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歧视日记感言

今年5月底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爱因斯坦游记:远东,巴勒斯坦和西班牙,1922-1923》。英国媒体日前有报道称,爱因斯坦在这些日记中表现出的对外国人、特别是中国人的歧视“令人震惊”。

爱因斯坦歧视日记感言

英国《卫报》的文章举出了以下几个例子:

爱因斯坦称中国人“勤劳、肮脏、愚钝”。他注意到,“中国人吃饭时不坐在凳子上,而是像欧洲人在树林裡如厕那样蹲着……(中国人)安静、拘束,就连孩子看上去都很呆板、愚钝。” 就连中国的孩子们看起来都无精打采、呆头呆脑。”

爱因斯坦在他的日记中描述:中国人子嗣众多和“繁殖力旺盛”-中国人“生很多孩子”、“繁衍能力很强。他随后对此观察的反思是,“如果这些中国人取代了所有其他种族,那真是遗憾。对我们这样的人来说,就连那样想一想都是无可言喻的悲伤。对于像我们这样的人来说,缺乏思想将是无法言说的凄凉之事“。爱因斯坦在其中这样描写中国人:“就连那些被迫像马一样做苦力的人也没有表现出懂得痛苦的样子……经常更像自动机器而不是人。”爱因斯坦还写道,“我注意到,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差别非常小。我不明白中国女人拥有哪些致命的诱惑力、使身边的男人无力自卫、只能去繁衍后代。”

不仅仅是对于中国的评价,对于其他东方国家也是恶评。在锡兰(今斯裡兰卡)首都科伦坡,爱因斯坦描述,当地人的居住环境“肮脏,地面散发出恶臭”,他们“做的很少,需要的很少。简单的生命循环。” 他在日记中评价,“中国人、日本人、印度人被指智力比较低下“,爱因斯坦在他日记中谈到这个指称的“生物起源”,这些片段可以被看作“种族歧视”。

那些话和爱因斯坦伟大人道主义偶像的公众形象反差鲜明,读过之后再对比一下他的公开评论,感觉会很震惊。因此引起了一些人,特别是中国人的困扰及烦感。

爱因斯坦歧视日记感言

其实爱因斯坦一百年前的日记及对东方的认识和描述,并不奇怪。在近百年前的世界,东西方严重隔绝,所以互相之间都是歧视。不仅仅是爱因斯坦,连达尓文在进化论中也讲到西方与东方人进化上的差异。马克思也曾在着作中涉及到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的不开化。也是有种族歧视。

而百年前的中国,由于黄种人的更早进他,少有体臭,而且饮食习惯也更加精?。所以对于西方人也是视为边陲及蛮夷,不开化。很多生活习惯如同动物一样。也是存在着另一形态的种族歧视。

由此在百年后的今天,现在世界已经是充分互相交流、互相了解,甚至移民溷居的现状。因此已经和百年前爱因斯坦短期首次东方旅行,走马观花及瞎子摸象式的情况大不相同了。相信李鸿章一百年多年前首次访问美国,也不光是看到了工业先进的一面,也一定看到很多尚未开化的野蛮的一面。即使是现在,首度到美国旅游的中国人,也是会非常惊讶美国除了几个大城市以外,全国就像一个未开发的大农村及原野一样。也是有不同的东西方的视角及感受。

爱因斯坦在日记中表现出来的偏见,是对其它事物和人无知或错误认知的表现。而交流会帮助认知,消除偏见。近几十年来的全球化进程是促交流,除偏见的极好机会。交流会战胜偏见,消除偏见会很大程度上促进彼此的合作,避免冲突。,

爱因斯坦歧视日记感言

所以用现在的观念来评断百年前隔绝的世人,甚至名人的认知和作爲,是没有意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