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傳統的父親節嗎?

洪良

中國傳統上是沒有父親節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包含尊老敬老的成分,1989年,我國政府正式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

其實,在抗日戰爭勝利以後,當時的民國政府正式制定了父親節,是在每年的8月8日,這比美國政府正式制定父親節還要早。

當然,父親節的靈感,還是來自美國。那是1910年的事情了。住在美國華盛頓州斯波坎市的布魯斯•多德夫人幼年喪母,當時家中六個孩子都要靠父親威廉•斯馬特照料。他白天辛苦勞作,晚上回家還要料理家務,照料每個孩子的生活,幾十年如一日。終於兒女們都長大成人了,但斯馬特卻因多年的過度勞累於1909年辭世。多德夫人作為家裡唯一的女孩兒,以其特有的細心更能體會父親付出的愛和艱辛。於是,多德夫人寫信向市長與州政府倡議設立父親節。州政府採納這一建議的同時,把節期改在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1910年6月19日,多德夫人所在的華盛頓州斯波坎市,舉行了全世界的第一次父親節慶祝活動。美國各地其他城鎮的人們相繼效仿,也開始慶祝“父親節”。

1945年8月6日,上海《申報》刊文《八八父親節緣起》。文章提議中國也應該發起創立自己的父親節。因“父”字形同“八八”,且“八八”讀音也與“爸爸”相同,故號召上海市民,一同來過“八八父親節”。

當時,日軍雖敗局已定,但尚未投降,上海仍在其控制之下,這一倡議實有風險。文章末尾公開署名的首倡者共10人,分別是:顏惠慶、袁希濂、陳青士、梅蘭芳、史致富、嚴獨鶴、費穆、陸幹臣、富文壽、張一渠。

1945年的這次民間發起的“父親節”活動,影響範圍有限。至1946年5月,又有上海名流潘公展、李石曾、宋漢章、王曉籟、杜月笙、吳稚暉、李登輝(復旦大學校長)、錢永銘等數十人,聯名向國民政府請求定每年的8月8日為“父親節”。其理由是:

“中國八年抗戰,終究得到了最後勝利,這八年中陣亡將士不可計數,而這輩將士,前赴後繼,殺敵致果的忠勇精神,實受父親平日教養和隨時激勵的結果,所以父親對於這次抗戰勝利的影響,十分偉大……我們應該效法先例,規定父親節,同時紀念這次大戰中陣亡將士的父與兄,因為他們對國家也有偉大影響,使父和母同沾其光。”

該請求獲當時的國民政府批准。自那年以後的每年的8月8日,遂成為全國性質的法定“父親節”。

而在美國,直到1966年,約翰遜總統才簽署總統公告,宣佈當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為美國的父親節;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簽署正式文件,將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定為美國的父親節,併成為美國永久性的紀念日。

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會慶祝父親節,不過日期有所不同。俄羅斯的父親節在每年2月13日,韓國在5月8日,澳大利亞在11月的第一個星期日……使用最廣泛的日期還是在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世界上有52個國家和地區會在這一天過父親節。

而在我國的臺灣地區,仍把每年的8月8日作為父親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