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大捷后,林彪总结对付日寇哪十二条,成八路军作战指导方针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军队英勇抵抗,但未能阻挡日军进攻的铁蹄,当时,日本的计划是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其主要手段就是利用闪电战,速战速决,占领中国大的中心城市,迫使中国投降。

平型关大捷后,林彪总结对付日寇哪十二条,成八路军作战指导方针

因此,先后投入30多万重兵,动用300多架飞机、几十艘军舰,气势汹汹地扑向中国的一些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大城市,7月29日,北平沦陷;30日,天津失守;紧接着8月13日,日军开始进攻上海,淞沪会战打响。华北危急,中国危急!在这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共产党和国民党两个曾经的宿敌,抛弃前嫌,紧密携手、共御外敌。

平型关大捷后,林彪总结对付日寇哪十二条,成八路军作战指导方针

此时进攻中国的日本军队气焰十分嚣张,面对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的节节败退,日寇当时如入无人之境,由师团长坂垣征四郎率领的日本华北方面军第5师团,全面进攻山西,很快占领晋北重镇大同及周围各县。紧接着,兵分两路快速向平型关一线进犯,企图突破平型关防线与雁门关以北日军汇合攻占太原,进而占领山西全省。

平型关大捷后,林彪总结对付日寇哪十二条,成八路军作战指导方针

此时,我八路军115师临危出征,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率领下,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在山西灵丘平型关附近浴血奋战,歼敌一千余人,取得八路军出征以来的首战胜利,史称“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后,林彪总结对付日寇哪十二条,成八路军作战指导方针

这次平型关大捷的胜利的意义十分重大,是在日军十分疯狂,中国军队战场上异常艰难的背景下取得的,首先,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恐日病”和抗日“亡国论”和投降论,极大地振奋了人心,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为日后在华北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平型关大捷后,林彪总结对付日寇哪十二条,成八路军作战指导方针

正如毛泽东在的《论持久战》中指出的一样,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 平型关大捷的胜利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对敌后根据地的建立,起到了非常直接的支持作用。

作为指挥平型关作战的林彪,在战后总结出十二条,为以后对日作战提供了十分有益的方法:

平型关大捷后,林彪总结对付日寇哪十二条,成八路军作战指导方针

一、山地作战:敌人的战斗力与特长均要大大降低,甚至于没有。步兵穿着皮鞋爬山,简直不行,虽然他们已爬到半山,我们还在山脚,但结果我们还是抢先上去,给他一顿猛烈的手榴弹,他们只好像滚萝卜一样地滚下去了。炮兵则难于运动与找阵地。坦克车呢?有些地方致使它英雄无用武之地,飞机的作用也不大。

平型关大捷后,林彪总结对付日寇哪十二条,成八路军作战指导方针

二、骄兵必败:敌人轻视中国军队,成了习惯,便由骄矜而疏忽,不注意侦察警戒,不爱做工事。打起仗来,先让飞机大炮显神通,等到猛攻时,他们的步兵连阵地也不爱占领,只隐蔽在沟里休息。这样的敌人,当然便利我们袭击,所以我们这次一切布置得妥妥当当,向他们开枪了,冲锋了,他们才知道。

平型关大捷后,林彪总结对付日寇哪十二条,成八路军作战指导方针

三、缺乏后援。敌人不仅是弹药要靠后方输送,连粮食也要靠日本送来。他们的后方线已扯长有千多里。在这样的情况下,把他们的后方线切断,他们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可以弄得他们进退维谷。所以发展游击战,在敌人后方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此次平型关战斗,我们正是派了一部分人在敌后路上阻滞其增援部队及粮食供给。

平型关大捷后,林彪总结对付日寇哪十二条,成八路军作战指导方针

四、攻其不备。利用敌人攻击友军阵地时,袭击敌人侧后方,这是最好的战法,比其在行动中和刚到阵地而未站住脚时去袭击还要好些。这次就是利用敌以全部兵力注意对付友军时,突然在他们的后方大打起来。

