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歧視日記感言

今年5月底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愛因斯坦遊記:遠東,巴勒斯坦和西班牙,1922-1923》。英國媒體日前有報道稱,愛因斯坦在這些日記中表現出的對外國人、特別是中國人的歧視“令人震驚”。

愛因斯坦歧視日記感言

英國《衛報》的文章舉出了以下幾個例子:

愛因斯坦稱中國人“勤勞、骯髒、愚鈍”。他注意到,“中國人吃飯時不坐在凳子上,而是像歐洲人在樹林裡如廁那樣蹲著……(中國人)安靜、拘束,就連孩子看上去都很呆板、愚鈍。” 就連中國的孩子們看起來都無精打采、呆頭呆腦。”

愛因斯坦在他的日記中描述:中國人子嗣眾多和“繁殖力旺盛”-中國人“生很多孩子”、“繁衍能力很強。他隨後對此觀察的反思是,“如果這些中國人取代了所有其他種族,那真是遺憾。對我們這樣的人來說,就連那樣想一想都是無可言喻的悲傷。對於像我們這樣的人來說,缺乏思想將是無法言說的淒涼之事“。愛因斯坦在其中這樣描寫中國人:“就連那些被迫像馬一樣做苦力的人也沒有表現出懂得痛苦的樣子……經常更像自動機器而不是人。”愛因斯坦還寫道,“我注意到,男人和女人之間的差別非常小。我不明白中國女人擁有哪些致命的誘惑力、使身邊的男人無力自衛、只能去繁衍後代。”

不僅僅是對於中國的評價,對於其他東方國家也是惡評。在錫蘭(今斯裡蘭卡)首都科倫坡,愛因斯坦描述,當地人的居住環境“骯髒,地面散發出惡臭”,他們“做的很少,需要的很少。簡單的生命循環。” 他在日記中評價,“中國人、日本人、印度人被指智力比較低下“,愛因斯坦在他日記中談到這個指稱的“生物起源”,這些片段可以被看作“種族歧視”。

那些話和愛因斯坦偉大人道主義偶像的公眾形象反差鮮明,讀過之後再對比一下他的公開評論,感覺會很震驚。因此引起了一些人,特別是中國人的困擾及煩感。

愛因斯坦歧視日記感言

其實愛因斯坦一百年前的日記及對東方的認識和描述,並不奇怪。在近百年前的世界,東西方嚴重隔絕,所以互相之間都是歧視。不僅僅是愛因斯坦,連達尓文在進化論中也講到西方與東方人進化上的差異。馬克思也曾在著作中涉及到東方人、尤其是中國人的不開化。也是有種族歧視。

而百年前的中國,由於黃種人的更早進他,少有體臭,而且飲食習慣也更加精?。所以對於西方人也是視為邊陲及蠻夷,不開化。很多生活習慣如同動物一樣。也是存在著另一形態的種族歧視。

由此在百年後的今天,現在世界已經是充分互相交流、互相瞭解,甚至移民溷居的現狀。因此已經和百年前愛因斯坦短期首次東方旅行,走馬觀花及瞎子摸象式的情況大不相同了。相信李鴻章一百年多年前首次訪問美國,也不光是看到了工業先進的一面,也一定看到很多尚未開化的野蠻的一面。即使是現在,首度到美國旅遊的中國人,也是會非常驚訝美國除了幾個大城市以外,全國就像一個未開發的大農村及原野一樣。也是有不同的東西方的視角及感受。

愛因斯坦在日記中表現出來的偏見,是對其它事物和人無知或錯誤認知的表現。而交流會幫助認知,消除偏見。近幾十年來的全球化進程是促交流,除偏見的極好機會。交流會戰勝偏見,消除偏見會很大程度上促進彼此的合作,避免衝突。,

愛因斯坦歧視日記感言

所以用現在的觀念來評斷百年前隔絕的世人,甚至名人的認知和作為,是沒有意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