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約險能給P2P保駕護航麼

履約險能給P2P保駕護航麼

隨著P2P整改進入深水區,各家有一定實力的P2P平臺都在不斷給自己增加各種背書,以期通過銀監會的最終大考。實際上4年前就已經有平臺開始為自身做各種類型的背書了,不論正規,還是不值一錢。這其中,與保險公司合作成為了一種看起來比較“高端”的選擇。

早期與保險公司的合作一般限於投資客戶賬戶損失險(對黑客公司和賬戶資金丟失負責)和借款人履約能力保險(如意外導致的身故等無法償還貸款的情況)。但實際上這兩種保險所能夠應對的情況發生概率比較低,且對P2P自身最大的風險,也就是是否能夠按期償還貸款卻並未涉及。

近兩年,由於銀監會要求日漸嚴格,往常的所謂“背書”已經失去了實際公信力,對於投資人的影響力也非常小了,所以履約險成為了最新的安全背書方式。

履約險,顧名思義,也就是如果借款人(企業)不能按期償還貸款,則由保險公司進行代位賠償,之後保險公司和P2P平臺再進行催收的一種模式。目前國內使用履約險的P2P平臺僅有10家左右。

但履約險就能夠確保安全了麼?在常人眼中,保險公司一般都實力很強,P2P平臺一般僅僅幾萬,幾十萬的貸款標的在他們眼裡都只是個極小的數目,所以理應帶來不錯的兜底能力。但是實際上卻並不是這樣。

一是本身各家履約險的實際內容均不太一樣,其次這些條款對於投資人而言無疑是黑洞,並不明確。同時這些履約險往往只對本金或者部分本金負責。而且履約保險的保費相對更高,對於平臺的成本控制不利,所以履約險註定只是部分平臺才能玩得起的,同時當簽約平臺出現大面積壞賬的時候保險公司是否會如約償還,實在是需要打一個問號,因為保險公司有一個流程叫做:核損,也就是到底是否符合保險條款可以進行賠償。

歸根到底一句話,投資P2P,到底靠不靠譜,真得需要練就火眼金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