五、短兵相接。为了避免他们的炮兵和飞机,战斗开始后要迅速接近敌人,投入肉搏,连续冲锋,使敌人的炮不好放,要放就连自己的队伍也遭了殃。

平型关大捷后,林彪总结对付日寇哪十二条,成八路军作战指导方针

六、协同作战。友军在战斗中的配合,实在是太差了,他们自己定的出击计划,却未能遵守。你打,他旁观,他们时常吹牛说要决战,但却决而不战;或向敌人打,而又不坚决打。他们的部队本来既不充实,在一个突击中,却以区区8个团的兵力分成三大路,还留了总预备队,而每路又相隔10多里或20多里。这样不仅缺乏出击力,而且连被我们打败了而退下的敌人,他们碰着了,竟不但不能消灭之,反而被这些突围的敌人冲垮。他们的指挥真是笨极了,特别是不能真正了解与运用在战役上于决战的地点与时机集中绝对优于敌人的步兵、炮兵、飞机以猛攻敌人。

平型关大捷后,林彪总结对付日寇哪十二条,成八路军作战指导方针

七、扬长避短。敌人实在有许多弱点可为我乘。但敌人确是有战斗力的。也可以说,我们过去从北伐到苏维埃战争中还不曾碰到过这样强的敌人。我所说的强,是说他们的步兵也有战斗力,能各自为战,虽打败了负伤了,亦有不肯缴枪的。战后只见战场上敌人尸体遍野,却捉不着活的。敌人射击的准确,运动的隐蔽,部队的掌握,都颇见长。对此种敌人作战,如稍存轻敌观念,作浮躁行动,必易受损失。我们的部队仍不善作疏散队形之作战,特别是把敌人打垮后,大家拢在一团,喧嚷老乡!缴枪呀!——其实对日本人喊老乡缴枪,不但他们不懂,而且他们也不是老乡——这种时候,伤亡往往很多。在抗大的军事教育中,特别要教育干部了解正规战斗中的战斗队形之运用。

平型关大捷后,林彪总结对付日寇哪十二条,成八路军作战指导方针

八、语言沟通。日兵之死不肯缴械,一来因日本之武士道教育,法西斯教育,同时也因他们对中国军民太残暴,恐怕中国人报复。但最主要的,是过去“华北军队”对日军俘虏政策之不正确,采用野蛮的活埋、火烧、剖肚等办法。故我们今后须加紧对日本士兵的日文、日语的政策宣传与优待俘虏。

九、晚上出击。夜袭是战胜日寇的重要作战手段。敌怕夜袭,他们的技术威力一到夜间有的竟至全无作用。我们要努力,非常努力地去学习夜战,以此为特长以战胜日寇。

平型关大捷后,林彪总结对付日寇哪十二条,成八路军作战指导方针

十、游击战术。我八路军在目前兵力与技术条件下,基本上应以在敌后袭击其后路为主。断敌后方是我们阻敌前进争取持久的最好方法。如经常集中大的兵力与敌作运动战,是不适宜的。

平型关大捷后,林彪总结对付日寇哪十二条,成八路军作战指导方针

十一、群众路线。“中央军队”如果还是守着挨打战术,便真糟糕透了。他们对主要点应坚工固守,而不应到处守,应行决战防御与运动战,应集中优势兵力、飞机、大炮于决战点。至于他们军官的调动,政治工作的建立和对群众关系的改善,都是他们很重要的问题。

平型关大捷后,林彪总结对付日寇哪十二条,成八路军作战指导方针

十二、加强学习。我们的军事技术,特别是战斗员与班排连长的技术与战术教育,实在还须大大的努力。过去大半年,部队虽然得到了休息整顿的机会,在风纪、礼节与正规化上进步很多,但对战术训练还很差。今后应努力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平型关大捷后,林彪总结对付日寇哪十二条,成八路军作战指导方针

的确,这十二条战斗方法,成了日后对付鬼子的办法,因为他这认识,完全符合毛泽东反复强调的“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使全党思想统一,为日后共产党领导的各支部队深入发动群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取得更大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