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關大捷後,林彪總結對付日寇哪十二條,成八路軍作戰指導方針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中國軍隊英勇抵抗,但未能阻擋日軍進攻的鐵蹄,當時,日本的計劃是三個月內滅亡中國,其主要手段就是利用閃電戰,速戰速決,佔領中國大的中心城市,迫使中國投降。

平型關大捷後,林彪總結對付日寇哪十二條,成八路軍作戰指導方針

因此,先後投入30多萬重兵,動用300多架飛機、幾十艘軍艦,氣勢洶洶地撲向中國的一些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大城市,7月29日,北平淪陷;30日,天津失守;緊接著8月13日,日軍開始進攻上海,淞滬會戰打響。華北危急,中國危急!在這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共產黨和國民黨兩個曾經的宿敵,拋棄前嫌,緊密攜手、共御外敵。

平型關大捷後,林彪總結對付日寇哪十二條,成八路軍作戰指導方針

此時進攻中國的日本軍隊氣焰十分囂張,面對國民黨軍隊正面戰場的節節敗退,日寇當時如入無人之境,由師團長坂垣徵四郎率領的日本華北方面軍第5師團,全面進攻山西,很快佔領晉北重鎮大同及周圍各縣。緊接著,兵分兩路快速向平型關一線進犯,企圖突破平型關防線與雁門關以北日軍匯合攻佔太原,進而佔領山西全省。

平型關大捷後,林彪總結對付日寇哪十二條,成八路軍作戰指導方針

此時,我八路軍115師臨危出征,在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率領下,與日本號稱“鋼軍”的板垣徵四郎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及輜重車隊,在山西靈丘平型關附近浴血奮戰,殲敵一千餘人,取得八路軍出征以來的首戰勝利,史稱“平型關大捷”。

平型關大捷後,林彪總結對付日寇哪十二條,成八路軍作戰指導方針

這次平型關大捷的勝利的意義十分重大,是在日軍十分瘋狂,中國軍隊戰場上異常艱難的背景下取得的,首先,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粉碎了“恐日病”和抗日“亡國論”和投降論,極大地振奮了人心,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八路軍的威望,為日後在華北創建抗日根據地,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創造了有利條件。

平型關大捷後,林彪總結對付日寇哪十二條,成八路軍作戰指導方針

正如毛澤東在的《論持久戰》中指出的一樣,大大地沮喪敵人的精神,振起我軍的士氣,號召世界的聲援。 平型關大捷的勝利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戰士氣,對敵後根據地的建立,起到了非常直接的支持作用。

作為指揮平型關作戰的林彪,在戰後總結出十二條,為以後對日作戰提供了十分有益的方法:

平型關大捷後,林彪總結對付日寇哪十二條,成八路軍作戰指導方針

一、山地作戰:敵人的戰鬥力與特長均要大大降低,甚至於沒有。步兵穿著皮鞋爬山,簡直不行,雖然他們已爬到半山,我們還在山腳,但結果我們還是搶先上去,給他一頓猛烈的手榴彈,他們只好像滾蘿蔔一樣地滾下去了。炮兵則難於運動與找陣地。坦克車呢?有些地方致使它英雄無用武之地,飛機的作用也不大。

平型關大捷後,林彪總結對付日寇哪十二條,成八路軍作戰指導方針

二、驕兵必敗:敵人輕視中國軍隊,成了習慣,便由驕矜而疏忽,不注意偵察警戒,不愛做工事。打起仗來,先讓飛機大炮顯神通,等到猛攻時,他們的步兵連陣地也不愛佔領,只隱蔽在溝裡休息。這樣的敵人,當然便利我們襲擊,所以我們這次一切佈置得妥妥當當,向他們開槍了,衝鋒了,他們才知道。

平型關大捷後,林彪總結對付日寇哪十二條,成八路軍作戰指導方針

三、缺乏後援。敵人不僅是彈藥要靠後方輸送,連糧食也要靠日本送來。他們的後方線已扯長有千多里。在這樣的情況下,把他們的後方線切斷,他們的困難就可想而知了,可以弄得他們進退維谷。所以發展游擊戰,在敵人後方活動是非常重要的。此次平型關戰鬥,我們正是派了一部分人在敵後路上阻滯其增援部隊及糧食供給。

平型關大捷後,林彪總結對付日寇哪十二條,成八路軍作戰指導方針

四、攻其不備。利用敵人攻擊友軍陣地時,襲擊敵人側後方,這是最好的戰法,比其在行動中和剛到陣地而未站住腳時去襲擊還要好些。這次就是利用敵以全部兵力注意對付友軍時,突然在他們的後方大打起來。

