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戰役民船徵用始末

渡江戰役民船徵用始末

“長江風平浪靜,我軍萬船齊放,直取對岸,不到二十四小時,三十萬人民解放軍即已突破敵陣,佔領南岸廣大地區……”這是毛澤東親自撰寫的關於渡江戰役新聞稿中的語句。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分東、中、西三個作戰集團,在東起張黃港、西至湖口的長達八百餘公里的戰線上同時起渡,殺奔江南。然而,誰能想到,戰役發起前,解放軍曾一度面臨無船可用的困境。

制定渡江計劃

1948年12月17日,在淮海戰役基本結束後,由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和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毅、副司令員粟裕、副政治委員譚震林在淮海戰役期間組成的總前委,在安徽蕭縣東南的蔡凹召開了總前委會議,研究了渡江作戰的部署和部隊整編方案。會議決定,由劉伯承、陳毅帶著整編方案和渡江計劃北上,向黨中央彙報。

不久,作為對總前委計劃的回應,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作出決定,總前委五位同志繼續行使統一指揮渡江作戰的職責,統一領導8個兵團、25個軍的渡江作戰。其中,鄧小平任總前委書記。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在電文中特別強調:“此次我百萬大軍渡江南進,關係全局勝利極大。希望二野、三野全軍將士,同心同德,在總前委及二野、三野兩前委領導下,完成偉大任務。”

渡江戰役民船徵用始末

渡江戰役油畫

根據這一指示,1949年2月9日,總前委在河南商丘再次召開會議,討論渡江作戰部署和相關準備工作。20日,第三野戰軍向所屬各部隊發佈《京滬杭戰役預備命令》,第二野戰軍下達了《關於渡江戰役注意事項的指示》。隨即渡江部隊紛紛南下,奔赴各自指定位置。

3月26日、27日,總前委在蚌埠市南郊的孫家圩村召開有第二、第三野戰軍高級幹部參加的會議,討論渡江作戰方針原則和部署,最終形成《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並上報中央軍委。

4月3日,毛澤東回電:“同意《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至此,渡江作戰的計劃塵埃落定。

渡江戰役民船徵用始末

渡江是個問題

渡江作戰,船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在當時條件下,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船隻準備上主要面臨三個困難。

國民黨軍隊的破壞。國民黨軍隊在潰逃江南前,為防止解放軍渡江,強迫江北的許多船戶把他們的船隻開往江南,或者將船隻鑿沉。沿江船戶為了躲避此類迫害,保住船隻,紛紛將自己的船隻開出長江,躲避到偏僻的湖泊裡,裝上泥土沉入水下,人則外出逃難。經此一鬧,江北船隻所剩無幾。

船民“恐赤”心理嚴重。除了在物質上防止解放軍過江外,國民黨軍在精神毒害上也下了不少功夫。江北地區雖然也曾是解放軍的根據地,但因為撤出該地區的時間較長,黨組織被嚴重破壞。國民黨軍隊在南撤前,在船民中大肆進行反面宣傳,妖魔化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解放軍。比如,他們汙衊共產黨殺人放火,“共產共妻”,造謠說解放軍將用江北的老百姓來填平長江以下江南等等。這些反動宣傳在江北百姓中間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一些船戶害怕解放軍收集船隻,或者把船賣掉,或者把船藏起來,有的甚至把船沉入江底,從而給黨和軍隊的工作帶來極大困難。

封建行會的阻撓。當時在長江和內河航行的船隻,都是以幫口為單位組織起來的。各幫口內部或幫口之間,用封建行會的形式,將外江和內河的船隻組織起來。行會對民船擁有很大的權威性和控制力量,行會的首腦往往就是大船戶,擁有一定數量的船隻。由於受國民黨統治時間較長,這些行會首腦與中國共產黨的隔閡較深。

諸多的消極因素,給解放軍船隻的徵集帶來困難。

渡江戰役民船徵用始末

第二野戰軍某部渡江突擊隊在長江邊寫下請戰書

渡江無船可用怎麼辦?

