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失敗的勝利,只能用悲壯形容的《敦刻爾克》

雖敗猶榮,一個頗帶些自豪成分的詞,儘管失敗,卻贏得了勝利般的榮耀,用它去描述《敦刻爾克》大撤退再合適不過了,一場失敗的戰爭,卻值得戰敗國國民去驕傲,更值得歷史銘記,它是失敗的勝利。


一場失敗的勝利,只能用悲壯形容的《敦刻爾克》​作為上個世紀二戰的關鍵點,敦刻爾克大撤退可以說改變了戰局的走向,也許我們大多數觀眾並不瞭解丘吉爾下達的“發電機行動”(即敦刻爾克行動),但在觀影之前,一定要了解德軍大舉侵入法國境地後,被圍困在敦刻爾克的英法士兵得以成功撤離,是二戰走向成功的轉折點。

一場失敗的勝利,只能用悲壯形容的《敦刻爾克》​滯留在港口三十多萬的英法士兵,面對德軍時不時的空襲根本毫無還手之力,很有可能走向全軍覆滅的危險境地,只有撤退才能取得一線生機,電影《敦刻爾克》將此次行動的悲壯拍攝的淋漓盡致。

一場失敗的勝利,只能用悲壯形容的《敦刻爾克》​穿插著交錯的時空地點,《敦刻爾克》主要圍繞著三條支線展開敘述,一條是一位英國青年士兵的海灘逃難,一條是民主商船的道森先生的自主營救,還有一條關於駕駛戰機的空軍戰士阻撓德國空襲機的支線,三條支線,貫穿了海陸空三方所面對的不同危機和任務。

一場失敗的勝利,只能用悲壯形容的《敦刻爾克》​海灘上四處都是因空襲死亡受傷的士兵,他們本應是戰爭催發下無畏犧牲的勇士,但是在炮彈的轟鳴和敵方的包圍下,他們成了被戰爭陰影籠罩的驚弓之鳥,在《敦刻爾克》中,海灘、堤防上,四處堆積著士兵們丟棄的武器,活著回家成了他們心中唯一的信念。

一場失敗的勝利,只能用悲壯形容的《敦刻爾克》​而在大海之中,道森先生開著自家漁船帶著兒子趕往敦刻爾克,他要把處於戰火之中的士兵們帶回家,同巨大的船艦比起來,小漁船渺小又孤獨,然而在船艦被魚雷擊中之後,小小的漁船又承載了士兵們回家的希望,更何況,道森先生還用漁船擊落了最後一架敵軍轟炸機。

一場失敗的勝利,只能用悲壯形容的《敦刻爾克》​空中的三名飛行員駕駛著戰機拼搏到燃油耗盡的最後一分鐘,尤其最後一架,即便燃料耗盡也要靠著慣性在空中不停盤旋,給敦刻爾克港口士兵們的撤退最後的保護,同《敦刻爾克》中的那名主動留下來的軍官一樣,最後一名飛行員的結局應該也是被敵軍俘虜了。

一場失敗的勝利,只能用悲壯形容的《敦刻爾克》​戰爭是人性的試煉場,敵軍的炮彈遠沒有友軍的拔刀相向傷害值來的更高,儘管在《敦刻爾克》中同一方戰隊中的兩撥人並沒有拼個你死我活,但是舉槍威脅讓被自願者下船送死還是很不仁義的,非我同類者,生死與我無關。

一場失敗的勝利,只能用悲壯形容的《敦刻爾克》​整部《敦刻爾克》沒有刻意煽情,但悲壯之感從開始貫穿到結局,載著千萬士兵回家的船隻一艘艘被擊沉,燃油洩露後遇到爆炸使平靜的海面成了火海,港口被炸的支離破碎,空襲之後總會倒下一批人,活著的人步履匆匆,只有一個信念,登船、活著回家。

一場失敗的勝利,只能用悲壯形容的《敦刻爾克》​當軍隊船艦全被擊沉,士兵們回家的願望就要落空之時,海面出現了很多條民眾自發組織的商船或小漁船,他們是敦刻爾克大撤退勝利的關鍵,其實戰爭一開始,由正義決定的結局已經註定了不是嗎。

一場失敗的勝利,只能用悲壯形容的《敦刻爾克》​真的很佩服導演的功底,將《敦刻爾克》各種破碎的鏡頭交織在一起,還能敘述出一個完整的故事,不愧是創作兼導演的諾蘭先生,不要說不認識他,畢竟他可是拍《盜夢空間》的男人。


一場失敗的勝利,只能用悲壯形容的《敦刻爾克》​一部根據歷史真實事件創作的《敦刻爾克》,帶觀眾重回歷史,重新審視那場失敗的勝利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