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您別在深夜裡賣菜了,我真心不缺您那點錢

↑聽說2%有趣的人都關注這個號了

妈,您别在深夜里卖菜了,我真心不缺您那点钱
妈,您别在深夜里卖菜了,我真心不缺您那点钱

濟南二環東路與七里堡路交叉口,夜裡22點,氣溫1℃,68歲的王桂英帶著一頂老頭帽,披著一件不知打了多少補丁的棉大衣,裹著身子坐在路口張望,來往的車輛很多,時不時有汽車停在她旁邊詢問還剩下什麼菜。幾乎沒有人會詢問蔬菜的價格。夜更深了,王桂英裹了裹不合身的棉大衣,沒有收攤的意思。身邊的蔬菜只剩下兩個南瓜,她想再等一等,等把這點菜賣完就收攤“回家”。

王桂英說,她出來買菜只為了幫結婚不久的兒子分擔一點。她的兒子夏繼貴35歲才結婚,母親覺得兒子太不易,結婚的時候沒房,就連電視機也買不起。兒子的工資低,做父母的看著心疼就想幫襯一下,即使她坐在寒風裡一整天也賣不了幾塊錢。

此時有個騎電瓶車的年輕人停在一旁買菜,老人說年輕人看到她這麼大年紀了就會從她這買點菜。其實買菜的動機是心疼大於需求吧,許這個年輕人是想到了自己的父母。

妈,您别在深夜里卖菜了,我真心不缺您那点钱

老人樂觀而堅定,她老伴兒說,家裡蓋房子借的5、6萬塊錢還剩下一點就要還清了。可還是從她的話語中感受到了些許無奈。

妈,您别在深夜里卖菜了,我真心不缺您那点钱

又有一位女士過來詢問還剩下什麼菜。儼然也是一位剛剛下班準備回家的母親。女人的一席話道出了天下父母的心聲。

妈,您别在深夜里卖菜了,我真心不缺您那点钱

凌晨12點,路上已經鮮有行人,王桂英收起菜攤準備“回家”。其實所謂的“家”不過是一張可以落腳的破沙發或者是一間能避風的廢棄商鋪罷了。

妈,您别在深夜里卖菜了,我真心不缺您那点钱

評論中有一小部分人在不解,在憤怒,他們不明白是何種不孝子才會讓年過六旬的母親在寒風中賣菜,在街邊過夜?他們叫嚷著這個兒子的不孝。但事實呢?老人的兒子並不是不孝,只是生活的壓力已讓他無暇顧及父母。老人說,她兒子曾經想一輩子不結婚,這樣也有能力去照顧他們,他們覺得自己的兒子很苦。他們最大的心願是看到兒子能獲得幸福,成家就行,不期望他有多大成就。

電話中老人的兒子說,房價實在太高了,自己只能先這麼維持著家庭,他希望父母健健康康,也不想把自己的壓力帶給父母。只是他從未想過母親會為他做到如此地步。當他看到視頻的時候,他的眼淚。。。就直接跑到廁所裡去了。

為什麼每一次我們看到街邊賣菜的老人都會心生憐憫,都想要去幫襯一把?因為我們作為孩子理解父母那種深沉的愛,哪怕你千萬次叮囑他們別再為自己操心,別再為自己付出辛勞,但父母就是如此的放心不下我們,他們希望為我們多分擔一點,再多一點。

年近七旬的王桂英一天只吃兩個冷饅頭就涼水,在寒風中一呆就是小一天。這是我無法想象的艱難。

無論身在何處,無論年方几何,在父母的眼裡我們始終是一個孩子,是需要父母幫助的孩子。

他們曾經不厭其煩的教會你走路,現在的你學會了奔跑,父母卻已經老的追不上你的腳步。但他們依舊會固執的朝著你遠去的方向“飛奔”。他們希望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你回頭就能看見他們還在,一直都在,在你的身後默默地注視著你,默默地幫助著你,支撐著你。

他們也許不富有,他們也許沒能力,但他們會努力做到讓你得到最好,得到更多。

父母會把省下來的錢全部留給孩子,對孩子大方的像個富豪,對自己卻吝嗇的像個守財奴。或許他們已經習慣,習慣性地我們身後默默地付出;他們或許已經習慣,習慣將生活中所有的疼痛由自己承擔。

但他們也像個孩子,任性的不希望我們因看到他們的辛苦而心生負擔;任性的哪怕再辛苦也會笑著說不累。

這麼多年為人父母的經驗早已讓他們練就了爐火純青的“說謊”能力,自然到讓我們誤以為他們真的不喜歡吃肉,不喜歡吃零食,不喜歡穿新衣服,不喜歡你給他們買的禮物,不喜歡去旅遊,不喜歡。。。

他們只是單純的想把最好的都留給你,但又害羞的不想讓你知道。他們是最磨人的小妖精、最害羞的老小孩。

這世界上唯父母的愛不能辜負。

媽,您別在寒風凜冽的深夜裡賣菜了,回家吧,我真心不缺您那點錢。

以上。

• The End •

圖 | 來自網絡 侵刪

文 | 喵姐醬

Hey~

抵達臺灣 GO正宗零食

妈,您别在深夜里卖菜了,我真心不缺您那点钱

2017.08.10

「食尚瘋老闆」最美時光遇見你

Hi~ o(* ̄▽ ̄*)ブ 初次見面,這兒是瘋老闆的店

食尚瘋老闆,養貓少年,解憂臺灣零食鋪子。

為解決人類嘴巴寂寞而生 ~真誠以待,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

魯迅先生曾說過:“吃飯不積極,腦子有問題!”

往期精選

妈,您别在深夜里卖菜了,我真心不缺您那点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