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加速 在转型升级的赛道上

——全市转型项目建设年工作综述

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要素。

去年以来,忻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转型项目建设年各项工作部署和全省转型项目建设年现场推进会精神,把项目建设作为打好转型升级翻身仗的总抓手,谋划建设了一批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强的优质项目,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滚滚奔流的源头活水,全市经济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形成了转型升级的蓬勃势头。全市新能源比重实现结构性突破,煤与非煤工业实现重大结构性突破,煤炭产业内部先进产能实现结构性突破。全市电力总装机规模全省第二,新能源装机规模全省最大、占比最高、品种最多、结构最优。

统筹谋划,精心部署,聚焦转型项目建设不动摇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转型项目建设年重大部署和要求,忻州市出台了《忻州市转型项目建设年(2018)工作行动方案》,印发了《忻州市转型项目建设年(2018)工作任务分解表》,把任务分解落实到了各县(市、区)、各责任部门和具体承办人员,明确了办结时限要求,并成立了由市长郑连生任组长、常务副市长赵志坚任副组长的领导组。各县(市、区)相应成立了领导组,制定了工作方案。

市委建立“1+3”季度分析调度机制,强化经济监测运行分析,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转型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等重大经济问题。市政府每月召开调度会,对转型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省市重点工程、六项机制落实、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等重点工作加强协调调度。

针对忻州市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固定资产投资负增长、经济转型推进缓慢等突出问题,市政府责成市发改委研究制定了《关于强措施补短板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行动方案》,在市县两级实施“破零行动”“扭负行动”“提档行动”“守底行动”,强化工作落实,着力补齐短板,全面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去年1-8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顺利实现扭负为正,1-10月份同比增长6.7%,全省排名第4。

聚焦转型发展,在全市建设项目库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优中选优,突出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及科技创新类转型项目。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转型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占全部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额的72.3%。所有项目均已开复工,开复工率为100%。我市转型项目储备库在去年3月中旬初步建成,储备项目投资额达到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8.98倍。

要素保障,攻坚克难,跑出忻州转型项目建设加速度

项目建设中,忻州市坚持问题导向,抓住项目建设中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全市上下下决心、动真格、出实招。

前期手续月期间,为130个项目办理了329项手续,有127个项目具备开工条件。

项目集中开工月期间,分别设立1个主会场、15个分会场,有176个新建项目开工,总投资473.64亿元。

深入开展“进工地、到一线、解难题”专项活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深入60余个企业(项目),现场调研办公110余次,协调解决规划、立项、环评、土地、资金等具体问题约500个,推动忻雄高铁接入大西高铁道岔、国家级杂粮交易市场、三大板块旅游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建立了市级领导包联项目开工制度。针对忻州市上半年新建项目开工率不高的问题,开展了集中提高全市项目开工率的活动,市委市政府建立了市领导包联帮扶推进项目开工工作机制,对我市建设项目库中未开工项目进行了全面梳理汇总,深入分析未开工原因,并按县域由四大班子领导进行一对一重点包联帮扶,主动靠前服务,帮助项目单位解决开工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了项目开工率。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全市新建项目开工率提高了17个百分点,达到91.7%。

同时,建立县(市、区)长“一园六企”包建项目制度,确定每个县(市、区)长包建项目清单,县(市、区)长对包建项目推进负总责,及时协调解决包建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市政府建立跟踪督导制度,结合“进工地、到一线、解难题”活动,要求包项目领导建立问题起底解决机制,逐条梳理解决项目在立项、规划、用地、环评、建设、融资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严密跟踪督办,确保落实到位。

按照“四个不放松”要求,落实“三个主体”责任,紧紧扭住签约、注资、开工、投运4个环节,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实现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提升、结构优化。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6%;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8.3%,高于年度目标任务22.3个百分点;全市转型项目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60.2%,超省下达任务0.2个百分点;150项省市重点工程开复工,转型项目建设年各项指标全部完成,全市1350个村级电站已完成并网30.448万千瓦,并网规模占总规模的85.32%;8个集中式电站中6个全部并网发电,规模达22.5万千瓦,2个电站部分并网,规模4.5万千瓦,并网规模占总规模的93.75%;晋北风电基地规划批复的第一批185万千瓦规模风电项目已全部开工。

