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違規吃喝新動向

觀察思考之一 “吃心”難改助長“明吃”變“暗吃”—— 聚焦違規吃喝新動向

“吉林省吉林市新吉林街道以虛開發票的方式,套取現金11300元,用於單位宴請和聚餐。”6月12日,中央紀委公開曝光8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4起違規吃喝問題中,有3起具有隱形變異情節,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隱形變異的吃喝問題依然暗流湧動。一項調查統計也顯示,發生在2017年的違規吃喝增量問題中,一半以上都是隱形變異新問題,這為遏制“四風”反彈回潮明確了一個主攻方向。

擦亮“火眼金睛”,緊盯違規吃喝新表現

梳理各地通報的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可以看出,高壓態勢之下,吃喝問題由明轉暗、改頭換面,衍生出種種變異:

——躲進小樓來一餐。有的躲進單位內部食堂、培訓中心,有的在高檔小區、寫字樓吃“一桌餐”,還有的跑到郊區吃農家樂甚至到相鄰地區吃喝,打起了“游擊戰”。如重慶市江津區交通運輸管理處黨支部以開展支部學習為由,組織27名黨員分三批到農家樂公款吃喝,可謂“用心良苦”。

——主動找吃名目多。有的假借研究交流工作變相同城互請,有的以接待客商和重要外事活動名義趁機開吃,有的藉口工作調研走哪吃哪。如吉林省原副省長谷春立分管的工作和不少企業打交道,調研結束後他就會主動開口問企業有沒有“安全”的地方方便接待。

——衝抵賬目套餐費。在經費報銷上,有走項目專項工作經費的,有拆分單據、偽造公函的,有將違規吃喝費用混入食堂正常開支的,還有以虛增人數方式搞超標準接待的。如溫州市龍灣區宣傳部副部長夏哲宇就將舉辦新聞培訓班時私自聚餐的額外開銷,從新聞工作者協會經費支出,拆東牆補西牆。

總之,“聯繫業務”堂而皇之地吃;上面有“領導”來,心安理得地吃;自己招待自己,湊個熱鬧吃;親戚朋友來,走公賬吃……凡此種種,不一而足,令人痛恨。

三令五申之下,為何吃喝屢禁不止、花樣翻新?

分析起來,這與吃喝的私密性讓不少人心存僥倖、產生安全感有很大關係。不同於公車私用,行駛在大庭廣眾之下,監督的眼睛無處不在;也不像違規發放津補貼,涉及者眾多,留痕明顯且易“走漏風聲”,很多人認為聚餐吃喝只要場所隱蔽、人員私密,外人發現也難。只要選一個“放心”的場所,幾個人一合計,一場飯局就湊成,自認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嘴巴一抹,了無痕跡,於是僥倖心作祟、依然故我,玩起了“老鼠”躲“貓”的遊戲。

再者,與“無席不成事”的吃喝文化和社會生態不無關係。過去,有的地方牆上赤裸裸地刷著“接待也是生產力”的標語,正是這種風氣的形象反映,吃喝既被當做一種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也被認為是情感交流的快速渠道。河北省委原書記周本順就曾堂而皇之地說,“喝點酒有什麼不好,喝點酒多有氣氛”。谷春立也曾坦言,自己認為在酒桌上能夠增進一些感情相互瞭解,工作協調起來比較方便。多少吃喝享樂、奢靡腐化,暗通款曲、權力拿捏就在這“有利工作”的名義下滋生蔓延。

積習已久形成慣性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有的對吃喝問題不以為然,如今高壓之下錢不敢拿了、禮不敢收了,但認為吃點喝點不算什麼大問題,沒有什麼心理負擔;有的是貪圖享樂、白吃白喝習慣了,兩天不吃就“饞蟲”發癢,比如山西焦煤集團原董事長王紹進與幹部在食堂聚餐飲酒時,就按捺不住情緒,叫了外賣佛跳牆、魚翅和遼參;有的地方好面子,覺得上面來人了不隆重接待、不整點硬菜是不懂事、太丟份,於是殺牛宰羊甚至連野生保護動物也被擺上了餐桌;還有的把能吃吃喝喝當作一種特權、榮耀,享受在酒局中被吹捧的感覺、在酒精中被迷醉的“仙氣”,就像吉林省政府原副秘書長王樹森所說的,“一吃喝就高興,挺風光,有一種成就感,敬你一杯酒,你就忘乎所以了”, 三杯未下肚,就已飄飄然。

“圍獵”的序曲、腐化的開端,吃喝問題不容小覷

違規大吃大喝者,之所以依然故我、變著法的花樣翻新躲避監督,最主要的還是在思想深處沒有認識到吃吃喝喝對黨風政風乃至社風民風的負面影響、對黨的形象的嚴重危害,沒有深刻體會到黨中央狠抓作風建設的苦心與初衷。

吃吃喝喝往往還是小圈子拉幫結派的重要途徑與活動方式。近年來這“系”那“幫”的落馬高官很多就是通過私下聚會吃吃喝喝,吸納、形成、鞏固小圈子,破壞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汙染政治生態。

熱衷於吃吃喝喝也是黨員幹部腐化墮落的前兆。一旦開始沉迷於花天酒地,信奉今朝有酒今朝醉,必定會帶來思想滑坡、精神懈怠,意志沉淪、作風渙散,如不及時制止,必將走向腐化墮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