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持續鍛造脫貧攻堅鐵軍

忻州持续锻造脱贫攻坚铁军

忻州市是全省脫貧攻堅最大主戰場,重任在肩,黨員幹部要當脫貧攻堅戰的火車頭。一年來,忻州市委著力持續打造一支拉得出、衝得上、挺得住、打得贏的鐵軍,選派近8000 名駐村幹部挺進一線建功立業。

鍛造幫扶鐵軍,選優配強駐村幹部是前提。忻州市委的做法是堅持選拔責任心強、業務能力強、奉獻意識強的“三強”骨幹人員和後備幹部駐村幫扶。要求駐縣大隊長必須是處級幹部;駐村工作隊長必須是科級幹部。市級選派的1030 名駐村幹部中處級幹部70 名、科級幹部403 名,佔比45.9%。他們在省直單位增派160 支工作隊基礎上,從市直單位選派駐村工作隊240 支,做到了“一村一隊,一隊3人”。他們還緊密結合村情實際調劑選派幹部,建立了選派幹部能力特長臺賬和貧困村人才需求臺賬“ 兩本賬”。同時,在選派方法上,“需求端”與“供給側”精準對接,全市2112 名第一書記中,涉農部門選派了314 名,佔比14.9%。

提升攻堅效能,提高幫扶能力,錘鍊過硬隊伍,是決戰決勝的關鍵。忻州市委開展駐村幹部脫貧攻堅應知應會、群眾工作能力提升等各類培訓205期6 萬餘人次,編印《扶貧工作手冊》《脫貧攻堅政策彙編》8000 餘冊。與此同時,採取現場觀摩、現身說法、現實體驗的“三現”模式,組織駐村幹部在接受過第三方評估、省際交叉檢查的五臺、繁峙等縣進行示範演練,駐村幹部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的工作能力明顯提高。

幫扶好不好,實踐來檢驗。忻州巿委一是通過“軍令狀”明責,在駐村幹部管理上,普遍建立了“雙籤”制度,健全了與“摘帽”同進退、共榮辱的責任體系。二是規範化管理,建立健全了管理、考核、召回、撤換以及考勤、承諾等“3+8”制度體系,先後召回撤換不在狀態、考核不合格、群眾滿意度差的駐村幹部78 名。三是常態化督查,市縣兩級派駐督查組63 個,採取明察暗訪、定期通報等方式,實行全天候督查。當地報紙則開闢專欄定期通報駐村幹部在崗情況,有19 個單位被曝光。四是倒查式問責,對貽誤戰機,幫扶不力的當事人和派出單位一把手,作了公開處理,受到紀律處分的駐村幹部6 人,“一票否決”6 個市直單位一把手年度評優資格。

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也是檢驗幹部能力實績的“大考場”。忻州巿委對有擔當、辦法多、業績好,能打勝仗的駐村幹部,大張旗鼓表彰,不拘一格重用,全市先後表彰第一書記1363 名、駐村工作隊員242 名,提拔重用第一書記131 名、駐村工作隊員242 名。據瞭解,近8000 名駐村幹部在脫貧攻堅中,還主動出擊,創新創業,積極籌集資金4.9 億元,落實產業項目6578 個,使8.6萬貧困群眾直接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