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稱為“創業教父”,雷軍曾為他背書

孫陶然在商界是一個比較特別的存在,很難界定他究竟屬於哪一個“圈子”。投身創業二十多年,他前後6次創業,橫跨媒體、廣告、公關、電子產品、金融等多個行業。

他被稱為“創業教父”,雷軍曾為他背書

有意思的是,對於“創業教父”這個光環,他本能地排斥,曾直言不諱地說“這是罵人的話。”相比之下,他更願意承認自己是“連環創業者”,深信創業是和平時期最絢麗的一種生活方式。

第一次“賭博”

“創業是我最喜歡的一件事情”,這位“連環創業者”說。但凡看到一個好的商業機會,或者看到一個很好的創業者,他就像獵人看到獵物一樣,總是竭盡全力“追捕”。如果不能親自去做,哪怕是投資也要參與到裡面去。

也許是把所有激情都投放到創業上,生活中的孫陶然,一貫儘量從簡,一旦看上某一款衣服他會一次性購入了五六十件,他說“人生要面臨的選擇很多,而其他的可以儘量簡化。”

他被稱為“創業教父”,雷軍曾為他背書

孫陶然真正對創業產生濃厚興趣,始於在北大讀本科期間。1987年,18歲的孫陶然以吉林省高考第四名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管理專業,那時候他以為畢業以後是可以當總理的,後來才發現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在北大四年,正是改革開放之風席捲全國之際,經濟建設成為發展重中之重,空氣中處處瀰漫著經濟建設的氣息,這是一個需要經濟建設人才的時代。

受此影響,當孫陶然畢業被分配回吉林的建築公司時,他選擇了停薪留職,隨後火速回京“下海”,加入四達集團,擔任廣告部副經理。

兩年後,一份報紙的改革拉開了他創業路的序幕。當時《北京青年報》推出電腦和汽車兩個副刊,承接方一年需要向此報交納428萬元買斷費。

膽大的孫陶然,竟然在四達廣告賬面上的資金只有3萬元的情況下,毅然用集團借款和員工集資款頂住壓力,承接了電腦這一板塊。

這無異於是一場豪賭,畢竟那時候的電腦是稀缺物品,做廣告的電腦企業寥寥無幾,而且,眾人一致認為電腦這種“專業化商品”不必向大眾做廣告。可以想象,電腦副刊初期發展舉步維艱。

很長一段時間裡,四達廣告沒有拉到一單生意,賠了不少錢,“每出版一期,我就知道十幾萬又沒了。”他說。

直到佳能購買了年度廣告,才開始扭轉局面。此後,《北京青年報·電腦時代週刊》的年度廣告一經推出就被一眾IT企業搶空,異常火爆!

“第一年賺了一兩百萬,第二年賺了一千多萬。”至今回憶起來那次轉機,孫陶然依然回味無窮。

意外收穫——雷軍

今年小米赴港上市時,雷軍洋洋灑灑寫了一封《小米是誰,小米為什麼而奮鬥》的公開信,作為好哥們的孫陶然依樣畫葫蘆,寫了一封《拉卡拉是誰,拉卡拉為什麼而奮鬥》回覆雷軍。

他被稱為“創業教父”,雷軍曾為他背書

孫陶然和雷軍的故事,可以追溯到23年前。

他被稱為“創業教父”,雷軍曾為他背書

當時孫陶然是四達廣告的總經理,而雷軍在金山任職,在一次以微軟軟件在中國的“霸權”問題為主題的研討會上,兩人第一次見面。

在這次會上,身為金山軟件高管的雷軍表現得甚為激動,尤其是談到中國軟件出路,他甚至當場高呼“我們必須站起來……”這給孫陶然留下了深刻的影響,“這哥們真執著”。直到眾人走後,雷軍還沉浸在剛剛慷慨激昂的演講中,久久不能平復。

作為主辦方的孫陶然只好留下來陪著雷軍,沒想到聊著聊著,兩人就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實際上,據孫陶然透露,他和雷軍兄性格迥異,有著“中關村勞模”之稱的雷軍對吃喝玩樂毫無興趣,而孫陶然卻是工作娛樂兩不誤的人,但這並不妨礙兩人的交往。

雷軍創辦小米之初,常常揹著裝滿各式各樣手機的雙肩包來找孫陶然聊天,一坐下來就和他討論討論哪裡好用、哪裡不好用。而且,米聊剛出來時,雷軍一見到孫陶然,第一時間讓他裝上米聊,還在一旁熱心指導如何使用。

最讓孫陶然感動的,要數雷軍為他背書一事。2004年,從離開恆基偉業後,孫陶然創辦了卡拉卡,主打新型金融服務。年底的時候,他正在與聯想聯想投資總裁朱立南談融資的事,但此時朱立南有點猶豫,他找到雷軍探探孫陶然的底子,夠哥們的雷軍極力推薦,“這個人(孫陶然)很牛,很厲害,他一定能做得成。”

如此聲情並茂講了兩個小時以後,對方猝不及防問了一句,“你能夠一起投資嗎?”這時雷軍恍然大悟,對方是希望他為孫陶然背書,他毫不猶豫地拿出50萬美元投資進去。這筆錢,是雷軍賣掉卓越網的投資資本,人生的第一次投資就此獻給了好哥們孫陶然。

最終,聯想出資100萬美元,雷軍和孫陶然各出50萬美元,拉卡拉得以成立。

“任性的選擇”

拉卡拉是孫陶然的第六次創業。“拉卡拉選擇金融服務方向,其實完全是我個人的任性。”他直言。

在“下海”之初,他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希望退休之前把甲方、乙方、投資、服務業等等做完。歷經四達廣告、公關公司藍色光標、直投雜誌《生活速遞》、恆基偉業等等,就只剩服務業這一領域還沒實現。

2001年,孫陶然從恆基偉業出來,給自己放了四年長假,期間不外乎打高爾夫、旅遊、爬山,就是“一直玩”。

在恆基偉業,孫陶然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加入恆基偉業後,他通過一系列營銷策略,使得恆基偉業主打產品商務通迅速打開市場,高峰時市場佔有率達到70%,創造了電子產品銷售的奇蹟。

這一案例被北大光華和中歐商學院選入教材,而他本人也被譽為“營銷天才”。

這樣的“創業者”哪裡會輕易停下來,在組車隊前往珠峰大本營的路上,一聽說電話POS這種新產品,隨即再度出山,殺入支付領域,是第三方支付領域最早的試水者,並於2010年,拿下第一批第三方支付牌照。

只不過,“起了個大早”並不意味著“趕了個早集”,在支付寶、財付通兩大巨頭的“覓食”,並非易事。雖然卡拉卡主攻線下支付,試圖避免與巨頭正面衝突,但實際上直到2015年,成立十年後拉卡拉才扭虧為盈。

最麻煩的是,卡拉卡的上市之路屢屢遇挫。2016年,拉卡拉曾想“借殼”西藏旅遊曲線上市,未曾料到這一計劃慘遭擱淺。隨後轉戰創業板IPO,也未能如願,可謂一波三折。

孫陶然接受《鳳凰財經》採訪時曾放言,拉卡拉做到一定高度後會放手離場,理由是“喜歡挑戰,我覺得沒有難度的事我就不願意去做,尤其是重複做。當你把這個企業帶到一定的高度之後,它就會變成每年重複一個年度經營計劃,然後把它實現,這樣一件沒有難度的重複的事。”

如今看來,拉卡拉離這個“高度”還有一段距離,那麼,孫陶然的“放手”之日應該也有待商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