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誰是真正的始作俑者?!

TPP,誰是真正的始作俑者?!

近年來,新加坡的日子頗不好過。 2016年上半年,新加坡貨物出口下降 9.3%,進口下降 10.9%。到第三季度,新加坡經濟更是呈斷崖式下滑,國內生產總值環比下降 4.1%,成為自 2012年第三季度以來表現最差的一次。未來趨勢恐更加糟糕。

儘管新加坡極力推動美國國會批准 TPP,甚至拉上日本等國共同施壓,但是, TPP最終成為“一紙空文”。特朗普早在 2016年 3月就撰文稱: “TPP是政客向美國工人兜售的一長串謊言中最大的背叛。 ”在他入主白宮後不久,就退出了 TPP,這無疑給新加坡當頭一棒!

新加坡面臨的挑戰不止 TPP一個。在美國就業機會外流問題上,新加坡更是被特朗普“點名批評”。在此前佛羅里達州的競選集會上,特朗普指出,美國正在經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工作掠奪,並將矛頭指向新加坡,稱美國百特醫療公司在美國當地裁退 199名員工後,把工作地轉移到了新加坡。在他看來,新加坡在自由貿易政策中的獲益,正是以美國人民失業為代價的。在如此情形下,特朗普上臺後,對新加坡的外交與貿易政策可能做出不利的調整。

推動TPP“談判”進程,新加坡“功不可沒”

TPP之所以能引起全球的關注,除了其有助於消除貿易和投資壁壘、推進區域一體化之外, “TPP是美國遏制中國的工具”“不要讓中國書寫全球貿易規則”等說法,也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

當所有人把目光投向美國這個 TPP規則的主導者時,新加坡卻悄無聲息地遁了形。事實上,它才是 TPP真正的始作俑者,並希望成為背後的漁翁得利者。對這一背景的瞭解,有助於我們進一步認識 TPP的實質用心。

回到 2002年,以新加坡為首的,包括新西蘭、智利和文萊在內的四國,發起了亞太自由貿易區,而這正是 TPP的前身。

可以說,沒有新加坡帶頭 TPP就沒有誕生的可能。我曾在新加坡工作和生活 11年之久,早於我在新加坡的時候,新加坡就已經提出了這樣的倡議,因此,說新加坡是 TPP的始作俑者無可厚非。而且,新加坡不僅是發起者,在過去十多年,它還一直在推動 TPP的談判進程。

在不少外交活動中都可以看出新加坡大力推動 TPP進程的跡象。比如,2013年 7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問新加坡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稱,“歡迎日本加入 TPP談判”。2014年 6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訪問美國時,外交公告中提出,“雙方認可 TPP談判所取得的進展,以及 TPP對美國聯繫亞太地區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體現出新加坡對美國參與 TPP的強烈期盼。

2015年 6月,新加坡外長尚穆根更是赤裸裸地說,“美國如果想繼續和亞太地區維持交往並獲嚴肅對待,美國能不能通過 TPP至關重要”,甚至稱,“如果不加入,唯一能形成架構或影響事件的手段,就是(美國)第七艦隊,而那不是你們想動用的手段”。而在 2015年 10月 5日 TPP協議達成一致後,新加坡總理第一時間表態, “TPP協議達成令人欣慰”,頗有“吾家有女初長成”的成就感。

可以說,從 2002年僅有 4個小國參與的鬆散協定,到 2015年覆蓋 12個國家、佔全球 40%經濟體量的跨太平洋協議, TPP已經從一個非主流的貿易體系,變為全球重要的自貿協定。能造就這樣的局面,新加坡“功不可沒”。

貿易自由化對新加坡有利,且可以借美抑華

那麼,“亞洲四小龍”之一、華人人口占 75%的新加坡,為何會帶頭提出這樣一個主張呢?我認為,新加坡主要基於以下幾個因素的考量。

第一,新加坡是個島國,是個城市國家。雖然扼守馬六甲海峽,地理位置優越,但是,國家本身自然資源匱乏,甚至連淡水和砂石都要進口。可以說,新加坡經濟嚴重依賴外來資源,因此,主張零關稅和高度的開放,促進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對新加坡大有裨益。

而且,對新加坡這個開放型經濟體而言,自由化和便利化更多的是別人對它的開放,別人對它的零關稅,它無疑是更大限度開放的受益者。在 WTO與 APE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無法實現其自身目的時,新加坡主動跳出來聯絡一些國家,提出符合自己需求的貿易規則,也是可行途徑。

