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退出東南亞留下爛攤子,給“中國式併購”帶來哪些啟示

Uber退出東南亞留下爛攤子,給“中國式併購”帶來哪些啟示

當下,從全球範圍內來看很多互聯網企業都採用了“複製+粘貼”的瘋狂推進模式。它們往往在某一個國家或地區取得領先優勢後,就快速將相同模式在全球推進去佔領當地市場。無論結果是一家獨大佔據壟斷優勢,還是被當地同類企業以現金或佔股方式收購,這些互聯網企業都穩賺不賠。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企業,自然就是Uber。

Uber的全球化攻勢當下看似是受到了傷害,比如從中國、俄羅斯、東南亞等市場退出,但其實它已經收到預期中的回報,並能夠更好地聚焦於其他市場。但是在退出相關市場時,Uber也留下了讓人詬病的爛攤子。而這樣的做法,也給“中國式併購”帶來了啟示。

Uber退出東南亞留下爛攤子,給“中國式併購”帶來哪些啟示

全面退出東南亞,Uber轉變策略

今年5月下旬,Uber宣佈將全面退出東南亞市場,從新加坡、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家撤離。此外,Uber將東南亞的所有業務都出售給新加坡共享翻車企業Grab。而退出的過程也是陸陸續續,比如從新加坡市場退出就在今年5月份。

之所以退出東南亞市場,與Uber策略的轉變有著直接關係。針對撤離東南亞這一事件,Uber CEO Dara Khosrowshahi曾表示,“Uber全球戰略中一大潛在的危險是,我們在太多地方與太多競爭者進行了太多戰鬥。”如今從東南亞市場退出,能夠讓Uber更好地聚焦於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

從另一個角度看,Uber的重要股東軟銀也在此次退出中扮演重要角色。畢竟軟銀已經投資了太多的打車企業,其更願意看到當地的打車市場在單一企業的壟斷之下。而定於明年進行IPO的Uber通過在東南亞的退出可減少投入、改善盈利情況,向資本市場再次證明自己的實力。當然,Uber的退出也是穩賺不賠的。將業務出售給Grab後,Uber佔據了前者27.5%的股份——之前近7億美元的投入,換回近17億美元的股權。

Uber退出東南亞留下爛攤子,給“中國式併購”帶來哪些啟示

留下爛攤子!用戶、監管方皆“不爽”

但是原本看似多贏的退出,實際上卻留下了爛攤子,讓用戶、員工、監管方都很“不爽”。一位在新加坡服務Uber超過一年的司機表示,“Uber整個事情處理得非常糟糕,它基本上只是發了一個信息,說:‘我們正在合併!再見!’”

而Uber應用程序也是在兩週內關閉,Uber要求乘客下載Grab應用程序,並鼓勵司機改變忠誠度。此外,Uber在該地區的500名員工立即被解僱。更讓人無奈的是,Uber並不知道Grab是否會為這些人提供工作。

對於監管方來說,Uber的野蠻退出也帶來了壓力。某國家的監管人士就表示,“這次收購導致共享打車市場的壟斷”。而很多監管方也預見到在Uber退出後,共享打車行業會出現價格上漲、司機取消訂單等,導致服務變差。

Uber退出東南亞留下爛攤子,給“中國式併購”帶來哪些啟示

做法引“中國式併購”深思

Uber的強行退出,歸根到底還是處於利益層面的考慮。對於以利益為先的企業來說,這樣做似乎也無可厚非。不過Uber退出的太過“野蠻”,直接把業務“扔給”Grab就一走了之,忽視了用戶、員工等多方利益。而事實上,很多“中國式併購”也產生過類似的負面問題。

比如58同城和趕集網合併時就進行了裁員大清洗舉措,引發員工不滿並圍堵公司大樓。而原趕集網的數十家核心代理商也被裁撤,收回代理權,並關閉廣告端口,導致代理商損失慘重。這些都不是個別現象,而是成為“中國式併購”中通常存在的痛點。

蠻橫不講理的一刀切、硬性裁員、收回權利等,已經成為不合時宜的舉措。如何在併購、收購時平衡多方利益,拿出最優解決方案,是中國互聯網企業必須要思考的問題。(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