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開撕:真打,還是假打?

文/ 劉曉博

辛辛苦苦幾十天,一夜回到談判前!

中美雙方在經過幾輪磋商之後,還是擺開了陣勢,準備在貿易領域“一決雌雄”。

華盛頓時間6月15日早上8點,白宮進入工作時間的第一件事,就是宣佈將對中國輸入美國的、價值5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25%的關稅。

中美開撕:真打,還是假打?

美國的“關稅措施”將分階段實施:

價值約340億美元的818種商品,已徵求公眾和貿易諮詢委員會的意見,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將於2018年7月6日開始徵收額外關稅;

其餘價值約160億美元的284種商品,被認定受益於“中國製造2025”,將在公眾評論期後發佈最終關稅清單。

中美雙方曾就經貿問題開展多輪磋商,力圖解決分歧,實現雙贏。令我們深感遺憾的是,美方置雙方已經形成的共識於不顧,反覆無常,挑起貿易戰。此舉既損害雙邊利益,又破壞世界貿易秩序,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中方並不想打貿易戰,但面對美方損人不利己的短視行為,中方不得不予以強有力回擊,堅決捍衛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堅決捍衛經濟全球化和多邊貿易體制。我們將立即出臺同等規模、同等力度的徵稅措施,雙方此前磋商達成的所有經貿成果將同時失效。

這絕對是一個“無眠之夜”。北京時間6月16日凌晨1點31分,中國商務部的“報復清單”在官網公佈。

中美開撕:真打,還是假打?

商務部在“關於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商品加徵關稅的公告”中說:

對於美國違反國際義務對中國造成的緊急情況,為捍衛自身合法權益,中方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等法律法規和國際法基本原則,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大豆等農產品、汽車、水產品等進口商品對等採取加徵關稅措施,稅率為25%,涉及2017年中國自美國進口金額約340億美元(見附件1)。上述措施將從2018年7月6日起生效。

同時,中方擬對自美進口的化工品、醫療設備、能源產品等商品加徵25%的進口關稅,涉及2017年中國自美國進口金額約160億美元(見附件2),最終措施及生效時間將另行公告。

中美開撕:真打,還是假打?

中美開撕:真打,還是假打?

上面是“附件1”的兩張局部截屏,可以看出,大豆、汽車(含新能源汽車)等足以讓美國人“肉痛”的商品赫然在目。

在“附件2”的清單上,煤炭、原油、天然氣(石油氣)等赫然在目,這些都是美國人最希望中國購買的商品。

受中美貿易“重開戰端”的影響,美國三大股指全部低開,並以下跌報收。整個歐洲和美洲股市基本如此,由此可以看到影響之大。

中美開撕:真打,還是假打?

那麼問題來了:中美真的要這樣“槓下去”嗎?貿易戰到底會擴大到什麼規模,最終對經濟產生什麼影響?我的看法如下:

1、特朗普政府之所以“出爾反爾”,多次變臉,最終開出懲罰清單,主要是基於如下考慮:

第一,可能是認為中方擴大進口方面力度不夠、進展不快,沒有就“數量”進行承諾,在國內不好交差。

第二,美國國會將在11月舉行中期選舉,目前特朗普所屬的共和黨在參眾兩院都佔有多數,這對於特朗普施政非常重要。如果能擴大成果,在國會優勢更加明顯,特朗普就有能力對付黨內的“不合作議員”,而不是每次表決前都要計算他們的人數,看他們的臉色。(有一兩次,因為這些黨內壞分子威脅投反對票,特朗普甚至不敢把方案提交表決)

當然,特朗普更要確保民主黨不能在中期選舉中“翻盤”。如果共和黨丟失優勢,以後施政就更加為難。怎樣贏得選票?在民粹主義崛起、反全球化思潮氾濫的時代,拿中國“說事”當然最有效果。

中期選舉投票日是11月(一般是第一個星期二),各位想想看:如果6月就跟中國勾肩搭背了,風平浪靜了,怎麼才能獲得選民的青睞?選民們永遠只記得最近兩週發生的事情。

所以,一定要撕逼,至少要撕到投票當天才行!

第三,美國正在跟北美、歐洲的盟友們鬧彆扭,主要也是因為貿易問題。在中美貿易問題上強硬一些,有利於震懾德國、日本、加拿大、法國、英國、墨西哥這些國家,讓他們“降低出價”,不要總想著美國讓步。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特朗普認為他必須要跟中國“打一打”才行,如果連500億美元的清單都不敢開出,那就未免太軟蛋了!這樣,就無法征服歐洲、日本和北美。

2、貿易衝突會非常激烈嗎?會無限擴大嗎?當然不會,看看特朗普在朝鮮問題上的做法,以及在“中興通訊”上的做法就知道了。

如果中美全面撕破臉,當然中國受到的影響會大一些,因為中美貿易中,中國的確佔絕對優勢。官方的預測是,如果全面撕破臉,中國將有1400萬就業崗位受到影響,相當於中國一年新增就業的量。

極端情況爆發時,受到影響最大產業是機電設備、通訊產品等,受到影響最大的城市包括深圳、東莞、蘇州等。

美國方面,即便按照1:5的比例,也涉及將近300萬個崗位。此外全球經濟鏈條會受到顯著影響,這樣會給美國股市帶來劇烈波動,由此給退休基金等帶來損失。要知道,美國普通家庭四分之一的資產是“退休基金”,這些基金投資於股市,夠買的熱門股往往跟中國經濟有聯繫。

在“撕破臉”的情況下,中國損失會更大一些。但問題是,中國的“政治忍耐力”也更大,美國則完全不同。目前已經有10多名議員聯名,要求國會收回特朗普的“關稅權力”,防止他亂搞。

如果真的中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亞、墨西哥等眾多國家聯手,特朗普的日子也不好過。所以,特朗普會充分考慮風險所在的。

如果特朗普真的要跟中國“全面開撕”,也不會放中興通訊一馬,也不會在朝美領導人會見後,馬上派國務卿到北京一趟,通報情況。

所以,綜上所述。中美“開撕”,有“真打”的一面,也有“打給別人看”的一面。臺上拍桌子瞪眼,臺下肯定有充分的溝通、解釋。

總之:特朗普期待的是,通過跟中國“撕逼”獲得三大利益:

第一,中國進一步讓步;

第二,給其他國家看,力促其他國家讓步;

第三,獲得中期選舉的選票。

如果完全撕破臉,這三大利益就沒有了,就不划算了。所以,見好就收是最終的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