第二,新加坡自始至終秉持國家利益至上的原則,在中美兩個大國之間走的是“平衡”路線,以維護自身的利益。雖然表面是所謂的“平衡”,但是,實際上,新加坡對中國一直抱有一定的敵視心態。

早在李光耀時代,新加坡就提出過“中國威脅論”; 20世紀 90年代,又提出制衡中國;近年來,又積極鼓吹美國重返亞太。加之中國的發展壯大,從開闢克拉運河到中國多個自貿區的建立,中國的一舉一動都讓新加坡擔心自身地位難保,這一系列因素構成了新加坡對華的不安乃至敵視。

第三, TPP可以動用美國的力量來牽制中國。新加坡是以英語為主的國家,其以功利為主的價值觀與美國相同。但是它被夾在了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這兩個世界最大的伊斯蘭國家之間。因此,新加坡一直把美國視為靠山。把美國引到亞太地區的目的也是保障新加坡自身的安全和利益。

表面上,新加坡並不是美國的盟國,但是,雙方在軍事上往來頻繁,美國在新加坡建立了亞洲地區最大的海軍和空軍基地,雙方關係遠超中國和新加坡。而且,新加坡的主流觀點認為,美國在較長時間內還是世界霸主,中國不可能挑戰美國的霸主地位,因此,站在美國這邊,拉攏美國對中國進行制衡,新加坡可以漁翁得利。

一直以來,新加坡表面上在中美之間走鋼絲,玩平衡,而事實上,卻始終站在美國一邊。但“識時務者為俊傑”。如果一味抱殘守缺,在美國已經退出 TPP的情況下還死守 TPP陰魂不散,新加坡經濟的寒冬恐將更深。新加坡要想擺脫危機,就要轉而更加重視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ECP)的作用。RECP由東盟發起,其標準更適合東亞、東南亞各國的國情,加之有中國的大力支持,新加坡可以藉此加強與本區域自由貿易伙伴的關係,抑制下滑態勢,重振經濟。

避免被“踢屁屁”,中國打鐵還需自身硬

面對由新加坡一手促成的 TPP影響,中國應該見招拆招,積極而穩妥地應對和利用。

首先,中國作為亞太國家,對出現在本區域內的自貿區建設不應該敬而遠之,也不應該談之色變,而要充分予以重視。中國應該對 TPP保持關注和開放態度,充分考慮 TPP規則對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營造公平開放競爭環境的借鑑與促進作用。

其次,要把自身的事情做好。借鑑 TPP,對企業而言,要加強自主研發,避免知識產權糾紛;要加強環境保護和勞動者權利保護,適應更高的貿易和投資準則。

借鑑 TPP,政府首先要深化金融貨幣政策改革,積極穩妥地推進匯率市場化等改革。一定要遵循市場規律,人民幣該貶值就貶值,該升值就升值,不要過多地人為干涉,要充分發揮市場的活力。貨幣政策對於當下中國經濟至關重要。大家都知道,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即消費、投資和出口。雖然現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略有下降,但它仍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保持人民幣匯率的靈活性仍是促進出口、穩定增長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充分利用好貨幣這個強大的政策工具。

另外,要做好當前國有企業改革的文章,借鑑 TPP對國企私有化的有關要求。當下國企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整個改革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實就是國有企業的正確定位。一直以來,中央企業一直被看作“共和國的長子”,是國民經濟的支柱。雖然國企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但也要讓各種所有制經濟都得到蓬勃發展。在中國境內的所有企業,都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也都是增加稅收、解決居民就業等的重要載體,不是國有經濟搞好了,整個國家經濟就活了,自改革開放以來,正是因為在搞活國有企業的同時開放民間資本和外資的准入,國民經濟才得以蓬勃發展。所以,我們不應過於強調國有企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而應儘量提供一個更加寬鬆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鼓勵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也大力釋放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等非公經濟的生產力,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

做好經濟外交方面的工作,主動出擊,爭奪全球貿易規則話語權。中國擁有豐富的外交資源,擁有良好的友鄰關係,已加入上海合作組織、APEC等成熟的政治、經濟區域一體化組織。利用好中國的外交資源,充分發揮“一帶一路”的聯動作用,促進與周邊和沿線國家的合作。不僅要避免被“踢屁屁”,而且還要把握局面,帶頭制定規則,展現大國風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