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能用北斗導航,中國手機廠商為啥只拿美國GPS當賣點?

目前,我國北斗導航衛星系統已經發展到第三代,按計劃,今年全年將發射18顆衛星,年底實現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北斗導航系統,已經打破了美國GPS一統天下的局面

可是,為什麼大家在實用手機導航時,很少能感受到北斗?而且,手機廠商也不將北斗系統作為賣點?

明明能用北斗導航,中國手機廠商為啥只拿美國GPS當賣點?

上週,小米深圳發佈了年度旗艦手機——全球首款雙頻GPS手機、支持L1+L5雙頻雙路精度定位,成為該款手機的一大亮點。不過有網友質疑,小米新機為何不提國產的北斗導航系統?

手機芯片集成北斗功能成標配

明明能用北斗導航,中國手機廠商為啥只拿美國GPS當賣點?

芯片曾被認為是遏制北斗產業應用發展的瓶頸。從現階段情況看,無論是國際手機芯片巨頭,還是國產芯片企業,都已經把北斗作為標配,越來越多的手機企業也將北斗導航作為標配。

美國高通相關人士介紹,自2013年第四季度推出首款支持北斗定位功能的處理器開始,後續具有衛星定位功能的處理器都實現了對北斗定位的支持,同時高通物聯網芯片也都開始支持北斗。高通最新發布的驍龍845為業內首款支持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網絡輔助北斗/GPS位置服務平臺”的移動平臺。

用戶為何難感知北斗的存在?

在實際應用中,特別是在智能手機導航領域,用戶常常疑問:為何感知不到北斗技術的存在呢?為何手機企業還是願意把GPS作為產品的亮點?

明明能用北斗導航,中國手機廠商為啥只拿美國GPS當賣點?

對此,有通信行業分析師表示:“現階段,大家都還是以GPS為主,除非GPS沒有信號了,才會用北斗。”以GPS為主、北斗為輔,這是平時大家在手機導航中很少能感受到北斗的原因。

“手機上的定位,現階段北斗和GPS相比沒有特別優勢,而GPS又有先發優勢,提高手機等相關企業替換動力是當務之急。”上述通信行業分析師表示。而從北斗系統吸引手機廠商的優勢看,高精度成為最大的可能。“高精度導航市場是一片藍海,北斗三代趕超GPS的機會在於此。”

現階段,我國已初步建成由超過2200個增強站組成的北斗地基增強“全國一張網”,能夠實現全國範圍內提供實時米級、亞米級精準定位服務,在中東部17個省市提供實時釐米級和後處理毫米級高精度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