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道遠,《歸去來》實現國產現實主義題材新突破

自開播以來就備受爭議的電視劇《歸去來》昨晚已正式收官,雖然一路以來大家對這部劇的評價褒貶不一,但它在開播首周的收視便登頂全國同時段第一,截至目前其網播量也早已突破71億。

這部現實主義題材大劇自定檔以來就備受行業內外關注,完全可以說是一部“千呼萬喚始出來”的作品。聚焦海外留學生群體,唐嫣、羅晉再度合體,美國、柬埔寨、北京輾轉三地的拍攝,導演劉江和編劇高璇、任寶茹的“5年之約”,每一點都足以讓這部劇顯得“與眾不同”。

任重道遠,《歸去來》實現國產現實主義題材新突破

除此之外,以男二和女二的校園故事拉開整部劇的帷幕,以及雙主線敘事結構和群像圖譜,又讓這部劇自一出場便身處“風口浪尖”。不難理解,對於看慣了當下傳統“大男主”、“大女主”戲路的觀眾來說,要輕易接受這樣一部“每個人都是主角”的戲的確不易,特別是對那些專門衝著女主唐嫣和男主羅晉來的粉絲來說,看到其他人的戲份太多,表示不滿也是可以理解的。

於是有人懷疑《歸去來》是一部“注水劇”,這可能是對這部劇最大的誤解了。所謂劇集“注水”,是指那些劇情節奏拖沓,用大部分回憶片段填補時長,靠生拉硬拽糊弄觀眾以謀求更多利益的投機行為,但《歸去來》不是。就像其編劇任寶茹所言,“每個人物都有來歷、都有去向和落點,有他(她)自己的性格特點和前世今生”,打造一部無比細緻生動的群像作品,是這部劇創作的初衷。

任重道遠,《歸去來》實現國產現實主義題材新突破

之前我們看到的很多國產劇,其中的主角都是“紙片人”,往往只交代了其經濟背景和社會地位,卻沒有做好情感細節的刻畫和鋪墊,甚至有些角色忽隱忽現,使整個劇情缺乏邏輯和說服力。《歸去來》不是這樣,劇中光是有名有姓、推動情節的人物就有二十多個,還不包括其他周邊關係網,這樣設置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讓每個人物的性格都有來源,每個行動都有前因後果,能讓觀眾在看到後覺得,嗯,這就是他(她)。

《歸去來》的特點在於,它不是一部單純的青春劇,也不是另一部《人民的名義》,它是一部披著青春劇外衣的社會劇,不僅有青春活潑、勇敢積極的人物形象,還有深入現實、直擊人心的社會拷問,實現了國產現實主義題材的新突破。

任重道遠,《歸去來》實現國產現實主義題材新突破

首先,不同於那些止於一己悲歡、杯水風波、不問世事、不接地氣、脫離生活真實的都市言情劇《歸去來》以當代留學生群體為切入點,探索的是當下中國青年群體的生活狀態和精神世界。其中談戀愛不再是全劇的重中之重,同齡人之間、兩代人之間的精神衝突和價值觀碰撞才是該劇的核心。用導演劉江的話來說,“真正的現實主義是骨子裡面的,是對生活的一種概括和凝練”,劇中的每位年輕人“出淤泥而不染”,在黑暗中不斷摸索前行,向觀眾展現了當代年輕人積極正向的精神風貌。

其次,這部劇不再是以一人或兩人為核心視角展開敘述,而是多線並行的群像刻畫模式,劇中以蕭清、書澈、繆盈、寧鳴、成然、綠卡這六位性格迥異的年輕人為主,以書望、成偉等上一輩關係網為輔,將人性與秩序、公平與正義的衝突置於其中,展現了兩代人在價值觀的撕裂中覺醒。

正因為如此,這部劇才會在一開始用大量篇幅呈現書澈和書望父子倆的矛盾衝突,以及繆盈和書澈長達11年的感情因利益的介入被汙染、被阻隔,還有蕭清和書澈在價值觀的契合下逐漸靠近、相互吸引……人物形象在你來我往間變得豐富,矛盾衝突在層層遞進下呼之欲出。

任重道遠,《歸去來》實現國產現實主義題材新突破

同時,這部劇中也沒有平面化、臉譜化的人物形象,每位主人公身上都充滿了複雜性。像蕭清這樣一個堅持原則,正義感爆棚的女生,她也會出於人情答應作偽證,也會在正義與愛情的抉擇中猶豫不決,甚至差一點就為了保護自己喜歡的人違背職業道德;而書澈這樣一個黑白分明的“稜角少年”,身上也揹負著撞人逃逸,找人替罪的過去,也會在父親落馬後為了幫其減輕罪責而對檢察官撒謊。

另一位女生繆盈,為人善良但卻易於妥協,會出於家族事業的考慮隱瞞父輩之間權商勾結的事實;還有寧鳴,雖然為人正直,勤奮踏實也單純,但也會在捉襟見肘的時刻通過替考獲得收入;成然和綠卡就更不用說了,原來都有那麼一些不著調,後來才慢慢成長起來,變得有所擔當。正因為劇中的他們沒有那麼“理想化”,每個人才顯得如此有血有肉,也更加真實,讓越來越多的人感同身受。

任重道遠,《歸去來》實現國產現實主義題材新突破

爭議猶在,委屈不減,但《歸去來》仍然給當下影視創作者們樹立了一道新標杆,如何讓現實題材不再“偽現實”?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