落实六项机制,努力创优营商环境。一是把并联审批作为全面落实“六项机制”的突破口。由市发改委联合市政务服务中心起草制定了“5项细则”和“4项配套工作流程图”。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了投资项目并联审批综合窗口,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举办了并联审批、承诺制服务、容缺后补等业务培训,为全面推进并联审批提供了制度保障,畅通了服务渠道。二是把三级联动作为全面落实“六项机制”的主抓手。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常态化工作机制要求,我市建立了重大投资项目省市县联动推进制度,由市委书记、市长作为总牵头人,进行协调落实。去年以来,由市发改委牵头汇总各县(市、区)重大投资项目诉求,书记、市长带头分别与省发改委、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大西客专公司进行沟通对接,就推进煤电铝材一体化试点、电力产业发展布局、京昆高铁雄安—忻州项目、拓宽电力外送渠道等重大项目事项进行了深入对接;先后就落实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旅游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重点项目与省直厅局进行了协调对接,相关县(市、区)全力跟进,取得了积极进展和良好成效。三是建立了转型项目省市县三级垂直月报制度。忻州市项目储备库、项目建设库实现了三级联动,省、市、县三级可以通过“两库”及时准确掌握项目实施进度、存在的问题,保障了调度协调的及时有效。四是建立了固定资产投资、转型项目建设、省市重点工程、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定期通报调度制度,市政府每月月初组织召开通报会议,市发改委通报四项工作省、市总体情况和各县(市、区)进展情况,各县(市、区)分管副县(市、区)长提出重点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需省市协调解决的建议措施,由相关责任部门协调落实。此外,我市还通过“13710”平台、省市县重点工程督办平台,全面畅通了省市县三级联动解决重大问题和重要诉求渠道,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五是把强化部门责任作为全面落实“六项机制”的有力保障。针对过去项目审批手续繁杂、职责不清等问题,由市审改办牵头,全面大幅清理、规范审批事项,各部门所涉及的办理流程、前置材料清单、办理时限、法律依据全部通过忻州市政务服务网向全社会公布,通过改革,各部门办事效率、项目单位满意度明显提升。

动员千次,不如问责一次。针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负增长的不利局面,市委市政府在加强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对固定资产“扭负行动”建立“红黄牌”问责机制,要求当月(季)负增长的市直牵头责任部门分管负责人和负增长的县(市、区)分管领导,在全市工作调度会上作检查。指标负增长且排名全省后三位的,向相关市直牵头责任部门亮黄牌,分管负责人在全市工作调度会上作检查。向指标负增长且排名全市后三位的县(市、区)亮黄牌,分管副县(市、区)长在全市工作调度会上作检查。同一指标连续2张黄牌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约谈市直责任部门主要领导和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向同一指标连续3张黄牌的市直责任部门和县(市、区)亮红牌,年终目标责任考核“一票否优”。同一指标连续2张红牌的市直责任部门和县(市、区),分管领导一律免职。对工作不作为、慢作为,人为设卡、拖延工作进度的有关人员,一经查实,以党纪政纪问责。通过一手抓监测分析调度,一手抓考核问责的得力措施,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下滑不利局面得到遏制,增速稳步回升。

产业满园丰,项目秋点兵。在连续多年不间断组织的基础上,去年10月份,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所有市级领导、各县(市、区)书记、县长、市直相关负责人参加,集中对全市14个县(市、区)和忻州经济开发区、五台山风景区的56个转型项目、20个新开工重大产业项目和23个脱贫攻坚项目进行现场观摩检查。通过相互学习借鉴,分析点评、考核激励,形成了全市抓项目、促转型的浓厚氛围。

项目促转,动能转换,不断拓展忻州转型升级路径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转型项目成为新引擎,忻州正谱写经济转型发展新篇章。

——加快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保德王家岭500万吨煤矿建成投产,晋能保德2×66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项目总体完工。广宇煤电热电联产、保德煤层气热电联产、海通煤层气液化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投产运营。晋北风电基地首批185万千瓦22个风电项目开工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初步形成。

——延伸煤层气利用转化,加快推进保德中石油煤层气等转化高端项目建设。

——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全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德奥电梯立体车库项目建成投产,中科忻能镁基锂离子电池、天致制药、培森制药等一批新技术项目加快建设,蓝宝石、5G芯片等高技术产业项目落地。落实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浪潮集团忻州云计算中心、政务云项目启动建设。定襄县成功打造国家级出口法兰锻件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出口法兰锻件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国家级绿色锻造基地等国字号品牌,法兰产量、出口均居全国第一。金宇科林煅烧高岭土已成为亚洲生产规模最大、国内首家利用煤矸石的生产企业。

——深度融入国家战略。主动对接京津冀、雄安新区,19个承接项目落户忻州。全力建设开放合作大通道。“向东”京昆高铁通道忻州—雄安段,铁总在忻州组织了预可研评审,接入大西高铁道岔工程已完成,目前正在积极配合设计部门开展前期工作;“向北”大西高铁原平—大同段正在组织我市境内的征迁工作;“向南”大西高铁原平—太原段已正式开通。五台山机场口岸即将临时开放。山西永旺国际物流园区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正式投运。

浪奔水涌千帆竞,潮头前岸万木春。如今的忻州大地,无论是中心城市,还是产业园区,无论是黄河岸边,还是石岭关前,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激荡着转型升级的强劲旋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市正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项目优势、产业优势,用顶天立地的大项目、改天换地的好项目、铺天盖地的小项目,厚植起追赶超越的强大优势。(记者/白如光 来源:忻州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