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吳敬璉的顯赫家世

1946年,國共談判破裂,一度看到和平希望的中國再次籠罩於戰爭陰雲之下,萬馬齊喑。

局勢千變萬化,令人無所適從。對於剛遷回南京的鄧季惺一家來說,這是一個必須要做出選擇的非常時刻。作為一家報館的所有人,她與丈夫陳德銘不可避免地要對政治發言,表明立場。

經濟學家吳敬璉的顯赫家世

有一次,陳德銘在國民黨行政院新聞局任職的親戚勸說他少批評國民政府,否則可能遭到毒手。一向性情溫和的陳德銘居然一改常態,漲紅了臉,憤怒地大聲回應:你讓他們拿槍打死我吧。

陳德銘不曾意識到,16歲的吳敬璉怔怔地看著他。畫面從此印入少年心中。

家庭的境遇令吳敬璉過早地接觸政治,而這些活生生的事實則讓他對國民黨政權心懷失望。這期間,通過閱讀《資本論》、《在人間》等進步書籍,他成了一個左翼青年,做過最“大膽”的事情是,“偷聽”陝北新華廣播電臺。有一次,他悄悄記錄下毛澤東講話,複製多份在熟人中傳播。

吳敬璉是這個改良家庭唯一的男孩,加之自小體弱多病,被家人視作珍寶,但誰也不會想到,孱弱如他甚至比父母更加激進,而他頭腦中潛藏的能量更是在多年之後對國家的改革進程屢屢產生影響。

年少時的經歷常會打下無形烙印,影響人的一生。吳敬璉日後經世治國,或許與他的身世和際遇不無關係。

吳敬璉出生於一個有著深厚商業背景的知識分子家庭。母親鄧季惺、生父吳竹似和繼父陳德銘都以辦報為名,祖父和外公則都是鄉間有名的實業家,外公鄧孝然還當過成都中國銀行的行長。

這樣的家世不僅可以提供良好的教育,還在潛移默化中薰陶漸染,少年吳敬璉像父母那樣思索宏大社會問題時,產生報國圖強的念頭。不過,那時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科學家,至於學經濟實在是無奈之舉。

經濟學家吳敬璉的顯赫家世

1948年,18歲的吳敬璉考入南京金陵大學,被他喜歡的機電系錄取了,但因為身體原因,只得休學。期間,他意識到憑藉自己的身體條件根本無法完成理工科學業,更不用說勝任辛苦艱鉅的科學工作。考慮到經濟這門學問與實業救國還有“那麼一點關係”,復學的時候,他就選擇了文學院,攻讀經濟系。

大學期間,報國情懷與激進思想使吳敬璉成為一名積極的“造反派”,一呼百應,頗有些學生領袖的味道。

1951年是吳敬璉大學生活中最為活躍的一年。年初,在他的組織下,金陵大學進行反文化侵略運動,最終,學校不再教授英文,系裡的西方經濟學也停課。隨後開始的“三反五反”運動中,吳敬璉擔任學校增產節約辦秘書,帶領同學們“打老虎”,直到那些“重點鬥爭對象”坦白為止。

經濟學家吳敬璉的顯赫家世

不久,運動升級,開始流行“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俗稱給知識分子洗澡。表現積極的吳敬璉成為文學院的“學生總代表”,帶領革命青年們給教授“洗澡”。有一次,一位教授在課堂上講到人手上的肌肉分大肌肉和小肌肉,引起學生不滿,被批判為只研究沒用的東西,不研究階級鬥爭。

隨著活動愈演愈烈,年輕的吳敬璉掉進狂熱的陷阱,多年後才清醒過來,後悔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