儘管面臨諸多難題,但經歷了戰場生死的解放軍顯然不會被這點困難嚇倒。更何況,深入民眾開展思想工作,本就是解放軍的強項。

1949年2月總前委第二次會議決定,由各野戰軍派出以軍政治部主任負責和團一級幹部為主的先遣工作人員,進抵江北,組織由軍隊、地方黨政機關和船舶行會三方面力量參加的船舶徵集指揮部。第二、第三野戰軍到達江北後,各團一級戰鬥單位聯合成立了船舶管理委員會,並設立船隻維修和統一調度指揮機構,從而在組織上為徵集船隻提供有力的保證。

在成立和完善組織機構之後,船隻徵集工作正式開始。

調查船戶情況。先遣隊在進駐江北之後,分派許多工作隊,在地方黨政機關密切配合下,深入四鄉鄰里和江湖港汊的各個民船行會組織,一邊宣傳黨的政策和人民解放軍渡江的目的,減少或消除船民思想上的顧慮和不安,一邊進行船隻的調查和登記工作。調查內容包括船隻的數量、每隻船隻的噸位和新舊程度,損壞情況和損壞的具體部位;每隻船上有多少船工,船工現人在何處,技術是否熟練;船隻屬於哪個幫口,幫頭是誰,幫頭的政治身份和政治態度等等,事無鉅細,一一瞭解清楚,為隨後的船隻徵集和船工的集訓,創造了良好條件。

做好船民的思想工作。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支援的積極因素,這是當時解放軍在徵集船隻過程中強調的最基本的方針。在江北船戶中,當時普遍存在著船工與船主,船工、船主與反動派之間兩個矛盾。這兩個矛盾中,船主起著關鍵作用。因此,船主成為重點工作對象。對船主所採取的策略是團結和鬥爭相結合。由於大多數船主都是靠水上船運和跑單幫過日子,沿江港口關卡林立,航道上的水警和一些國民黨政府官吏經常對他們進行盤剝和敲詐,稍不滿足就取消他們水上航行權利,更有的船主因為交不起稅收,還遭受毒打,被關押。基於這一點,人民解放軍展開強大而深入的宣傳,強調人民軍隊與廣大船主、船工利益的一致性。還有的船主戒備心理比較強,解放軍就利用他們重江湖講義氣、愛辦光彩事的心理特點,由軍或軍以上級別的首長同他們談話,鼓勵他們積極支持解放軍渡江。

渡江戰役民船徵用始末

2015年7年22日,江蘇省泰州市,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渡江戰役浮雕。

這樣的工作效果立竿見影。不少船主打消了思想顧慮,踴躍將之前藏起來的船隻獻出來,有的還積極協助解放軍打撈沉入湖中和江中的船隻。比如,第15軍就在人民群眾的熱情支持下,不到20天就徵集到大小船隻748條;第16軍通過認真細緻的做工作,也在很短時間內徵集到大小船隻331條;第3兵團在10天內就徵集到船隻300多條。

除了通過做工作,鼓勵船民自覺捐獻船隻外,對一些船民覺悟比較低,徵集比較困難的地區,主要是採取政府法令與政治動員相結合的辦法,講清楚獎懲條例,限定報到日期。同時,適當懲罰一些逃跑的船主,以這種形式來集中船工和船隻,在當時是必要的,使得船隻徵集工作得以迅速開展。

渡江戰役民船徵用始末

陳列於國家博物館內的一艘渡江船隻

通過軍地各級人員的努力工作,至渡江戰役發起前,渡江所需船隻基本徵集齊備。全軍共徵集各類船隻2萬餘隻,其中能用於渡江作戰的船隻9400餘隻,平均每個軍擁有大小船隻500餘隻,一次可運送1萬餘人,基本上滿足了作戰所需。

為加強對所徵船隻的管理,各省對這些船隻進行了分組和編隊。以安徽省為例,安徽省將參戰船隻分為運輸船、渡運船、訓練船、架浮橋船和戰船5種,並對參戰船隻進行了編隊:5船為一組,4組為一排,4排為一連,4連為一營,2營為一團。各船舶管理站都建立了船舶管理制度:船隻離港1天的,要經過分站批准,兩天以上的要經過大站批准,1星期以上的要經過管理處批准。

