家知根知底”。文明李也带有残疾,他小时候右手被火烧伤,失去功能,不爱说话,但是为人老实、勤快。何贻珍很满意,他们两人一人手残疾,一人眼睛失明, “都是苦命人,更懂得珍惜。”

婚后,文明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跑到屋后,换掉废旧的木板为妻子重新修了小木桥,方便妻子通行。文明李在附近山上的煤矿工作,谭菊香就经过丈夫修的小木桥到地里做农活儿。日子清贫而幸福,两人生下的一儿一女如今也已成人。谭菊香笑着说: “结婚时还想了一下将来幸不幸福,毛起胆子按了手印,现在看来没嫁错人。”

余生:

小木桥不在了

平淡的生活“不会变”

站在家门口,文明李仰头望去,门对面就是连绵起伏的青山。“我们这里比城里空气好。”文明李说,自家屋后山坡上原来约有 20 户人,因为交通不便,大多数人已经搬到山下公路边上,只有 4 户在半山腰居住,包括他自己在内。2016年,文明李联合山上另外两家人从山下挖了一条土路上山,正好经过自己屋后的小木桥。妻子上桥之后,再上公路可直接下山外出。

村主任文联举介绍,文明李属于贫困户,小木桥拆除修建好水泥桥之后,他家中的房屋还要进行改造,到时候家里环境应该有较大改观。目前,文明李和妻子还种了近 10 亩积壳树,在家创收。文明李说,夫妻俩在这个地方住了 40 多年,已经习惯了。谭菊香则说,小木桥虽然很快就不在了,但两人平淡的生活“不会变”。

(据四川新闻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