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車貸恐成下一個危險投資領域

P2P車貸恐成下一個危險投資領域

近日,西安一家營業了6年的P2P車貸老闆跑路,其國內其他分支機構均表示受到了嚴重影響,已經開始協商兌付事宜。

實際上P2P車貸出事並不是這一兩年的事情,有統計顯示,涉及車貸的P2P平臺2017年中有1741家,而截至年底,僅剩859家,臨近2018年中居然只存活332家。而P2P車貸大規模開展是2017年初的事情,這麼短的時間內這個細分領域即進入如此狀況實在是讓人不得不深思。

P2P車貸行業是一個粗略的稱呼,我們可以將這一類的平臺定義為小微車貸平臺,這其中有以個人購車為直接投資標的的純P2P車貸平臺,也有以融資租賃為外殼的近似車貸平臺,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根本上還是傳統的以新車或者二手車為抵押物的P2P貸款平臺。

為什麼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這個領域出現了這麼嚴重的問題,我們不妨從以下角度來分析:

1.業務模式與傳統P2P並無本質性差別,但是缺乏目前對P2P平臺的監管要求,這造成了門檻過低,從業人員素質太低,風控形同虛設的問題。

2.老P2P平臺為了兌付前期債務而轉型成車貸平臺,妄圖以“更安全更容易變現的抵押物”為招牌引進新資金解決老問題。

3.新車或者二手車為標的的P2P涉及的風控領域較傳統P2P更為專業,要求更高,容易產生的問題更多,新平臺往往都是倉促上陣,難以解決丟車、騙車、催收問題。

4.雖然平臺往往都打著汽車後服務行業能產生額外盈利等口號,但是實際上由於企業實力和消費者消費習慣問題,後汽車市場開發力度不佳,盈利能力欠缺。

5.涉及二手車的平臺容易出現前線人員虛報收車款謀取私利嚴重降低企業盈利能力的問題。

6.二手車收購有一定概率被騙,導致企業直接損失。

7.給予投資者的回報過高,即使轉換為押金購車模式,企業也沒有能力在1-2年的時間內以押金為本金賺取足夠覆蓋20%以上(甚至達到30%以上)的投資客戶收益、車輛保養資金、車輛保險補貼、汽油補貼和企業運營成本及廣告費用。

綜上所述,就是為什麼P2P車貸未來前景並不明朗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