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這碗飯,越來越難端了

106國道上往來的車輛不斷,道路兩旁轟隆聲、鳴笛聲不絕於耳。剛剛完工的老王把散落一地的扳手,千斤頂等工具攬作一堆,但並未收回店裡,而是直接堆在門口。工具收好之後,他拿起一塊毛巾,擦了擦滿是油汙的手,從懷裡掏出半包香菸,抽出一根緩緩點上。

“現在沒活的時候還能抽根菸歇一會兒,要是在過去,一般都是換完一輛車的輪胎,就緊接著下一輛,喝口水的功夫都沒有。”老王坐在一隻破舊的半掛輪胎上,無奈的說道。

認識老王是在8年前,那時候老王還是小王,在一家輪胎店打工。幹了5年後,憑藉豐富的輪胎維修經驗,以及多年打工攢下的資本,11年在106國道旁開了一家輪胎維修店,為過往車主提供補胎,換胎,充氣維修等服務,平時妻子會到店裡幫忙。

“來這裡換胎補胎的客戶,大多是常年在這個路段跑運輸的卡車司機,小轎車很少來這種地方修車,都去市裡的4S店了。”老王透露,在他家附近,還有另外多家修車店、輪胎店。“店多了,生意就不好做了,往往你報價100,車主砍價80,你在猶豫的時候,可能隔壁60就搶著做了。”

輪胎這碗飯,越來越難端了

這只是當下輪胎店生存現狀的一個小小的寫照。在輪胎行業這種互相競低價搶客戶的情況是普遍存在的,因為每個地方的汽車保有量是基本上固定的,如果輪胎店數量增加,那麼每個輪胎店服務的汽車數量就會相對減少。

而目前,現有的輪胎店可以分為三類,一種是投資規模龐大的4S店,其次是為數不多的連鎖輪胎店,最後是數量龐大的路邊店、夫妻店,而老王的輪胎店就屬於第三種。

輪胎這碗飯,越來越難端了

除了輪胎店,輪胎製造商也在經歷一段幸福的日子之後,來到了最煎熬的時代。曾經以為山東老輪胎企業家說,他剛開始做輪胎生意的時候,隨便弄個作坊,製造一些輪胎就能在市場賣光,那時候掙錢就像撿錢,現在雖然比以前產能大幅增加,機器也更加智能化,銷量也比過去翻了不知多少倍,但是就是見不到利潤,有時候還會虧損。

確實,中國輪胎行業在經歷一個相對賺錢容易的時代之後,迅速進入到了一個供過於求的時代。各種小輪胎廠如雨後春筍,在山東的大地上崛起。各種品牌,質量參差不齊的輪胎迅速充斥整個輪胎市場。同時,外資品牌也開始越來越看好中國輪胎市場的巨大潛力,紛紛開始在中國展開輪胎業務。無論是歐美的米其林、馬牌、固特異,還是日本的普利司通、優科豪馬、鄧祿普,以及韓國的韓泰、錦湖等全部都在中國建有工廠,有些甚至建立多家工廠,並且還通過兼併購買,找中國工廠代工生產等形勢,不斷加大產能擴大規模。目前中國轎車輪胎市場幾乎被外資品牌佔據,國內品牌只能在卡客車輪胎上面佔據一席之地。

輪胎這碗飯,越來越難端了

產能的飛速增長直接帶來價格的激烈競爭,這些年房價漲了,菜價漲了,人民膨脹了,就是輪胎的基本沒漲,甚至還要面對激烈的價格戰,利潤也每況愈下。很多輪胎廠扛不住了,倒閉、破產、重組。經銷商做不下去了,開始轉向投資,房地產、黃金珠寶等行業。輪胎店做不下去了,開始大量轉讓,或者轉向做洗車、裝飾等綜合店。

“搬到這裡已經7年了,每天都伴隨著公路上的噪音睡覺。以前每天忙到半夜回家倒頭就睡,可是現在卻有些失眠了。最近輪胎開始漲價了,進貨越來越貴了,但是我們賣給車主卻不敢隨便漲價,不漲價都難做,更別提漲價了。而且、你漲價了、有人不漲,客戶就大量流失了。明年再看看形勢,不行就轉讓”。下午6時半,天色已漸漸暗了下來,空中瀰漫著嗆人的霧霾,路上幾輛貨車打著雙閃緩慢行進在濃霧中。輪胎店並沒有等來新的顧客,老王望著國道上匆忙的過往車輛,略帶惆悵地說道。

輪胎這碗飯,越來越難端了

近幾年,電商的發展使得低價成了網購的代名詞。在衝擊了其他傳統行業之後,終於衝向了輪胎。許多車主可以直接從網上查到輪胎的價格,甚至有些還會從網上訂購在拿到輪胎店安裝,激烈的競爭使得輪胎行業的價格越來越透明化。暴利時代已經漸行漸遠一去不復返。

一切的一切,都在衝擊著輪胎行業,低毛利運營已經成為很多輪胎企業的常態,如何更好地改善這種不健康的狀況,是每一家輪胎企業領導者最頭疼的事情。雖然國家一再強調重視製造業,重視發展民族工業,但是雷聲大,雨點小,傳統輪胎製造商們還是在經濟的漩渦中苦苦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