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博物館,估計全國僅有這麼一個

中國地大物博,最神奇的是在北緯30度,出現了很多神奇的現象,比如鄱陽湖“魔鬼三角”,比如安徽千古迷窟,再比如長江兩次突然斷流等等,而且北緯30度,貫穿四大文明古國,是一條神秘而又奇特的緯線。

這個博物館,估計全國僅有這麼一個

我國的北緯30度出產了江西上饒的貢米和湖南湘潭的湘蓮等特產,另外在四川巴中通江還出產一種“菌中之冠”的植物,它的名字叫“通江銀耳”。

這個博物館,估計全國僅有這麼一個

巴中的通江,被譽為中國的銀耳之鄉,也是高品質野生銀耳的主產區,這裡氣候溫和溼潤,特別適合銀耳的生長,為宣傳通江的銀耳,也為人們更好的瞭解通江銀耳,故而在通江建立了一座通江銀耳博物館。

這個博物館,估計全國僅有這麼一個

通江銀耳博物館作為銀耳博覽文化產業園的主體建築,由館主體建設、生態景觀、室內裝飾裝修及陳列布展三大工程組成,通江銀耳博物館展出了關於通江銀耳的一些相關介紹,歷史典故,製作方法,種植技術,發展過程等等,可謂是應有盡有。

這個博物館,估計全國僅有這麼一個

館內模擬了通江銀耳的生長環境,綠樹蔥蔥,鳥鳴聲、潺潺溪水聲在耳畔環繞,180度巨幅投影卷軸與藝術山體模型的創意組合,逼真再現通江銀耳生長環境的奇特風貌。

這個博物館,估計全國僅有這麼一個

館內解說員告訴我們,目前通江所產的銀耳大多都是通過種植栽培而成,通江銀耳其獨特之處在於需要用青槓木做載體,而且需要生長期已滿七年快到第八年的青槓木砍來種耳,據說這樣種植所產的通江銀耳,營養和口感才是最佳的。

這個博物館,估計全國僅有這麼一個

通江銀耳被人形容為白如雪、形似花,自古以來都是權貴們所鍾愛的滋補食物,比如說慈禧太后,就每日清晨飲用一碗銀耳羹,尤其鍾愛通江銀耳,故而當時四川的眾多官員為討慈禧歡心,都不遺餘力為慈禧尋找品相極佳的野生通江銀耳。

這個博物館,估計全國僅有這麼一個

館內還再現了舊時通江街景,以及通江銀耳在舊時的買賣等過程,不光是市場上當高檔食物售賣,在藥鋪裡也是作為一種珍貴補品入藥。

這個博物館,估計全國僅有這麼一個

參觀時,還讓我們特意品嚐了下通江銀耳羹,軟糯香甜的口感,再加上獨特的銀耳清香,讓眾人讚不絕口。

這個博物館,估計全國僅有這麼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