船隊的組織形式,按照載重噸位大小,分為3個梯隊,載重10~25噸為第一梯隊,這類船一是快,二是目標小。載重25~35噸為第二梯隊,載重35噸以上的為第三梯隊,各梯隊都有隊長領導,船上的生活供應,均由地方政府供給,每隻船配備船工2~4人,每船有3套人員,1套上船,兩套留岸備用。渡江前夕,船工全部按部隊規定佩戴符號,一般不準隨便離開,每個渡江戰船船頭訂小牌,標明可載人數。經此編排,這支龐大的船隊顯得有條不紊,緊張有序。

渡江戰役民船徵用始末

紀念渡江戰役的香菸

船工參戰人數數以萬計

有了船,就必須要有開船的人。戰士中間會駕船的畢竟少數,大量船隻必須而且只能由熟悉長江水情的沿江船工來駕駛。這是動員船工參戰的直接原因。

為滿足作戰所需的船工人數,各地政府積極開展宣傳,把動員船工的任務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各地幹部深入船主、幫頭和會長中間,把黨的方針、政策以及一些具體規定傳達給他們,然後再通過他們在船工中進行普及,進行動員船工的工作。通過這樣的途徑,船工對黨的方針政策有了基本認識,表示願意服從黨的領導,黨在船工中的威信逐步樹立起來,前來報名表示願意當船工的人數也多了起來。

渡江戰役民船徵用始末

1949年4月21日,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

因為參加渡江作戰的船隻成千上萬,船工人數也數以萬計,要保證如此眾多的老百姓在作戰中做到只能前進,不能後退,就必須對他們進行戰鬥任務教育。這在當時來說,是一項非常艱鉅的任務。人民解放軍中的各級政治幹部、水手以及進步船工紛紛深入到船工中間,一起勞動,一起生活,從各個方面同船工接近,與船工建立了密切的感情,增強了船工對解放軍的親密感和信任感。同時,針對過去國民黨在沿江對船民們所施暴行,組織一些覺悟高、苦大仇深的老船工,召開訴苦大會,以此引起船工們情感上的共鳴,使他們把仇恨集中到反動派身上,從而對“打過長江去,翻身得解放”這一道理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除了思想上深入發動外,還對船工進行了一些必要的軍事技術教育,以消減船工們的恐懼心理,減少渡江時可能產生的傷亡。比如,教會船工熟悉我軍的戰術打法,懂得靠飛彈的聲音去辨別子彈的高低、遠近,以提高戰鬥膽量;告知他們我軍登陸點和戰鬥動作,以便準確掌握登陸方向;組織船工觀看軍事演習增加他們對戰鬥的感性認識,或組織有渡江戰鬥經驗的老船工現身說法,說明飛機和大炮並不可怕等。此外,為調動船工們渡江作戰的的積極性,有的部隊還專門印發了《渡江船工光榮證》《船工立功證》等,以此來增強船工們的榮譽意識。

通過積極、廣泛的教育和動員,廣大船工打消了各種顧慮,認識了渡江作戰對他們自身獲得解放的重大意義。船工們紛紛表示:“誓把大軍送過江去”,“有船在,就有我人在,有我人在,就保證送你們過江”。

渡江戰役民船徵用始末

各路南征部隊直出大別山,向長江挺進

4月20日黃昏,渡江戰役打響。百里長江江面,各類大小船隻,奮勇向前。面對敵人密集的炮火,船工們沒有退縮。即使船被打漏了、打翻了,他們依舊沉著冷靜,想方設法前進。許多船隻來回往返多次,為渡江戰役的勝利立下了不朽功勳。靖江特等功臣嚴聲甫,在七里洞江面一夜運送八趟大軍過江,創造了該區最高記錄;揚州特等功臣郭德勝,在三里寬的江面一夜送了十三次,最後船被擊沉,他自己下水推船,最終脫離危險。

如今,長江水依舊奔流不息,當年江面的槍炮聲廝殺聲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不過,透過陳列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內的“渡江第一船”,依稀還可想見曾經的戰火硝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