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开撕:真打,还是假打?

文/ 刘晓博

辛辛苦苦几十天,一夜回到谈判前!

中美双方在经过几轮磋商之后,还是摆开了阵势,准备在贸易领域“一决雌雄”。

华盛顿时间6月15日早上8点,白宫进入工作时间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将对中国输入美国的、价值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

中美开撕:真打,还是假打?

美国的“关税措施”将分阶段实施:

价值约340亿美元的818种商品,已征求公众和贸易咨询委员会的意见,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将于2018年7月6日开始征收额外关税;

其余价值约160亿美元的284种商品,被认定受益于“中国制造2025”,将在公众评论期后发布最终关税清单。

中美双方曾就经贸问题开展多轮磋商,力图解决分歧,实现双赢。令我们深感遗憾的是,美方置双方已经形成的共识于不顾,反复无常,挑起贸易战。此举既损害双边利益,又破坏世界贸易秩序,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中方并不想打贸易战,但面对美方损人不利己的短视行为,中方不得不予以强有力回击,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坚决捍卫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我们将立即出台同等规模、同等力度的征税措施,双方此前磋商达成的所有经贸成果将同时失效。

这绝对是一个“无眠之夜”。北京时间6月16日凌晨1点31分,中国商务部的“报复清单”在官网公布。

中美开撕:真打,还是假打?

商务部在“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中说:

对于美国违反国际义务对中国造成的紧急情况,为捍卫自身合法权益,中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等农产品、汽车、水产品等进口商品对等采取加征关税措施,税率为25%,涉及2017年中国自美国进口金额约340亿美元(见附件1)。上述措施将从2018年7月6日起生效。

同时,中方拟对自美进口的化工品、医疗设备、能源产品等商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涉及2017年中国自美国进口金额约160亿美元(见附件2),最终措施及生效时间将另行公告。

中美开撕:真打,还是假打?

中美开撕:真打,还是假打?

上面是“附件1”的两张局部截屏,可以看出,大豆、汽车(含新能源汽车)等足以让美国人“肉痛”的商品赫然在目。

在“附件2”的清单上,煤炭、原油、天然气(石油气)等赫然在目,这些都是美国人最希望中国购买的商品。

受中美贸易“重开战端”的影响,美国三大股指全部低开,并以下跌报收。整个欧洲和美洲股市基本如此,由此可以看到影响之大。

中美开撕:真打,还是假打?

那么问题来了:中美真的要这样“杠下去”吗?贸易战到底会扩大到什么规模,最终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我的看法如下:

1、特朗普政府之所以“出尔反尔”,多次变脸,最终开出惩罚清单,主要是基于如下考虑:

第一,可能是认为中方扩大进口方面力度不够、进展不快,没有就“数量”进行承诺,在国内不好交差。

第二,美国国会将在11月举行中期选举,目前特朗普所属的共和党在参众两院都占有多数,这对于特朗普施政非常重要。如果能扩大成果,在国会优势更加明显,特朗普就有能力对付党内的“不合作议员”,而不是每次表决前都要计算他们的人数,看他们的脸色。(有一两次,因为这些党内坏分子威胁投反对票,特朗普甚至不敢把方案提交表决)

当然,特朗普更要确保民主党不能在中期选举中“翻盘”。如果共和党丢失优势,以后施政就更加为难。怎样赢得选票?在民粹主义崛起、反全球化思潮泛滥的时代,拿中国“说事”当然最有效果。

中期选举投票日是11月(一般是第一个星期二),各位想想看:如果6月就跟中国勾肩搭背了,风平浪静了,怎么才能获得选民的青睐?选民们永远只记得最近两周发生的事情。

所以,一定要撕逼,至少要撕到投票当天才行!

第三,美国正在跟北美、欧洲的盟友们闹别扭,主要也是因为贸易问题。在中美贸易问题上强硬一些,有利于震慑德国、日本、加拿大、法国、英国、墨西哥这些国家,让他们“降低出价”,不要总想着美国让步。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特朗普认为他必须要跟中国“打一打”才行,如果连500亿美元的清单都不敢开出,那就未免太软蛋了!这样,就无法征服欧洲、日本和北美。

2、贸易冲突会非常激烈吗?会无限扩大吗?当然不会,看看特朗普在朝鲜问题上的做法,以及在“中兴通讯”上的做法就知道了。

如果中美全面撕破脸,当然中国受到的影响会大一些,因为中美贸易中,中国的确占绝对优势。官方的预测是,如果全面撕破脸,中国将有1400万就业岗位受到影响,相当于中国一年新增就业的量。

极端情况爆发时,受到影响最大产业是机电设备、通讯产品等,受到影响最大的城市包括深圳、东莞、苏州等。

美国方面,即便按照1:5的比例,也涉及将近300万个岗位。此外全球经济链条会受到显著影响,这样会给美国股市带来剧烈波动,由此给退休基金等带来损失。要知道,美国普通家庭四分之一的资产是“退休基金”,这些基金投资于股市,够买的热门股往往跟中国经济有联系。

在“撕破脸”的情况下,中国损失会更大一些。但问题是,中国的“政治忍耐力”也更大,美国则完全不同。目前已经有10多名议员联名,要求国会收回特朗普的“关税权力”,防止他乱搞。

如果真的中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等众多国家联手,特朗普的日子也不好过。所以,特朗普会充分考虑风险所在的。

如果特朗普真的要跟中国“全面开撕”,也不会放中兴通讯一马,也不会在朝美领导人会见后,马上派国务卿到北京一趟,通报情况。

所以,综上所述。中美“开撕”,有“真打”的一面,也有“打给别人看”的一面。台上拍桌子瞪眼,台下肯定有充分的沟通、解释。

总之:特朗普期待的是,通过跟中国“撕逼”获得三大利益:

第一,中国进一步让步;

第二,给其他国家看,力促其他国家让步;

第三,获得中期选举的选票。

如果完全撕破脸,这三大利益就没有了,就不划算了。所以,见好就收是最终的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