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持续锻造脱贫攻坚铁军

忻州持续锻造脱贫攻坚铁军

忻州市是全省脱贫攻坚最大主战场,重任在肩,党员干部要当脱贫攻坚战的火车头。一年来,忻州市委着力持续打造一支拉得出、冲得上、挺得住、打得赢的铁军,选派近8000 名驻村干部挺进一线建功立业。

锻造帮扶铁军,选优配强驻村干部是前提。忻州市委的做法是坚持选拔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奉献意识强的“三强”骨干人员和后备干部驻村帮扶。要求驻县大队长必须是处级干部;驻村工作队长必须是科级干部。市级选派的1030 名驻村干部中处级干部70 名、科级干部403 名,占比45.9%。他们在省直单位增派160 支工作队基础上,从市直单位选派驻村工作队240 支,做到了“一村一队,一队3人”。他们还紧密结合村情实际调剂选派干部,建立了选派干部能力特长台账和贫困村人才需求台账“ 两本账”。同时,在选派方法上,“需求端”与“供给侧”精准对接,全市2112 名第一书记中,涉农部门选派了314 名,占比14.9%。

提升攻坚效能,提高帮扶能力,锤炼过硬队伍,是决战决胜的关键。忻州市委开展驻村干部脱贫攻坚应知应会、群众工作能力提升等各类培训205期6 万余人次,编印《扶贫工作手册》《脱贫攻坚政策汇编》8000 余册。与此同时,采取现场观摩、现身说法、现实体验的“三现”模式,组织驻村干部在接受过第三方评估、省际交叉检查的五台、繁峙等县进行示范演练,驻村干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的工作能力明显提高。

帮扶好不好,实践来检验。忻州巿委一是通过“军令状”明责,在驻村干部管理上,普遍建立了“双签”制度,健全了与“摘帽”同进退、共荣辱的责任体系。二是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了管理、考核、召回、撤换以及考勤、承诺等“3+8”制度体系,先后召回撤换不在状态、考核不合格、群众满意度差的驻村干部78 名。三是常态化督查,市县两级派驻督查组63 个,采取明察暗访、定期通报等方式,实行全天候督查。当地报纸则开辟专栏定期通报驻村干部在岗情况,有19 个单位被曝光。四是倒查式问责,对贻误战机,帮扶不力的当事人和派出单位一把手,作了公开处理,受到纪律处分的驻村干部6 人,“一票否决”6 个市直单位一把手年度评优资格。

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检验干部能力实绩的“大考场”。忻州巿委对有担当、办法多、业绩好,能打胜仗的驻村干部,大张旗鼓表彰,不拘一格重用,全市先后表彰第一书记1363 名、驻村工作队员242 名,提拔重用第一书记131 名、驻村工作队员242 名。据了解,近8000 名驻村干部在脱贫攻坚中,还主动出击,创新创业,积极筹集资金4.9 亿元,落实产业项目6578 个,使8.6万贫困群众直接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