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梧州歷史上有哪些名人?

瘋瘋癲癲大洋蔥

說到廣西梧州名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李濟深。

李濟深18歲就進入了黃埔陸軍中學學習,29歲畢業於北京陸軍大學,後來他又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護法戰爭,並且在北伐戰爭中極力主張北伐。1927年,李濟深隨蔣介石。國民黨新軍閥混戰期間,為了拆散兩廣聯盟,蔣將李濟深扣留於湯山,開除國民黨黨籍,直到九·一八事變後才恢復了黨籍。


1933年,李濟深和蔡廷鍇等人發動“福建事變”,成立反蔣抗日的“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失敗後,他第二次被開除了國民黨黨籍。



七七事變後,他主張全國一致抗日。李濟深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抗日戰爭勝利後,他與蔡廷鍇組建了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由於他反對蔣介石的獨裁,被第三次開除了國民黨黨籍。他一笑置之“我要的是真正的三民主義,不是招牌。”1948年的時候,他與宋慶齡等人發起組織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後來與民促,民聯合並也稱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他響應中國共產黨召開的新政協“五一”宣言,表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1949年,李濟深參加了新政協,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又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1959年10月這位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以及祖國和平統一做出重大貢獻的老人,在北京病逝,享年74歲。


文/紅雨說歷史


紅雨說歷史

梧州歷史名人輩出。中國佛教首傳先驅牟子、明代兵部尚書袁崇煥、原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濟深、中國武俠小說宗師梁羽生等歷史名人,在此補充幾個鮮為人知的名人。

東漢末年,自黃巾起義被鎮壓後,北方陷入了長期長期軍閥的混戰中,是這一地區的文化摧殘殆盡。而吳、蜀兩地因接受大批士人,文化進一步發展,五嶺地區處荊南、嶺表,是民眾南下的通道,自然吸納了部分士人,加上部分流放官員,這些來此嶺北文化先進地區的士人,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五嶺地區文化傳播和發展。

東漢末吳初,少遊學京師的蒼梧廣信人(今廣西梧州、廣東封開間)士燮,“既學問優博,又達於從政”,為交趾太守,“體器寬厚,謙虛下士,中國士人往依避難者以百數。耽玩《春秋》,為之註解”,名揚天下。

蒼梧郡的牟子。為東漢末年佛學家。但這位蒼梧隱士,自幼博覽群書,博學多才。他精通諸子百家,成為廣西最早研究佛學的人,極力推崇老子的“絕聖棄智,修身保真”的學說。三國初,著有他著述《理惑論》37篇,糅合儒、道各家學說,是中國第一部佛學專著。牟子原是儒生,博覽經傳,也讀神仙家之書,但認為虛誕不可信,常以五經難之。東漢中平6年(189)靈帝死後,天下混亂,他與母避難交趾,26歲回故鄉蒼梧(治所在今廣西梧州市)娶妻。因感“方世擾攘,非顯己之秋”,執意不仕,而致志於佛教,兼研《老子》。“世俗之徒多非之者,以為背五經而向異道”,乃作《理惑論》答辯,針對佛教傳入中國後所引起種種議論和疑難,分別給以辯解。其佛學貢獻巨大,對六朝嶺南佛學做出成績。除此之外,六朝時五嶺地區還應有其他佛寺建立,佛教已逐步在這一地區傳播開來。

蒼梧人傑地靈,是臥虎藏龍的地方,歷史上也曾吸引了一批旅梧文化名人到該地駐足,或任職、講學和旅遊,如宋之問、元結、鑑真等,他們的到來,為古郡增添了人文光彩,同時,也進一步豐富了古蒼梧文化的內涵。唐天寶八年(749年),鑑真率眾僧徒及日本來唐留學人員榮睿、普照等人到梧州,受到光孝寺僧人的熱烈歡迎。唐代著名詩人、散文家元結,曾任容州刺史。元結將梧州東門發現的清泉曰冰井,並在井側建冰井寺,寫有《冰泉銘》,文曰:“火山無火,冰井無冰,惟波清泉,甘寒可凝。鑄金磨石,篆刻此銘,置之泉上,彰厥後生。”以極其凝練的語言,把火山、冰泉和甘泉的特點寫出來了,具有豐富的審美內涵。在西江奇山秀水的滋養下,蒼梧聖賢名人輩出,蒼梧文化薪火相傳,後繼有人,這也正是古蒼梧文化傳承千載併發揚光大的重要原因。

蒼梧名人輩出,文化薪火相傳,後繼有人。


歷史研習社

李秀成(前梧州桂平)、謝鼎新(蒼梧)、契嵩(藤縣)、李振亞(藤縣)、李世賢(藤縣)、李品仙(蒼梧)、陳得才(藤縣)、陳坦然(蒼梧)、李濟深(龍圩區)……等等很多歷史名人,具體的太多一百多個你自己可以去查!謝謝


諸葛小弟子

西江保護神龍母(藤縣),廣西第一個進士李堯臣(藤縣),全國十三個三元及第的狀元之一馮京(藤縣),皇帝封為明教大師的佛教名僧契嵩(藤縣),明末著名軍事家袁崇煥(藤縣),太平天國後期主要將領忠王李秀成(藤縣)英王陳玉成(藤縣)侍王來李世賢(藤縣)王陸順德(藤縣),瓊崖叢隊第一副司令員李振亞(藤縣),國民黨中將石雲飛(藤縣),梧州市第一任市長蒙經(藤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