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文明存在時期,是歷史上哪個時代?

捕捉新視界

三星堆遺址位於距中國四川省廣漢市城西7公里,南距離成都約40公里,北距德陽26公里,屬青銅時代文化遺址。由於其古域內三個起伏相連的三個黃土堆而得名,有“三星伴月”之美名。

三星堆的考古發現與研究基本上可以代表考古學自西方引進四川,在四川發展的過程,並對巴蜀文明的探索起到了關鍵作用。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終於把一個湮沒3000多年的古文化古城古國重新展現於世人面前。

三星堆文化最出名的是兩個祭祀坑:

一號坑堆放著金、銅、玉、石、骨、陶、象牙等器物400多件,以及大量的燒骨碎渣。二號坑內出士了10多件珍貴文物和60餘顆象牙門齒,擺放的方式比一號坑更為規整和密集,放置次序也更為明確。

考古工作者在第一期地層中採集了木炭標本,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實驗室進行碳十四測定,距今4075士100年,樹輪校正為距今4500土150年。1982年考古工作者在配合磚廠取土,又在三星堆西南約三百米處,發掘了一百平方米的面積。這裡文化層堆積僅有兩層,下層之堆積同三星堆晚期的堆積完全一致。同時,三星堆晚期陶片上的雲雷紋,同中原地區殷商時期銅器上的紋飾很相近。故考古學家推測,三星堆遺址的堆積延續年代較長, 遺址年代為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100年。即從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商時期。

參考文獻:《廣漢三星堆遺址》


小黑侃大山

經考古發現:三星堆遺址內存在三種面貌不同但又連續發展的三期考古學文化,即以成都平原龍山時代至夏代遺址群為代表的一期文化,又稱“寶墩文化”;以商代三星堆規模宏大的古城和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為代表的二期文化;以商末至西周早期三星堆廢棄古城時期為代表的三期文化,即成都“十二橋文化”。所以說整個三星堆文明大致存在於

夏商周時期


三星堆文明是我國20世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自20世紀20年代起至今,中外考古學家對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遺址

進行了大量的考古發掘和專題研究,發現了城牆遺址和大量精美文物。三星堆遺址及文物的發現,有力地證明了三四千年前在古蜀地存在一個與黃河流域文明並存的文明,三四千年前古蜀國的存在和中華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源啟三千

首先要糾正答主一點:是“三星堆文化”而非“三星堆文明”,因為三星堆並沒有發現文字,青銅器也不能證明它是本土產的。因為它發現青銅器的地方其實只有兩個祭祀坑,而且這些青銅器都像是臨時亂扔進去的(應急處理),並不是給人感覺是一種傳統處理。

另外,三星堆遺址也沒有發現青銅工場,成都平原也不產礦,專家目前傾向於該處的青銅器來自江淮一帶,屬於戰爭掠奪。

其遺址分為四個年代,青銅器出現的年代位於第四層,屬於殷商晚期(約3100多年),而且青銅器形制與工藝和中原也是沒法比的。

至於它的年代,C14樹輪校正為距今4500±150,按照中國史書記載,此時期大概是黃帝與顓頊的朝代更迭期。

也就是說,三星堆文化經歷了我國炎黃時代到商末,但值得注意的是:它並不是只有一個群體/族群一直延續下去的,而是發生過多次戰亂,政權、甚至是人群都曾經發生過大換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