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園地」一、藝蘭之初體驗

「初學園地」一、藝蘭之初體驗

在2002年春節的時候,在旌德堂叔家見到了他在大山中挖了幾麻袋的下山蘭放在車上,帶去上海贈送朋友,當時只是拿起一兜,只道是蘭草,葉片修長。隨後,在我們回家之前,也讓堂兄帶領我們去山上尋找蘭花草,並挖了些帶回家就種在院子裡。後來,由於管理不善,導致這批蘭花全部被雞糟蹋了,這是我第一次結緣蘭花。

“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好”。這首校園歌曲曾經風靡大江南北,為胡適先生晚年所作詩歌《希望》的第一節,這是胡適先生接觸蘭草時心有所感而作。我初見蘭花草,卻未看過花開得如何,只是感覺這應該是春蘭,秀氣古樸,美感十足。第二次再接觸時,那是十年後的2012年春節,當時我與家中的長輩們一行人前往旌德。由於2011年暑假在旌德待過幾天,當時心中已對這裡的山水充滿了一種莫名的期待。臨別之際走入深山中,又挖了幾株蘭草帶回江北種養。這次有幸的是,曾挖到了一兜帶有花苞的蘭草,然而卻被表哥帶回家中種養了,我只拿了幾兜無花苞的蘭草回家。

「初學園地」一、藝蘭之初體驗

回到家中興高采烈的購置幾個花盆,興致勃勃地就種起來了,由於前期照顧的很好,苗子茁壯成長呈現出喜人的景象。無奈外出求學,又逢家中裝修,就被父母放置在一旁,無人照管,任其自生自滅,終未能保全。

「初學園地」一、藝蘭之初體驗

2017年五月,我辭去原來的工作,來到舅舅這裡看到了真實的蘭花,琳琅滿目井然有條擺放在架子上,讓我感到非常震撼。5月份已經沒有花兒在開放,只聽舅舅說:“待到天熱一點,便會有四季蘭開出。”在這裡看到了,各種品種的蘭草鬱鬱蔥蔥,寬葉兒的,窄葉兒的,長葉兒的,短葉兒的……數不勝數,各有春秋。

我想學習種養和識別蘭花,就拜舅舅為師,在日後的藝蘭日記裡就以師父稱之。晃晃三月過去了,在這段時間裡,師父教我種養,並接合著看書學習鑑別鑑賞。

種養中首先學習的是如何正確地澆水,澆灌蘭花。澆水操作看起來最容易,但想要澆好卻又是最難之事,俗稱“澆水三年功”。花兒們長得好不好,澆水是決定性因素,可想而知澆水是非常重要的。由於剛來,不瞭解花兒到底是什麼習性,只知道蘭花異常珍貴,連手碰都不敢碰一下。後來,在師父的教導下,學習給蘭草翻盆,查閱蘭花,生病救治等。

「初學園地」一、藝蘭之初體驗

處理病草剛開始拿著手術刀,不敢切下去,或者切一株病草時壓力山大滿頭大汗。切得不好,切錯,可能就會導致芽毀根毀,從而擴大了損失程度。好在師父一直在鼓勵我,使我慢慢找到了信心,找到了施術的感覺。

「初學園地」一、藝蘭之初體驗

蘭花珍貴,不能以金錢衡量。人無貴賤之分,蘭亦無貴賤之分。無論品種的優劣,都要當其是個生命來對待。呵護他們,就像呵護自己的親人一樣。以這種態度來藝蘭,謹記恩師教誨,方能有所建樹。藝蘭之路,任重而道遠。藝蘭的最高境界,當如恩師所言,人蘭合一。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從一個對蘭花無知的人成長起來,單恐自己學藝不精,在藝蘭之路上,行走緩慢。我是蘭界的小樹苗希望在未來的藝蘭學習中,無時不刻地勤學苦練,並悉心聽恩師指導,兢兢業業地學習並茁壯成長。

2018年5月26日於國香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