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失败的胜利,只能用悲壮形容的《敦刻尔克》

虽败犹荣,一个颇带些自豪成分的词,尽管失败,却赢得了胜利般的荣耀,用它去描述《敦刻尔克》大撤退再合适不过了,一场失败的战争,却值得战败国国民去骄傲,更值得历史铭记,它是失败的胜利。


一场失败的胜利,只能用悲壮形容的《敦刻尔克》​作为上个世纪二战的关键点,敦刻尔克大撤退可以说改变了战局的走向,也许我们大多数观众并不了解丘吉尔下达的“发电机行动”(即敦刻尔克行动),但在观影之前,一定要了解德军大举侵入法国境地后,被围困在敦刻尔克的英法士兵得以成功撤离,是二战走向成功的转折点。

一场失败的胜利,只能用悲壮形容的《敦刻尔克》​滞留在港口三十多万的英法士兵,面对德军时不时的空袭根本毫无还手之力,很有可能走向全军覆灭的危险境地,只有撤退才能取得一线生机,电影《敦刻尔克》将此次行动的悲壮拍摄的淋漓尽致。

一场失败的胜利,只能用悲壮形容的《敦刻尔克》​穿插着交错的时空地点,《敦刻尔克》主要围绕着三条支线展开叙述,一条是一位英国青年士兵的海滩逃难,一条是民主商船的道森先生的自主营救,还有一条关于驾驶战机的空军战士阻挠德国空袭机的支线,三条支线,贯穿了海陆空三方所面对的不同危机和任务。

一场失败的胜利,只能用悲壮形容的《敦刻尔克》​海滩上四处都是因空袭死亡受伤的士兵,他们本应是战争催发下无畏牺牲的勇士,但是在炮弹的轰鸣和敌方的包围下,他们成了被战争阴影笼罩的惊弓之鸟,在《敦刻尔克》中,海滩、堤防上,四处堆积着士兵们丢弃的武器,活着回家成了他们心中唯一的信念。

一场失败的胜利,只能用悲壮形容的《敦刻尔克》​而在大海之中,道森先生开着自家渔船带着儿子赶往敦刻尔克,他要把处于战火之中的士兵们带回家,同巨大的船舰比起来,小渔船渺小又孤独,然而在船舰被鱼雷击中之后,小小的渔船又承载了士兵们回家的希望,更何况,道森先生还用渔船击落了最后一架敌军轰炸机。

一场失败的胜利,只能用悲壮形容的《敦刻尔克》​空中的三名飞行员驾驶着战机拼搏到燃油耗尽的最后一分钟,尤其最后一架,即便燃料耗尽也要靠着惯性在空中不停盘旋,给敦刻尔克港口士兵们的撤退最后的保护,同《敦刻尔克》中的那名主动留下来的军官一样,最后一名飞行员的结局应该也是被敌军俘虏了。

一场失败的胜利,只能用悲壮形容的《敦刻尔克》​战争是人性的试炼场,敌军的炮弹远没有友军的拔刀相向伤害值来的更高,尽管在《敦刻尔克》中同一方战队中的两拨人并没有拼个你死我活,但是举枪威胁让被自愿者下船送死还是很不仁义的,非我同类者,生死与我无关。

一场失败的胜利,只能用悲壮形容的《敦刻尔克》​整部《敦刻尔克》没有刻意煽情,但悲壮之感从开始贯穿到结局,载着千万士兵回家的船只一艘艘被击沉,燃油泄露后遇到爆炸使平静的海面成了火海,港口被炸的支离破碎,空袭之后总会倒下一批人,活着的人步履匆匆,只有一个信念,登船、活着回家。

一场失败的胜利,只能用悲壮形容的《敦刻尔克》​当军队船舰全被击沉,士兵们回家的愿望就要落空之时,海面出现了很多条民众自发组织的商船或小渔船,他们是敦刻尔克大撤退胜利的关键,其实战争一开始,由正义决定的结局已经注定了不是吗。

一场失败的胜利,只能用悲壮形容的《敦刻尔克》​真的很佩服导演的功底,将《敦刻尔克》各种破碎的镜头交织在一起,还能叙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不愧是创作兼导演的诺兰先生,不要说不认识他,毕竟他可是拍《盗梦空间》的男人。


一场失败的胜利,只能用悲壮形容的《敦刻尔克》​一部根据历史真实事件创作的《敦刻尔克》,带观众重回历史,重新审视那场失败的胜利行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