五、短兵相接。為了避免他們的炮兵和飛機,戰鬥開始後要迅速接近敵人,投入肉搏,連續衝鋒,使敵人的炮不好放,要放就連自己的隊伍也遭了殃。

平型關大捷後,林彪總結對付日寇哪十二條,成八路軍作戰指導方針

六、協同作戰。友軍在戰鬥中的配合,實在是太差了,他們自己定的出擊計劃,卻未能遵守。你打,他旁觀,他們時常吹牛說要決戰,但卻決而不戰;或向敵人打,而又不堅決打。他們的部隊本來既不充實,在一個突擊中,卻以區區8個團的兵力分成三大路,還留了總預備隊,而每路又相隔10多里或20多里。這樣不僅缺乏出擊力,而且連被我們打敗了而退下的敵人,他們碰著了,竟不但不能消滅之,反而被這些突圍的敵人沖垮。他們的指揮真是笨極了,特別是不能真正瞭解與運用在戰役上於決戰的地點與時機集中絕對優於敵人的步兵、炮兵、飛機以猛攻敵人。

平型關大捷後,林彪總結對付日寇哪十二條,成八路軍作戰指導方針

七、揚長避短。敵人實在有許多弱點可為我乘。但敵人確是有戰鬥力的。也可以說,我們過去從北伐到蘇維埃戰爭中還不曾碰到過這樣強的敵人。我所說的強,是說他們的步兵也有戰鬥力,能各自為戰,雖打敗了負傷了,亦有不肯繳槍的。戰後只見戰場上敵人屍體遍野,卻捉不著活的。敵人射擊的準確,運動的隱蔽,部隊的掌握,都頗見長。對此種敵人作戰,如稍存輕敵觀念,作浮躁行動,必易受損失。我們的部隊仍不善作疏散隊形之作戰,特別是把敵人打垮後,大家攏在一團,喧嚷老鄉!繳槍呀!——其實對日本人喊老鄉繳槍,不但他們不懂,而且他們也不是老鄉——這種時候,傷亡往往很多。在抗大的軍事教育中,特別要教育幹部瞭解正規戰鬥中的戰鬥隊形之運用。

平型關大捷後,林彪總結對付日寇哪十二條,成八路軍作戰指導方針

八、語言溝通。日兵之死不肯繳械,一來因日本之武士道教育,法西斯教育,同時也因他們對中國軍民太殘暴,恐怕中國人報復。但最主要的,是過去“華北軍隊”對日軍俘虜政策之不正確,採用野蠻的活埋、火燒、剖肚等辦法。故我們今後須加緊對日本士兵的日文、日語的政策宣傳與優待俘虜。

九、晚上出擊。夜襲是戰勝日寇的重要作戰手段。敵怕夜襲,他們的技術威力一到夜間有的竟至全無作用。我們要努力,非常努力地去學習夜戰,以此為特長以戰勝日寇。

平型關大捷後,林彪總結對付日寇哪十二條,成八路軍作戰指導方針

十、游擊戰術。我八路軍在目前兵力與技術條件下,基本上應以在敵後襲擊其後路為主。斷敵後方是我們阻敵前進爭取持久的最好方法。如經常集中大的兵力與敵作運動戰,是不適宜的。

平型關大捷後,林彪總結對付日寇哪十二條,成八路軍作戰指導方針

十一、群眾路線。“中央軍隊”如果還是守著捱打戰術,便真糟糕透了。他們對主要點應堅工固守,而不應到處守,應行決戰防禦與運動戰,應集中優勢兵力、飛機、大炮於決戰點。至於他們軍官的調動,政治工作的建立和對群眾關係的改善,都是他們很重要的問題。

平型關大捷後,林彪總結對付日寇哪十二條,成八路軍作戰指導方針

十二、加強學習。我們的軍事技術,特別是戰鬥員與班排連長的技術與戰術教育,實在還須大大的努力。過去大半年,部隊雖然得到了休息整頓的機會,在風紀、禮節與正規化上進步很多,但對戰術訓練還很差。今後應努力加強這方面的教育。

平型關大捷後,林彪總結對付日寇哪十二條,成八路軍作戰指導方針

的確,這十二條戰鬥方法,成了日後對付鬼子的辦法,因為他這認識,完全符合毛澤東反覆強調的“堅持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的戰略方針。使全黨思想統一,為日後共產黨領導的各支部隊深入發動群眾,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取得更大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